新中国油画的民族风范
2020-05-26康竞丹
康竞丹
摘要:油画起源于15世纪以前的欧洲,它是荷兰人发明的一种绘画方式,距今已有六个世纪的历史。而油画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源于我国的明朝万历年间,由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传教,将欧洲油画传入我国。目前,这种外来艺术的发展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其中经历了漫长的适应以及融合过程,油画才逐步发展成现在的具有中国民族风范的绘画表达方式。
关键词:新中国 油画 民族风范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7-0041-02
油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以快干性的植物油做媒介剂,以矿物质和其他粉质材料加工合成颜料、以亚麻布、纸板或者木板做画布,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而关于油画的民族化,早在民国时期一些相关人士就对此产生过分歧,抗战时期也曾提出过西洋画中国化的理念,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油画基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开始了全新探索,最后得出应该掌握中国画的精髓,并与来自西方的油画进行有机融合,毕竟艺术的内涵以及主旨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共通的。
一、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前景
油画从西方传入我国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一代代油画人见证了其发展历史,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从明朝末年开始,一直到清朝都出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油画,但那个时候主要是以西方人创作的油画为主,我国是从民国初期开始逐渐涌出自己的油画,其中代表人物有李叔同、吴大羽、潘玉良、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吴作人等人。其中的代表作品有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局部)、《齐白石画像》《三门峡》等。油画虽然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但就其创作过程以及表现手法来看,仍旧属于前卫性的观念艺术,仅凭这一点就不会使架上油画消亡。而油画虽然在我国也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社会各界对油画的兴致仍旧方兴未艾,中国油画的前景看好[1]。当前,中国的油画家们最为关注的首先就是关于油画的前景方向,在油画的发祥地欧洲乃至整个东半球的西方国家,受其前卫艺术思潮的影响,尤其近几十年不断受到“观念”思想的影响,对于艺术技巧与艺术作用等方面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的削弱。因此在目前的西方国家作为一门独立艺术门类的油画创造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同时在技术上由于丙烯原料的不断应用,对油画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但在我国油画的发展并不存在这方面的局限,由于我国是具有五千多年文明的历史古国,认为一个艺术门类之所以可以延续并发展下来,并不在于其外在的技巧性与技术性,而是在于技巧与技术性之下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二、以名家代表作品为例阐述油画的民族风范
(一)罗中立乡土写实主义作品《父亲》具有独特民族情感
《父亲》这幅油画作品是罗中立在1980年创造完成的,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比较受到人民瞩目的一幅油画作品,该作品是一幅布面油画,被视为伤痕画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品,现藏于中国美术馆。其纵高216厘米,横宽152厘米,这是一幅乡土气息十足的作品,同时也具有独特的民族情感,它的艺术形象来源于一位叫做邓开选的普通农民,在那个年代进城为积农家肥做准备,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而当初罗中立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联系到农民种田的辛苦,准备为这幅作品取名为《粒粒皆辛苦》,后来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对画中人物的情感,更名为《我的父亲》具体如图1所示,最后以博爱之心去掉“我的”二字,直接定名为《父亲》。这幅油画运用浓厚的油彩,笔触细腻精微,在整幅画中既没有炫目华丽的色彩,更没有激情澎湃的宏大场景,只是单纯的刻画出一位憨厚善良的普普通通农民的形象。同时在刻画作品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严谨朴实、细腻而不油腻、丰满而不臃肿的艺术表达形式,在背景方面也充分还原了土地的金色,从而在画面的空间感方面也为该幅画做出良好衬托,更加深刻的体现出了人物外在形象的质朴无华以及内在情操的高尚。同时,这幅画的发展产生处于社会变革时代,处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年头,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人们的主体意识逐步被唤醒,同时艺术的表现意识也逐步深化,这在主流大环境方面为人们创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
图1 我的父亲
(二)董希文作品《开国大典》具有独特民族形式
《开国大典》这幅作品是董希文创作的油画,创作年代是1953年,该幅画纵高405厘米,横向230厘米,该作品的原作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库,该幅作品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当时正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全中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该幅作品的创作过程曲折艰辛,时年37岁的青年画家董希文被委以重任,要求其在庆祝建党30周年之时拿出一幅巨型命题油画《开国大典》,具体如图2所示。董希文为了画出一幅完美的关于开国大典的作品,他决定打破写实限制,开表现派与写实派相融合之先河,将当初资料里的领导人和广场上的群众不在同一个图景中的构图进行了大胆创新[2]。从而成就了这幅画无与伦比的视觉效果,受到了毛泽东的连连称赞。《开国大典》油画具有极强的历史意义,它成功表现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庄严时刻,具有极强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是一幅独居民族形式独居民族风范的大家之作,提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油画,就不得不提起《开国大典》。它作为一幅历史画,有别于其他画种,它要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表达,既要尊重历史同时也要尊重真实历史与真实艺术的关系,这样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所认可。
图2 开国大典
(三)以颜文樑系列作品阐述新中国油画民族风范
提起中国油画,就不得不提及中国油画泰斗级人物颜文樑,具体如图3所示,颜老是中国油画的先驱,先生出生于晚清,早年于欧洲留学专门学习油画,在回国后的六十多年里,笔耕不辍从未间断过油画创作,颜老的作品早期对透视与构图非常重视,在中年以后又致力于对光色明暗度的研究,而在其晚年作品里色彩变得绚烂明丽。颜老的一生对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其留下的无数优秀作品将永远被载入祖国艺术珍品史册。颜老在早年有《厨房》《月光河》《红海》等作品[3]。今天就颜老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所作的具有民族风范的油画展开阐述,这其中有1964年创作的布面油画《冬》25×37厘米,现藏于中国美术馆,1972年创作的布面油画《夏》41×67厘米,现藏于中国美术馆,1959年创作的布面油画《船厂》37×58厘米,现藏于中国美术馆,1963年创作的纸板油画《百合花》,1967年创作的《雪夜》61×91厘米等作品。这些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表现出祖国大好河山景色之秀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品《百合花》,其手繪陶瓷花瓶极具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该民族手工艺品的出现极大传承了中国特色民族工艺品的价值,同时该幅作品的背景也采用了中国传统喜庆的大红色,是一幅极富中国民族特色的油画作品。
图3 颜文樑
四、结语
从明朝万历年间西洋油画传入中国后,油画已经历经了四百多年的历史变迁,油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没有衰败,反而在其艺术表现手法不断创新后,仍旧历久弥新对当今世人仍具极大的艺术价值。早在20世纪中期,就油画民族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情况来看,做出了油画既要秉承西洋画中国化的思潮,同时还应在新中国的特定历史时期开启全新创作理念,这种观念就是在今天仍对中国油画的发展仍具重要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明.中国气派与东方精神——新中国油画的民族化与个人化探索[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9,(02):66-74.
[2]陈履生.新中国油画的民族风范[J].公关世界,2019,(06):55-57.
[3]张京生,王元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油画)[J].党史文汇,2019,(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