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
——以统编教材二(上)第一单元为例

2020-05-26吕华明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型小蝌蚪目标

◎吕华明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小学生一直存在着无暇阅读与碎片阅读的尴尬无奈的现状,为了能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笔者依托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特点,紧扣文本,从单元整体进行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重构,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和尝试,积极建构八种课型,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现以统编教材二(上)第一单元为例,具体呈现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重构的思路。

一、分析教材学情摸清起点

本单元选取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和《植物妈妈有办法》三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一个语文园地;一个快乐读书吧。三篇课文内容丰富,辅以插图,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口语交际与课后阅读均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而学生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已基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量增加,阅读兴趣有所增长,但积累不足,语言以及思维能力都需要提高。

二、研读单元文本明晰主题

本单元三篇课文通过科普童话或科普诗歌的形式,将动物的生长变化、自然现象、植物种子的传播等科学知识介绍给学生,通过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语言,旨在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对科普童话类文章的兴趣,从而产生热爱自然、乐于探究自然的情感。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学与教的需要、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可确定为“大自然的秘密”,而需要训练的语文要素则是“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三、双向把握确定教学目标

从单元整体入手,进行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时,既要确定横向目标,即课内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和课外拓展目标,又要确定好纵向目标,即八种不同课型所要达成的目标和本单元相对于整本书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本单元的八种课型所要达成的目标可以设定为:“单元导读课”旨在初步感知单元主题,激发学习兴趣;“整体识字课”以学习55个认读字、30个会写字为目标;“以文带文课”选取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通过课内外阅读的共同学习,使学生对文章及其相关知识有更多、更深的了解;“读写联动课”进行《植物妈妈有办法》的写作拓展,以初步提升学生的写话能力;“口语交际课”通过介绍“有趣的动物”,旨在照应单元主题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名著导读课”主要推荐“快乐读书吧”中的几本童话故事书,为扩大阅读量做准备;“自主阅读课”在名著导读课的基础上给学生自由读书时间,同时加以适当引导,使学生阅读效率与阅读质量得到提升;“巩固展示课”则是对本单元的总结与回顾。

四、整合阅读内容深化主题

在整合课内外阅读内容时,需要遵循相关性、经典性、人文性与趣味性的原则。根据以上选文的四条标准,结合以文带文课型中的两节课,第一篇阅读文章《小蝌蚪找妈妈》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特点,选取了经典童谣《小蝌蚪》;童话《毛毛虫寻亲记》《小骡子找妈妈》《好饿的毛毛虫》;儿童诗《两个名字》。其中,童谣《小蝌蚪》作为阅读教学的导入,童话《毛毛虫寻亲记》作为课内拓展,儿童诗《两个名字》作为课堂小结,《好饿的毛毛虫》与《小骡子找妈妈》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篇目。结合第二篇课文《我是什么》的内容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选取了《水妈妈的孩子》《一滴水的故事》以及气象谚语《看云雨识天气》。其中,《水妈妈的孩子》和《看云雨识天气》作为课内拓展,《一滴水的故事》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

五、设计教学过程落实目标

从单元整体入手,把本单元的主题阅读教学设计分成八种课型,共13个课时,具体设计安排见下表:

课次 课型 任务第1课时 单元导读课整体介绍、初步熟悉本单元课文第2-4课时 整体识字课学习本单元文中的生字词第5-8课时 以文带文课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第9课时 读写联动课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第10课时 口语交际课同学交流:“有趣的动物”第11课时 名著导读课《孤独的小螃蟹》导读第12课时 自主阅读课《孤独的小螃蟹》自主阅读第13课时 巩固展示课本单元回顾与分享展示

总之,重构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着眼于全局,打破单篇阅读教学方式,力图从整体考虑教学,将整个阅读单元进行整合,围绕单元主题搭建合理的流程并展开教学,以达成单元的目标,以便能更好地应对目前语文教学中无暇阅读与碎片阅读的现状,为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课型小蝌蚪目标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小金鱼和小蝌蚪
小蝌蚪
小蝌蚪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课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