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范畴及对设计的影响
2020-05-25杨诗琳
杨诗琳
摘 要:文章对美学进行简要的阐述,指出美学概述包括美学史研究和美的本质研究,并对范畴本身的概念进行探究,说明什么是范畴,以及当代美学与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最后指出美学对文化传承、文化建设以及设计的影响,以此对中国的美学范畴进行阐述。
关键词:美;本质;核心;设计;中国美学
一、美学概述
(一)美学史研究
研究美学首先需要研究美学发展史,美学史的研究是大家们研究很长一段时间的结果。
我们在研究美学史的时候不得不去寻找一条主线。首先论述美学史和美的艺术史、自然美和艺术美、美的定义及其与美学史的关系,基于对这几对关系的明确阐述,根据美学史发展的线索,试图考察和论证不同时代的美学理论。其次就是审美艺术的研究。西方的美学史发展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空前繁盛,而在中国,美学史发端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为美学思想的形成助力,尤其是儒家、道家的思想堪称中国古代美学发展史的鼻祖。
(二)美的本质探究
因为每个人拥有不同的审美观,所以如何审美也成为了研究美的本质所需要探讨的首要问题。审美观不同,在其影响下的价值观也不相同。其次,我们在分析美的过程中应当掌握其科学性,传统的美学将价值观等主观内心的意象融入其中,中国传统美学特别重视审美境界,这一点是中国美学的研究者向外国学者学习的产物。再次,集中探究艺术的概念和美学的概念。这只是提供了方法论的意义。在具体美学研究中,美学家在工作中必然涉及术语分析,但它只占其中的一部分。另外,美学的思考方式有其独特性,美学家面对共同的学术问题,生发出不同的观点,需要将其梳理出一个美学文脉。美学的研究不像法学有明显的是与非之间的差别,美学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将共同研究者的主张集合在一起进行探究。
二、范畴研究
(一)美学范畴史
我们研究范畴一词,研究的是范畴的本义和引申义。在文学史上,范畴首先是群落的意思,美学的范畴研究史实际上也是哲学的范畴研究史,对于范畴的定义我们应当秉承审慎的态度。因为正如前文所述,国内与美学史相关的研究很多,但是针对美学范畴的研究却少见。国外对于美学范畴史的研究还是很多的。
(二)当代美学范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当代美学可大致划分为三个主要发展阶段:首先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确立期。在这个时期,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次美学大讨论和“美学热”,美学成为独立学科,并且围绕美的本质的观点形成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四大派(吕荧、高尔泰的主观派,蔡仪的客观派,朱光潜的主客观统一派,李泽厚的社会实践派),这四大派是中国当代美学较早出现且具影响力的流派。其次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美学研究也因时代的革新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最后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多元共存期。在这个时期中,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热潮和深化,我国形成了许多不同观点的美学流派。这是一个新的思想和新的机遇并存的时代,我们的美学的研究也随之发展起来。
我们在这里需要提到一个为美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徐庆誉教授。他的突破性贡献是在对美及相关审美范畴研究中,将审美问题、审美范畴与现代美学体系密切关联起来,运用知识谱系学的方法,将对美的本质与美学范畴的探讨融入在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具体的各领域中,既秉承了中国古典美学核心的诗意美感,又做到了与西方现代美学知识谱系的联结。徐庆誉教授将中西方的美学思想合为一体。追根溯源,西方美学范畴研究发端于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关于神学的讨论,而中国的美学的研究主要归于宗法等级制度。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虽然两者的经济基础有所区别,但是对于美学这样的上层建筑的研究,理论上的学习会更加趋于一致,至少方法论是一致的。但由于宗教等差异,西方与中国在美学的研究上还是会有差异。
(三)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
说到中西美学研究的差异性,就要谈及中国美学的研究范畴,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何为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因为概念的外延是无限大的,我们所需要选取的是深层且普遍存在的才能加以说明。20世纪上半期活跃的美学家王国维、宗白华等人发现,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可能不在于形美,而在于意象、意境、气韵等具有精神性的独特概念。意象的形成也是中国所特有的,中国古代本身也是讲求这些东西的。另外,在中国,美学与哲学文学及历史学是分不开的,正是文学的存在为我们的美学研究赋予了新的表意。
