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如何做到寓教于乐
2020-05-25靳绍华
靳绍华
摘 要:小学体育课本来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课,但因为各种原因,多数小学生最终还是不很喜欢。教师应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寓教于乐的重要性,深入研究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体育课堂。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教学;寓教于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4-0153-01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应是比较有趣的:活动空间相对自由;运动项目丰富多彩。但有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缺乏兴致,究其原因是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了体育运动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做到寓教于乐,提高体育课的吸引力。
1.寓教于乐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体验生活
有的体育运动项目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体育运动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师把体育运动与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他们借助一些游戏活动,加强对某一运动技能的训练。学生在增强身体运动机能的同时,认识并体验生活。游戏《摘果子》,教师用彩纸当水果,挂在竹竿上,学生伸手摘果实。学生们在游戏中,体验到摘水果的过程,加强对学生跳跃能力的训练。
(2)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锻炼学生体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运动项目有各自的需要遵守的规则,学生也不能违背这些规则,他们在运动中自觉遵守;有些体育运动,学生间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他们必须在合作中才能完成任务;学生在长跑中锻炼了自身的耐力,有的学生在体育竞赛中找到自信。所有这些,直接或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3)提升运动技能
教师如果一味地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形式单一、重复,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心理,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把体育运动与游戏、竞赛等结合起来,学生能体验到学习体育运动的乐趣,他们由被动训练转变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训练“弯道跑”时,教师讲解、示范技术要点,学生练习掌握动作要领,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提升其运动技能。
(4)培养自主能力
体育运动相对而言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学生可以自由调控训练时间与运动空间。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他们自愿参加体育运动,并正确认识自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以选择一些运动项目,在教师的引导下制定锻炼目标及计划,并严格按照训练任务,积极的参与运动。
2.体育教学中寓教于乐应具备的基本特性
(1)适宜性
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小学生的记忆方式以机械、重复为主。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体育教学要直观、形象。有的小学生在体育课中会完全释放自己,因此,教师应抓住其心理特征,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需求,体育教学应有童趣、童心,不能“成人化”。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不能只单纯地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在了解他们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运动内容,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2)兴趣性
学生好动,长时间重复性练习会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训练模式新颖、多变,练习过程有趣味性,才能激發学生的运动潜能,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低年级小学生排队时,有的学生常常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你推我挤,场面很是混乱。为了解决这一现状,以学生喜欢的动物为纵队,并高矮进行编号,组织“小动物找家”游戏,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能快速地站好队。
(3)玩乐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小学体育教师应引导他们在玩中掌握必要的体育理论知识,提升身体的运动技能,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体育运动中“玩”的成分,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提升学生的运动素质。在体育中融入游戏,可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让体育运动更具有“玩乐性”。教师以游戏模式对学生进行多种训练,这种训练方式比单纯的训练效果要强得多。学生在“玩”得到训练,何乐而不为呢。
3.寓教于乐方法及策略
(1)游戏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运动内容融入多种游戏中进行训练,强化学生对动作的熟练程度,以游戏的方式掌握动作要领,达到强身健体的运动效果。练习“单脚起跳”这一动作时,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进行训练乐此不疲。他们可自编游戏练习,培养其思维创造能力。学生熟练掌握这一动作,教师组织他们进行比赛,把游戏与训练任务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讲故事
小学生爱听故事。教师可以讲与运动有关的故事,也可讲解著名运动员成长历程,利用多媒体播放运动员训练的场景,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教学“排球”时,为了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教师给学生讲解女排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故事,她们在赛场上顽强拼搏的精神深深鼓舞着学生,训练中没有学生偷懒,一改往日懒散的劲头,训练很是认真。
(3)开展竞赛活动
学生争强好胜,他们乐意在竞赛中表现自己。在体育运动中,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深化体育技能训练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竞赛中体会运动精神,重在参与,提升学生的运动素养。
(4)加入音乐元素
体育运动单调、乏味,在学生训练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播放舒缓、悠扬的音乐,为学生运动中加入适当的“调节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练习“踢毽子”可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他们跟随音乐的节奏而活动,为重复的训练增添一丝活力。
参考文献
[1]范文龙.小学快乐体育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9(04):139-140
[2]李红玉.将“寓教于乐”回归体育课堂[J].小学教学研究,2018(0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