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版印刷工艺技艺及发展探究

2020-05-25翟玥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3期

翟玥

摘 要:活版印刷是当下流行的小众印刷方式,以其独特的印凹痕迹吸引着诸多印刷爱好者。活版印刷作为凸版印刷的一种,传承了中国古代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原理,使用欧洲老式活字印刷机进行印制,属于传统印刷方式的一种。文章将主要讨论现代活版印刷的由来、工艺特征及其在当下的发展状况,力求使活版印刷能够更快走出小众圈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凸版印刷;活版印刷;印刷工艺;letterpress

现代活版印刷,脱胎于传统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是使用老式活字印刷机械设备而进行的印刷。

论及现代活版印刷的由来,需首先提及的是中国传统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技艺。雕版印刷发明于唐朝,其印刷技艺流程为:将所要印制的书稿抄写于极薄的纸张上,选择表面平滑的木板,将稿纸上的有文字一面向下贴放于木板之上,雕刻工将版面上没有文字的部分削去,便在木板上形成了凸起的阳文反字。印刷时,将凸起的阳文刷墨后,将纸张覆于其上,使用工具轻抚纸背,使文字完整而清晰地印于纸上。只要书籍内容不变,雕版便可反复使用。而活字印刷发明于宋代,使用泥、木或金属等材质刻制或浇铸成诸多立体活字,平时将活字依据声韵摆放储存。印刷时,根据印刷内容将活字挑选出,在木板、铁板上排列和固定,在活字表面刷墨,后将纸张覆盖在活字之上,进行压印。

我国传统活字印刷(图1)是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印刷方面更为灵活,不存在“一版只可印一书”且木板厚重、保存不便的困境,但在我国近代之前,因汉字量庞大、活字难以制作等原因,活字印刷的发展始终未能超越雕版印刷。然而,活字印刷的先进技艺自宋代发明起,便不断向外传播,向西先是影响至丝绸之路上的西部少数民族,进而传播至中亚和地中海地区,向东则传播至了古代朝鲜地区。

基于活字印刷术的原理,15世纪,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使用铅合金制作活字,并发明了机械活字印刷机,首创了印刷油墨,将金属活字放置于机器内,使用机器代替人工压印纸张进行印刷,从而开启了活字印刷的机械化。从此,活字印刷机械被不断改良,用于插图的木质或金属质活版也逐渐开始与活字一同用于机械之中,机械金属活字印刷术因其印刷方便快捷而迅速普及整个欧洲,并且传播回亚洲,传播至美洲、澳洲、非洲等地,在一段时间内独领风骚,极大地促进了印刷行业的发展,直至现代数码印刷出现,才逐渐退出主流印刷舞台。

从原理上来说,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和西方的机械活字印刷都属于凸版印刷的性质。广义上讲,所有印版为凸版的印刷方式皆可归入凸版印刷的范畴。无论雕版还是活字,皆是在图文凸起的部分刷墨,并与纸张接触,从而使油墨转印到纸张上,形成印刷字形或图形,同时,在印制的过程中,活字凸起的部分会在纸张上留下独特的印凹痕迹。

而现代活版印刷,便是使用15世纪至近代之前的老式活字印刷机械进行文字或图形印制的印刷活动。因西方金属机械活字印刷与中国传统活字印刷技艺原理一致,因此可以说,当下的活版印刷是由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原理演进和发展而来的,使用活字印刷机械进行的凸版印刷的一种。

现代活版印刷的工艺原理虽是简单易懂的凸版印刷原理,但因需通过机械设备来完成,因此工艺流程也稍显复杂。在制作凸印版方面,在老式活字印刷机流行的19世纪50年代直至20世纪中期,其所使用的凸版多为浇铸或机器雕刻的金属活字、金属图画印版。而现代的活版印刷,虽仍使用老式活字印刷机,但在制版方面,已经采用菲林片制作树脂材质凸印版进行印刷(图2)。在印刷时,将树脂凸印版安装在印刷机指定区域内,将胶辊附着油墨,在凸印版表面反复滚过,使凸印版上墨均匀,最后,借助机械的压力把墨色压于纸张之上。在压纸时,可以选择压力大小,从而控制压凹深度,使墨色或停留于纸张表面,或压进纸张而形成印凹痕迹。

