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构建保密组织管理模式探索
2020-05-26于淼
于淼
【摘要】构建和优化保密组织管理模式,是高校做好决策、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的基本保障。本文分析当前典型保密组织管理模式的利弊,提出新申请高校保密组织管理模式构建的思路及模式设计。
【关键词】组织管理模式;构架;分类;层级
随着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愈多高校整合优势科技资源,积极申请军工保密资格,投身国防科研,服务国家战略。新申请高校陆续建立起以军工保密为重心的涉及学校党政机要、招生考试、安全稳定、外事交流等工作的保密工作体系。在整个体系中,保密组织管理模式如框架结构般决定着体系的合理性、稳定性和长效性,决定着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制约关系,决定着日常保密工作能否有序开展。那么,建立何种保密组织管理模式既符合高校实际,又能强有力地推动保密工作顺利开展呢?
一、当前典型保密组织管理模式
根据保密组织机构和保密工作机构设置的不同情况,具有军工保密资格的高校现行保密组织管理模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学校原有保密委员会,另设军工保密委员会,同时分别下设保密办公室和军工保密办公室。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对军工保密标准要求相对高、其他保密工作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的认识基础上的。学校原有保密委员会(简称“大保密”),负责领导党政机要、招生考试等保密工作。单设军工保密委员会(简称“小保密”),负责领导军工保密工作,军工保密委员会主任由学校分管科研工作的负责人担任,下设军工保密办公室,一般挂靠科研管理部门,军工保密办公室主任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该模式将保密管理范围缩小,具有专业性强、业务精简的优势,利于专题分析和解决军工保密工作中的问题。但是将军工保密与其他保密在组织体系上严格划分,“大、小保密”各分条线,会造成学校整体保密工作中出现部门职责重叠、冲突等问题;随着第三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的实施,由科研管理部门牵头来推进归口管理,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协调各项事务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二)统一于保密委员会领导,不单独设立军工保密委员会,下设保密办公室,与党政办公室合署。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对保密工作整体性和全局性的把握基础上的。学校保密工作统一于一个保密委员会下领导,保密委员会主任由学校党委书记或校长担任,下设保密办公室,保密办公室挂靠党政办或合署办公,保密办公室主任由党政办公室主任兼任,保密办公室主任由党政办副主任兼任,也有部分高校由科研管理部门副职兼任。该模式坚持“党管保密”的原则,便于整合管理资源,避免保密工作交叉重叠;充分发挥党政办组织协调职能,利于归口管理的推进。但是工作实践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保密工作范围扩大,组织力量分散,倘若把握不准各类保密工作的特点,容易用军工标准将保密管理“一刀切”,造成知悉范围扩大;另一方面,分管军工项目的科研管理部门副职兼任保密办副主任,保密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不够深入。
(三)学校设立保密委员会,独立设置保密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这种模式基本存在于国防科研具有相当体量的高校,设立保密委员会,保密委员会主任由学校党委书记或校长担任,独立设置保密办公室为处级机构,配备专职干部职数及工作人员编制。
二、构建保密组织管理模式的思路
上述三种模式,唯第三种充分保障保密工作的独立运作,这与国防科研项目的体量密切相关,对新申请新获批军工保密资格的高校来说可行性不大。然而前者两种各有利弊,那么构建何种模式才能扬长避短,首先需要厘清目标。
(一)构建目标。构建保密组织管理模式的目标是实现保密工作全面覆盖,做到各项保密工作严密可控,全程可追溯。布局保密组织机构、保密工作机构、归口部门和涉密学院的层级关系,明确各部门各机构在保密工作中的职责,层层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构建思路。1.保密工作全覆盖与分类别。高校在参与军民融合建设后,军工保密工作与非军工领域中的保密工作相互渗透,高校整体保密工作从常规要求上升为军工保密深层次要求。构建高校保密组织管理模式,一定要考虑到军工保密的高层次要求,也要重视党政机要等其他保密工作,做到保密工作全覆盖。但是,全覆盖不等于组织体系上“大小保密”合并后将保密工作“一刀切”,用军工保密标准统领全部保密工作,要遵循保密工作规律,将保密工作科学分类化推进。2.顶层设计与层级管理。基于保密工作是体系工程建设的认识,保密组织管理模式应包括决策层、监督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四个层级,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联动、层级关系清晰明确的管理模式。保密组织管理模式设计时要重视保密组织机构的顶层设计,也要重视各个层级职能与层级之间的关系。
三、保密组织管理模式设计
(一)保密组织机构构架。要坚持“党管保密”统一领导,尽可能一个保密委员会领导,“尽可能不另起炉灶,使保密工作变成两张皮,从而使保密组织既继承已有,又能适应形势发展。”根据知悉范围“工作需要”和“最小化”原则,按照保密工作的不同类别,结合学校实际,下设分领导小组,党政机要保密领导小组、军工保密领导小组、招生考试保密领导小组和其他保密领导小组。军工保密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科研负责人担任,党政机要保密领导小组由分管党务负责人担任,招生考试保密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负责人担任。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有关军工保密领域的专题工作由军工保密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例会。各小组遇到保密领域交叉事务上报保密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决议,做到保密工作全覆盖又科学分类。这种保密组织机构构架有利于全校保密工作的顶层设计;有利于真正发挥保密委员会作为组织机构实质性决策作用和领导作用,避免保密组织机构虚化,避免保密监管工作流于形式;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统筹管理;有利于提高保密管理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军工保密资格申请及后续工作,便于促进保密工作归口管理。
(二)保密工作机构构架及人员设置。坚持以党政办公室牵头,归口部门和业务部门分工负责。党政办公室负责协调学校的综合性工作,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能够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便于推动归口管理。由于高校二级机构数量、干部职数限制及国防科研项目体量等因素,新申请或小体量高校可将保密办公室与党政办公室合署办公,由党政办公室主任兼任保密办公室主任,保密办公室副主任岗位尽可能设置为专职,常务负责保密工作。配备专职保密人员,具体负责各类保密工作,落实保密委员会及下设领导小组指示。保密办公室负责制定保密管理制度,既根据《标准》制定保密管理制度,同时也必须考虑到保密工作不同类别的适用性,而不能简单用军工保密标准套用一切保密工作,在流程设计上避免归口部门实务操作的重复性。
(三)保密组织机构、保密工作机构与归口部门、业务部门的层级关系。随着第三版标准的实施,保密工作由保密工作机构包办的模式逐渐取消,逐步推进归口管理,推进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制度融合、流程融合。构建保密组织机构模式时,必须通盘考虑,构建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到位、责任制层层落实的保密管理体系。因此,必须明确保密组织机构、保密工作机构与归口部门、业务部门的层级关系。归口管理部门主要包括党政机要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宣传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外事部门、安全保卫部门、信息化管理部门、研究生管理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等,负责各个职能部门业务管理范围内的保密管理。归口管理部门在保密委员会的领导和保密工作机构的指导下,将保密要求融入业务制度和业务流程中,对涉密二级学院进行管理。涉密二级学院才是保密要求的执行主体,既服从归口管理部门的管理,也接受保密委员会领导和保密工作机构指导。保密委员会是领导决策层,保密工作机构是指导监督层,归口管理部门是管理层,涉密二级学院才是执行层。职责分工清晰、层级关系明确才能真正实现“业务谁主管、保密谁负责”,真正实现保密工作全覆盖。
【项目来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9年校“研究型机关建设”业务理论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贾宝光.高校军工保密资格申请过程中管理模式探索[J].中國军转民,2015(05).
[2]崔淑妮.高等学校科研保密管理体系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