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文化学术研究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2020-05-25傅文第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问题与对策

[摘要] 开展中医药文化科学研究是中医药传承发展、落实中医药战略的基石和保障。当前,中医药文化科研工作在战略规划、核心突破、合力攻关、技术融入等方面还没有产生影响全局的战略性研究成果。在新形势下,要从文化强国建设高度,从尊重和利用科研规律入手,明确中医药文化研究的重心和突破口,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新科技手段的介入,努力发挥中医药文化学术研究引领、支撑和服务作用。

[关键词] 中医药学;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研究;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R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4(a)-0050-05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cademic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FU Wendi

Center for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It is the cornerstone and guarantee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carry out the cultur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wor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science has not produced strategic research results that affect the overall situation in terms of top-level planning, core and key issues, team and institution building, and modern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 height of cultural power building, from the respect and us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ules, clarify the focus and breakthrough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research, strengthen team build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Carry out method reform,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supporting and serving role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research.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research;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随着中医药发展国家战略进一步推进和实施,中医药传承发展与国际传播中的一些节点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逐步暴露出来[1]。热切需要中医药学术工作者从理论层面给予前瞻性解释、政策性提示和方向性建言,努力发挥中医药文化研究在中医药发展中的引领、支撑和服务作用,推动中医药事业繁荣发展[2]。

1 中医药文化学术研究面临的新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祖国医药传承发展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3],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对中医药系列讲话发表后,更是把中医药传承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2010年澳大利亚墨尔本讲话提出的“钥匙说”,到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成立60周年批示中指出的“三好说”,再到2016年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讲话时强调的“双创说”,以及2018年到广东考察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时阐释的“世界说”,无不显示了习近平同志对中医药发展的战略指导、亲切关怀、高度重视和殷殷希望。随着《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4]、《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5]、《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6]、《中医药法》[7]等的颁布实施,为中医药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营造了政策和法制保障。截至2018年底,已有21所中医院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数达119项[8],取得了建国以来中医药社科项目历史性的突破。

当前,中医药文化研究在政府管理和支持层面,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创造条件,大力扶持;在社会氛围和重视层面,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把中医养生保健作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在对外传播和应用方面,中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达到空前程度。随着“一带一路”顺利推进,开始全面走向世界[9]。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中医药文化理论和实践现状与党和国家要求、人民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事业推进,影响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大局,對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10]。

2 中医药文化研究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中医药文化学术研究在总体规划部署、突破核心问题、团队合力攻关、现代手段化融入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遇到挑战,必须客观分析,探索破解的办法。

2.1 在顶层规划和部署上,缺乏全局思维和战略考量

2.1.1 视角单一,缺乏理论高度和国际视野  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传承与传播两个方面[11]。对内传承与对外传播要相辅相成,不可偏颇。传承是根本、基础,传播是宣传和认同。当前,中医药文化研究视角多为传统文化、医史文献、文化哲学等,从中医药本身属性出发揭示内涵,从建设文化强国出发,研究东西方医学体系汇通与结合,中医药传承与现代转型等探讨不够[12];从中医药文化理论体系构建和中医药文化强国战略等方面深入挖掘、系统探索、逻辑总结还不全面,缺乏战略视野和全局行动力,多现象研究、应用研究和文献研究,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相邻学科的交叉研究、前瞻研究和国际传播发生研究等。研究成果虽多,但权威成果较少。

2.1.2 研究基础薄弱,缺少调查与实证  当前中医药文化研究常以现象和零散事实等展开叙事,多以文献研究和现有成果提炼生成新思想为主,缺乏原创思维和原创发现,缺乏大数据统计、大样本访谈和多情况实地调研,缺乏在繁杂现象、史实和典型实例基础上,归纳基本特征、发展趋势和探索规律,缺乏在经验总结基础上的逻辑推演、理论建构,以自然张力形态呈现,没有用汇聚思想形成理论和体系[13]。在中医教育、人才培养、中医基础理论创新、中医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全国中医药文化研究机构、有关高校及科研院所等还没有形成合力,缺乏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区域特点和学校实际的宏观研究、发展研究和战略研究,理论创新不足,服务决策乏力,指导实践不到位。