老式活版印刷设备根据年代和技艺发展水平的不同也有诸多型号种类。一些较为先进的大型活版印刷机可以完成从匀墨、凸版上墨到压印均在同一台机器上全自动完成,与此同时,也有部分活版印刷机仍需人工操作机械来完成某些步骤。另外,根据印刷方式不同,活版印刷机也可分为圆压平设备与平压平设备两大类。将需要印刷的凸印版置入设备指定区域内以后,圆压平设备是利用侧切面为圆形的圆辊来滚动施力,完成对纸张的印压。这种方式使圆辊与印版之间的着力面始终为两者的切点,纵使印版的面积很大,也仍可以在纸张上完成整版深度均匀的凹痕。平压平设备是使用平板来挤压纸张,与圆压平设备相比,平压平设备的缺点在于随着印版面积的增大,其印压力度会逐渐被稀释,导致其压痕会由中心向四周越来越浅。因此,在需印制内容较大时,可尽量选择圆压平设备,以保证印刷质量。

在欧洲机械金属活字印刷术作为主流印刷方式普及于世的年代,印刷多集中在书籍报刊等领域,且更多地追求效率和商业价值,其印刷使墨色停留于纸张表面即可,以求纸张平整、阅读顺畅。而当下的活版印刷,则多追求极富个性化的印凹效果,使颜色犹如镶嵌进纸张之中,加之触摸时纸张的起伏触感,这些特点都构成了活版印刷的独特印刷效果。但在印刷的颜色方面,活版印刷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活版印刷每个印次只能印制一种颜色,每个颜色对应一个独立的印版。需要印刷几种颜色,便需制作几个印版,随之也需要印刷相应印次,因此,所需颜色越多,活版印刷的工作量越大。由此可见,活版印刷更适合印制颜色不多、颜色线条简明清晰的图稿或文字,且图形中的线条与小色块更适合活版印刷,大色块则不太适合。虽然如此,活版印刷的颜色也可进行叠加和留白,从而成为新的颜色,压凹进入纸张的颜色的凹印深浅程度及自由的排列组合也是活版印刷的特色。另外,在纸张的选择上,letterpress活版印刷一般使用密度较小、硬度适中偏软,且没有后期加工的涂层的纸张,以使颜色得以更好地产生压凹效果。

目前,在主流印刷领域中,无论是传统活字印刷抑或是欧洲机械金属活字印刷术均已被效率更高、更为精密的数码印刷所取代,不再是大众印刷的首选。然而,在如今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特殊化,以及复古文化越来越流行的社会背景下,使用老式印刷机印刷且拥有独特印刷效果的活版印刷已重回诸多印刷爱好者的视野。在欧美等国,活版印刷以“letterpress”之名,作为一种小众的印刷方式流行已有数十年之久。在我国香港、台湾以及周边亚洲国家如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活版印刷文化氛围也十分浓厚。近五年,活版印刷也在我国有所发展,出现了专门从事letterpress活版印刷工艺研究和印制的机构团体,也有了相当数量的活版印刷品爱好者。以青岛的梧桐印记为例,自2014年起开始从事letterpress活版印刷和研究工作,致力于推动中国活版印刷事业。梧桐印记所使用的主要设备为德国海德堡公司在1950-1985年生产的风车印刷机,兼用其他老式小型活版印刷机。迄今为止,梧桐印记已与诸多公司、机构和个人合作,印制了数量可观、品类繁多的活版印刷品,其中以卡片、请柬、书签等小巧简便的印制品为主。然而,与活版印刷文化较为活跃的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活版印刷仍处在知晓度尚低、宣传力度较弱、印刷机构数量极少的发展阶段。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复古印刷方式,活版印刷有理由也有潜力向更广阔的市场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致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制字材料的演进[J].文献,1998(4).

[2]史金波,吾守尔.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西夏和回鶻活字印刷术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潘吉星.中国、韩国与欧洲早期印刷术的比较[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4]尼德姆.谷腾堡与印刷术[M].庞丽霞,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5]赵航.电子出版:出版的第四次革命[J].出版发行研究,1995(1).

[6]马友诚,闫敏敏,何广益,等.武英殿刊刻医书略探[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0).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