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0-05-26
(本溪市康宁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精神分裂症作为常见的精神类疾病,结合当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该病总体病程长,且容易反复性发作,发病后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如思维紊乱、胡言乱语、狂燥不安、抑郁等[1]。及时有效的规范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精神症状,消除思维、行为以及感觉等多方面的障碍,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对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有效治疗同时还应加强护理,通过护理帮助患者加速病情恢复,提高个人生活质量。本文以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94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其预后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取94例纳入研究,通过抽签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47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36.94±4.85)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08±0.35)年。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6.91±4.88)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12±0.33)年。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性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精神分裂症;②处于精神分裂症恢复期;③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相关治疗、护理以及随访资料完整;⑤研究前生活质量评分、PANSS量表评分、NOSIE评分较为接近;⑥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肝肾心肺功能不全;②酒精药物依赖性患者;③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④传染病、血液病以及恶性肿瘤;⑤中途退出研究或者转院患者。
1.3 方法。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心理疏导、环境护理、症状护理、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常规护理同时重视人文关怀,对应的护理措施包括:①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学知识以及运用技巧。统一着装,护理期间面带微笑,语速均匀,声音洪亮,举止大方,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学会聆听。保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有充足的光照条件与通风条件。将病房内可能存在的尖锐、易碎等物品移出病房,为患者营造安全的恢复环境;②系统化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定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主要涉及到心理护理以及精神分裂症知识方面,具体开展中采取集体宣教与个性化宣教相结合。善于通过宣传册发放、院内宣传栏以及借助网络途径实施心理知识普及。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文献检索,了解最新文献关于心理干预、精神分裂症护理新方法,然后将其应用到实际护理中,提高不同患者自我心理调控知识与能力;③注重生活护理干预。护理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日常生活,了解患者的生活能力。评价患者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相关功能障碍,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对患者饮食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耐心的解释与说明,帮助患者认识到自身在饮食或者生活中存在的不足;如避免暴饮暴食以及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有酗酒行为习惯的应积极戒除酗酒习惯,避免饮用含酒精的相关饮料。从饮食角度与患者饮食行为习惯角度,可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提高饮食的科学性;④情感支持,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期间,应体现出对患者的关心与爱护,由早期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一方面加深对患者的了解,另一方面则嘱咐患者展示出对患者的爱与包容、理解等;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联系社会爱心力量,突出社会对精神分裂症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怀,依靠多方面的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增强生活信心;⑤丰富患者的精神生活。可将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集中在一起,精神分裂症恢复较好患者可讲解自我管理的一些做法,便于其他人员学习,此外,定期组织精神分裂症患者参与集体活动中,如观看励志电影、参演小品等,进而引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价值观、人生观。
1.4 观察指标:①护理后的生活质量;②护理服务满意率;③护理后PANSS评分与NOSIE评分。
1.5 评价标准[2]: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与症状四个方面,按照0~5分法作出评价,分值越低对应的生活质量越好;护理服务满意率采用我院专用的护理服务满意率调查问卷获取,包括:满意、一般与不满意。PANSS评分包括33个项目,每项按照1~7分实施评价,1为无,7为极重。分值低对应的症状较轻;NOSIE评分包含30个题目,采用0~4分五级评分方法,分值越高说明障碍改善越好。
1.6 统计学方法:整理不同患者治疗护理的相关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完成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n,%),组间χ2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
2 结果
2.1 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对应的生理、心理、社会、症状平均得分均小于对照组上述指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2.2 护理服务满意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的服务满意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对比[n(%)]
2.3 护理后PANSS评分与NOSIE评分:观察组护理后PANSS评分小于对照组,而NOSI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PANSS评分与NOSIE评分(,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PANSS评分与NOSIE评分(,分)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作为常见的精神疾病,随着现代临床诊治技术的发展,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精神分裂症强调个性化用药原则,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因而在规范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精神分裂症患者会逐渐恢复[3]。精神分裂症患者实际治疗期间还需要配合有效的临床护理,通过护理巩固药物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症状消失,提升生活质量[4]。
常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期间实施的护理方法存在较多局限性,比如护理期间忽视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日常护理主要关注患者病情,而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方面的关注不够,忽视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间产生的影响[5]。基于上述不足,常规护理方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间的护理效果有限。
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发展,一些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相关疾病护理中逐渐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相应的为其他科室疾病的日常护理提供了参考。人文关怀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这一护理模式在护理期间注重以患者为中心,整个护理期间能够围绕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6]。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应用期间,始终将患者放在首位,注重以人为本。对患者开展的相关护理前能够突出人道主义精神,尊重患者生命健康权以及人格尊严,护理过程中善于倾听患者的意见,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关心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重视患者个性需求,并最大程度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7]。
本研究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期间,采取了不同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期间能够强化人文关怀,同时从患者环境的舒适性、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生活护理、情感支持以及丰富精神生活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整个护理期间能够时刻为患者着想,充分考虑患者的性格、恢复状况、心情等,保证采取的措施符合患者需求,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长时间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自我心理调节方法。整个护理期间还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建立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突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思想与理念。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症状等不同生活质量条目评分方面更具有优势,表明观察组经过人文关怀护理后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97.87%的护理服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87.23%的护理服务满意率,提示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更愿意得到人文关怀护理;观察组患者PANSS评分小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的相关症状改善更好,而观察组NOSIE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患者通过人文护理,其相关障碍改善更明显。
王娜认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8]。陈华指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运用人文关怀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9]。李晏萱认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10]。上述研究结论与本文较为接近。综上所述,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有利于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