2.2 在核心和关键问题上,没有集中攻关,合力突破

2.2.1 中医药文化政策研究不深入,政策的规制力、影响力等效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随着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和2016年12月由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医药法》等颁布和出台,可以说党和国家为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从政策、制度和法制等保障方面做了充分安排和部署,但如何使这些政策和法律顺利实施,收到实效,是需要包括中医药文化研究工作者在内的所有中医人认真思考的问题。当前,中医药文化政策研究刚刚起步,缺乏对政策制订的背景、预期目标、原则方法、效果评估等做深入分析和整体把握,用中医药文化政策指导实践,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不到位。另外,中医药文化智库建设刚刚起步,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决策咨询、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等作用。遵循科学研究规律,按学术范式探索未知领域,紧密结合党和国家要求,以及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现实问题和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还没有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

2.2.2 当代中医教育直接借用西医模式,中医教育研究不充分  我国高等中医教育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因为没有成型的教育模式可以借鉴,在东西南北等四所高等中医院校建立之初,参考高等西医院校办学方式,结合中医特点和实际需求,建立中医高等教育基本模式,此模式核心思想和运行方式沿用至今。建立之初,其对我国中医高等教育的显著推动作用不言而喻。但随着时代发展、医学进步和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等变化,当前高等中医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中医药学传承、创新和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教育缺乏传统文化;二是重教材编写,不重经典研读;三是医药分家,各成体系;四是兼修西医时,没有突出中医目标;五是普遍推行大班额授课制,师承教育落实不够;六是过分强调标准化,考试、考核形式化;七是中医特色不突出,学生就业难。

2.3 在队伍和机构建设上,还没形成专业队伍和精英团队

2.3.1 研究人员学术背景繁杂,队伍建设缺乏专业性  中医药文化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多集中在医史文献、中国传统哲学和传统文化等领域,学术背景多集中于医史文献学、中国传统哲学、中华传统文化等范围,且人员少、队伍不齐、机构不健全,处于自发研究状态。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5年以来,由于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事业,连续出台文件支持中医药文化发展,尤其是习总书记对中医药系列讲话发表之后,中医药文化学术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研究目标进一步明确,研究机构相继成立,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条件显著改善,中医药文化发展出现新局面。但目前这支队伍中具有医史文献、传统文化、医古文、文化哲学和其他专业等学术背景居多,具有中医药学术背景的尚少,还没有形成学科交叉、学术融合、主线突出、多角度突入、合力攻关等新局面。

2.3.2 研究机构呈离散状态,缺乏整体规划  各中医院校、中医研究机构和中医临床院所等相继建立了中医药文化研究机构和相关学术组织,但独立部门少,兼职研究多,人员不齐,水平各异,合力协同创新不够。全国性学术联盟还没有建立起来。当前,虽然在相关学术团体里建立了中医药文化学术组织,但仅限于召开学术研讨会,总体上还不系统、不全面,理论碰撞、实践探索与经验推广远未到位。学术讨论还缺乏学术争鸣,推进理论研究的逻辑推演和基于实践的实证总结还没有提到日程,研究显得粗糙、表象,还没有形成合力攻关和共同研究的新局面。

2.4 在现代化手段开发和应用上,还没有紧跟科技发展的新形势

2.4.1 中医药文化网络传播新手段研究和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文化教育等方面,网络终端转换、智能手机应用和慕课与慕秀等网络移动课程对传统教学的颠覆和对教师角色的挑战,极大地冲击着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方面面,但部分高校和教师还停留在过去,还在观望、彷徨。当前,一些中医院校在互联网信息建设应用于中医药文化教育和传播上,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如手机直播微课、微视频和反转课堂等,但仅仅是实验层面,还没有形成经验和学界公认的成果,還没有在常规教学中广泛应用。

