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EM+理念的创新实践型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0-05-25胡兰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胡兰

摘 要:创新实践型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是以STEM+理念为载体,以教学实践应用为主导,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构建“立体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四横四纵”的教学模式、“四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以期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创新驱动的发展做出贡献,促进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创新实践型人才,推动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STEM+理念;创新实践;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全球经济、科学技术、地缘政治等的快速变化与发展,国际竞争逐渐演变为创新实践型人才的竞争。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新业态、新科技、新产业为特点的创新型经济应运而生,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在国际竞争中至关重要。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艺术设计行业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兴起之下,在跨专业、多领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面对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迫切需求,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既是各大高校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发展现代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为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人才的可行路径。艺术设计类专业作为高等设计教育体系中最为广泛的本科专业方向,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虽然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培养模式相对封闭,欠缺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综合性、多元性、创造性,没有完善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第二,课程整合的平面化,新兴交叉学科培育拓展能力不足,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度不高;第三,教师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统一性和联系性,对通用能力重视不够;第四,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提升机制。

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足,跨界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弱,无法适应社会快速变革。因此,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必须要采用全新的理念来进行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努力培养出新形势下行业所需求的具有国际化、复合化特征的创新实践型人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在此背景下,我们融合了全球公认的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STEM+(S——Science,T——Techn

ology,E——Engineering,M—— Mathematics,+——综合素养)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学科交叉和知识跨界,强调批判性创新思维与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STEM+理念

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理念是由美国发起、主导并在全球兴盛的一项人才培养改革运动。STEM+理念在STEM理念的基础上扩充了专业领域里需要的其他学科,如艺术、历史、人文、管理、经济等。STEM+是STEM 理念的未来发展,STEM+强调项目引导,重视学科交叉和融合,以探究式、批判式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的能力、跨界融合的综合能力。因此,引入STEM+理念意义重大。

三、基于STEM+理念的创新实践型人才

培养模式构建

创新实践型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以STEM+为核心理念,实行三项改革措施: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改革;二是教学体系改革;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以学生创新实践培养为核心,提出“立体融合”的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四横四纵”的教学体系模式、“四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一)构建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STEM+核心理念与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能力表现是高度一致的。科学(Science)注重核心素养,技术(Technology)强调实践能力,工程(Engineering)注重创新思维,数学(Mathematics)强调问题意识,+ 强调多学科联动,探索“合适”的学科交叉点,发展多模块的贯穿式教学模式,使专业之间进行关联组合,超越单一学科的固有思维,形成多学科式思维模式。交叉融合的学科培养强调创新实践型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是集“知识、能力、素养”立体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按照“跨学科、厚基础、重创新、强能力”的教学要求,坚持以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与社会、行业和企业需求高度衔接,依据SETM+理念构建了“四横四纵”的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1.构建“立体融合型”的课程体系

形成以“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型设计课程-个人研究”为结构的递进式、连续性、整体式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老师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做中学、探究性、批判性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以项目驱动实践训练为主导,开展设计工作组、学科专业竞赛,激发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系统全面掌握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综合型设计课程”需整合内外资源,形成专业内外的联合工作室,产教联盟、科教融合,聘任跨专业、跨学科教师,企业技能大师,与行业融合教学、交流、合作,让学生达到行业所要求的创新实践型人才所具备的能力;“个人研究”指学生完成毕业实习,指导学生选择专业内的某一方向开展深入研究,促进学生完成从散点学习到精准深入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完成研究論文及毕业设计。

2.革新教学方法

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知行统一,重视创新实践的作用。形成以“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内外整合-个人研究”为结构的递进式、连续性、整体式的,并以学生为主导的立体教学运行模式。“案例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自主性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项目教学法”,提高了学生、教师团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跨界交流与研究,用其他学科原理和方法,分析本专业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有效研究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知识和应用的平台;“研究型教学法”,教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精神。

(三)构建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构建“四位一体”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以“多方合作、能力本位、考核体制、师资素质”为四项建设目标,促进专业、校企、高校之间多方合作,形成一支教研共同发展的师资队伍。高校引进工程、学术专家培训、座谈,提高教师技术实践能力,丰富其社会实践经验;建立动态、多样化的考核体制,激励老师全面自我提升;加强教师师资素质建设,培养工匠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建立平等、和谐、互动、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积极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基于此,着力建设一支理论精、教研共同发展、校企两栖、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结语

基于STEM+理念的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可辐射至其他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形成的经验可为转型发展中的高校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向特色化、创新性拓展作出理论指导,促进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创新实践型人才做出贡献,并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逸仙,邓艳明.STEM教育视角下我国工科行业特色型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基于35所行业高校本科生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8).

[2]武迪,袁中果.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课程整合与创新:以计算机科学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17(4).

[3]李芳.国外近十年STEM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可视化分析[J].教育信息技术,2018(9).

[4]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4).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