意象是审美对象,是艺术创造过程中的手段也是目的。意象可以成为区分审美与非审美、艺术与非艺术的一種方法。既然意象将具有审美的艺术与其他事物区分开,为什么还能成为意境?究竟什么是意境?尽管境与象关系紧密,但它与象不同。中国传统美学中,唐代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中提及“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等说法。境包含象,诸多的象形成意境,因此也可以说意境比意象的内涵要大。
在大致了解了中国美学中意境和意象的内涵后,意境和意象的研究也成为我们美学研究史的核心。从中西美学比较中,我们能感受意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展现的不同特征。以法国汉学家朱利安近来的研究成果为例,在朱利安看来,中国美学追求的是风采蕴于平凡,平凡中见风采。因此中国的研究意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中西方如何审视艺术中的裸体。裸体在西方艺术中习以为常,但在中国艺术中很少见。根据朱利安的解释,西方艺术中的裸体被安置在凝固的样式或理式之中,如同穿着透明的衣裳,它们体现的是美的形式,而不是色情的肉体。如同我们经常看到的西方艺术家创作的圣母像,大部分都不穿衣服,这样的表现形式在西方人看来非常神圣。中国艺术追求灵动,灵动的身体会冲破凝固的样式的限制,肉身就需要衣冠来遮掩,否则就过于直接与赤裸。在中国艺术中,裸体难以成为表现美的形式。另外,中国的文人大多寄情于意象,这一点在诗词歌赋中表现得较为深刻,比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就是古代文人的思想在书画作品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的分支诸多,包括我们常见的形、声、色、味、触等五感都是美学研究的范畴。我们对于食物上讲究色香味俱全,比如现在的中式主题的文化餐馆都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体现。发现不同的审美特质,拥有不同的审美眼光,捕捉不同的审美意象,乃至创造不同的艺术作品,这无论是对中国古代还是当代美学都同样适用。我们看到的博物馆的装饰有很多就是中国古代的美学元素的体现。2011年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的设计中,我们的设计师以白酒、绿茶、中药、焚香、荷花的气味为题材创作作品,将文学上的修辞通感转化在美学上,给外国友人感受东方境界的新角度。其实,这次展览就是以今天的方式营造今人眼中的传统意境,它的直接理论支持就来自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境。
对于意境和意象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古今中外的美学家们关注的主体,另外,中国和西方的美学研究当下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西方的美学家也借鉴了我国的美学范围的特点,融入了诸多意象的元素,把形象赋予变化,现在很多西方的艺术作品就借鉴了现代中国的美学的精髓,艺术作品中虚实结合的运用等都是中国美学对于外国的影响的体现。
三、中国美学对设计的影响
(一)对于文化传承的影响
美学属于文化的范畴,对于美的定义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价值观体现在对于美的认知上,就好像我们的文化中把“仁、义、礼、至、信”作为传统美德并进一步发扬光大。对于美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特有的美学范畴的研究对于我們今后的文化的传承的影响是意义重大的。
(二)对文化建设的贡献
我们正因为明善恶、知美丑才知道了如何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代美学的外延更加深入,并且表现的形式也不断地多元化,体现出鲜明的个性。我们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学观对于当今社会人格的塑造、伦理的宣扬都是大有裨益的,因为传统的美学融合了儒家、道家优秀的文化传统。
(三)对设计的影响
基于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意象与意境为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感受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发现看似普通的审美对象在不同的情境下潜藏的质感,意象与意境便可以各种具体的形式在设计作品中实现,而设计也借此表达对更高层次精神的追求,增添设计作品的思想性和文化性。
参考文献:
[1]吕澂.美学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
[2]徐庆誉.美的哲学[M].北京:世界书局,1928.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