2.4.2 新媒体融合下中医药文化进课堂有待提高  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过多年发展,中医药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被学界认可,学科内涵表述趋于一致,研究成果向系列化、规模化发展,队伍不断壮大并稳固,学科建制基本形成[14]。当前,有近半数的高等中医院校以不同形式开设了中医文化学专业和选修课程,发展势头良好。重庆医科大学洪雷教授在探索短视频教材进课堂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在人工智能教学、短视频知识传授、线上线下互动、微课题研究、翻转课堂等教与学新模式探索上还要紧跟网络科技发展新形势,需要进一步加强[15]。

3 新时代下中医药文化研究改革与创新

新时代下开展中医药文化科学研究要从建设文化强国高度,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力度和发挥智库作用维度等方面,认识和审视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战略地位、核心价值和研究方向,紧跟时代步伐,回归学术研究初心,推动中医药文化研究创新发展。

3.1 以科研规律为指导,发挥中医药文化科研的引领作用

运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中医中药相关理论,研究中医药文化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现象与规律,总结中医药文化在医疗建设和服务实践中的成熟做法和成功经验,探索中医药传承和发展规律,为深化中医药改革发展、振兴中医药事业服务[16]。根据研究目标、任务和方法不同,分为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医药文化科学研究具有传承性、接续性和后发性等特点。

开展中医药文化研究,发挥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学传承、创新和发展中的文化中心、文化底色和文化导向作用,尊重中医药学在形成发展中医文融合,水乳交融的文化事实,尊重医德为先和医术致用的客观存在,尊重中医药学既是医学又是人学的历史事实,正视传统中医药学在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视域下的审视和拷问,保持民族医学传统和文化精华,大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向世界传播中医药思想、中医药医术、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人的精神。中医药文化研究要体现学术规律和中医药特点,要适度超前,回望过去,关注当下,发挥中医药学术研究,指导、引领和服务于中医药实践活动,增进人民健康。

中医药学经过几千年发展传承,其理论架构、诊疗技术和医德规范等体系庞杂、内容浩繁、博大精深,以中医药文化科学研究为切入点,构建良好的“科研生态”。为此,一要鼓励和支持科研工作者以好奇心和热情积极投身中医药科研事业;二要发挥政府关键性作用,以人文关怀和物质支持推动科研创新;三要鼓励企业、科研部门、高校等多家协作,形成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发展氛围;四要发挥政府、企业外第三方作用,发挥公益性基金会的多样化服务作用[17]。

3.2 找准目标定位,明确中医药文化研究的重心和突破口

中医药学自产生起,便与其民族习惯、生活方式和文化特性紧密相连,无不打上民族烙印、生活烙印和民族文化烙印。中医药学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智慧,是民族文化宝库,其中不仅蕴含着惊世骇俗的医疗技术,同时还有博大精深的医疗理论和行医者的文化理想,是“道、术、仁”的合一和结合,其中,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延续千年的内在动力和发展之源。

中医药文化研究要明确干什么,科研能解决什么等问题。聚焦重大关键问题,解决国家需求,回应百姓热点,开展中医药文化战略研究、理论研究、人才研究、比较研究和传播研究等,在宏观设计与战略规划、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结合、中医药大健康服务与人工智能、中医药文化软实力与国际传播等方面明确中医药文化研究的重心,积极贯彻落实《中医药法》,把养生保健和治未病作为民众传承中医药的立足点,把中医药全面进入医保,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作为医保改革的突破口,把师承与院校教育有机结合,协同发展作为中医教育改革的攻坚部,比对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现代医学和培养辨证思维的传统中医药优势与特色,打造培养中医思维,增强文化自信的工作站,发挥中医药文化科研的基础前瞻和服务作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3.3 建设中醫药智库,突显中医药文化研究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当前,中医药行业在中医治疗器械研制、中药品研发与临床应用、院校人才与民间中医培养、科研成果专利申请与社会有效转化、中医院建设与西医院协调发展、中医药海外传播与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医药行业管理与中医药服务等方面还处在条块分割、部门负责、各自为战、各展所长阶段。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高等院校、中医药研究机构、大型药企、有影响的中医院等在中医药理论研究、健康产品开发与中医药服务等方面还没有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汇聚相关学术研究部门统筹协调,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方案,供决策部门和相关中医药机构决策参考。聚合中医药各类人才,组建专长协调、层次互补、管理规范、训练有素的专业团队,发挥1加1大于2的效果。加强中医药智库建设和智库研究,凸显智库提供咨询、反馈信息、科学诊断和预测未来等开发性研究咨询功能[18],发挥智库“智囊”和“参谋”作用,为丰富理论、行政决策和科学实践服务。

中医药文化智库建设一是要强调独立性,从而保证其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和前瞻性;二是要突出方法的科学高效,重视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三是强调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式;四是在成果宣传推广上要不遗余力。加强智库建设,搞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究,主要包括中医古籍整理与人工智能化、数字化研究;在健康中国视域下现代中医药文化服务研究;中医药文化新样态与中医药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研究等[19]。

3.4 适应科技发展,创新中医药文化研究工具与操作方法

当前,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以文化为内涵的人工智能衍生为表象的新科技迅速兴起,在现代科技迅速演化的时代,凸显既分化又综合特征,使整个科学有了共同的概念、语言和方法[20]。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相互包容,将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21]古老的中医药学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境遇下,要谋得一席发展之地首先就必须在保持自己独特优势和传统基础上,要与新兴事物不断碰撞融合,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积极吸收新生事物为我所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以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和人工智能为工具和技术平台,运用现代医学循证和实验等方式和田野、人种学等社会学方法,改革和创新中医药文化研究手段,才能使中医药文化研究发挥应有的作用。

4 小结

弘扬祖国医药瑰宝,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开展中医药文化学术研究是引擎和推动力。新时代下,中医药传承创新,必须树立中医药文化科研先行的理念和发展思路,明确中医药文化学术研究的责任与使命,努力发挥中医药智库作用,找准中医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心和突破口,使中医药文化科研为中医药健康发展破解理论之忧、传承之困、传播之惑和发展之难。

[参考文献]

[1]  黄凯,俞双燕,李坦英,等.我国“中医药+旅游”发展战略的可行性文献研究[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0(2):91-94.

[2]  王长青.“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现实价值探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7(4):211-215.

[3]  傅文第.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与对策选择[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31):119-123.

[4]  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发办〔2015〕32号)[S].2015-05-07.

[5]  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办〔2016〕15号)[S].2016-02-22.

[6]  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10-26(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S].2016.

[8]  杨璞.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3):13.

[9]  彭清华,刘洁.“一带一路”建设下湖南省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思考[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1):5-8.

[10]  荣文丽,刘旭,史航毓,等.中医药院校低年级学生对中医专业认知情况调查和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 25(15):44-45,47.

[11]  朱斌,徐静,申俊龙.中医隐性知识的文化根源与传承模式及路径研究——基于分布式认知的视角[J].医学与哲学,2018,39(7):78-82.

[12]  蔡梦鸽,谢纳泽,孙建勋.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使用与态度调查[J].中国药事,2019,33(1):108-115.

[13]  赵永旺,柏莹,刘峥嵘,等.日本汉方医药学发展历程对我國中医药学发展的启示[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5):601-604.

[14]  张其成,刘理想,李海英.近十年来中医药文化发展回顾[J].中医药文化,2009,4(1):22-26.

[15]  张鹏飞.地方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策略[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4,34(5):56-59.

[16]  陈凤.浅论高校教师科研的意义[J].教育现代化,2018,5(26):76-77.

[17]  贾康.刍议科研创新的规律与科研生态的构建[J].全球化,2018,8(5):14-22,131.

[18]  凡庆涛,肖雯,杜赟.智库视角下科技情报机构转型发展的研究[J].天津科技,2017,44(1):8-11,14.

[19]  陈小平,冯雅婷,严暄暄.“一带一路”战略视域中的中医文化智库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19(6):989-993.

[20]  朱以财,刘志民.“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理论诠释与环境评估[J].现代教育管理,2019,38(1):85-91.

[21]  邢玉瑞.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学的融通——中医学术创新的新路径[J].医学与哲学,2019,40(5):74-76.

(收稿日期:2019-08-26  本文编辑:李亚聪)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文化问题与对策
医学类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认知的调查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思考
互联网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网站的建设与思考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思路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