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中应用型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
2020-05-25袁国凯王灵
袁国凯 王灵
摘 要: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与企业“四个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精神,南宁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培养更多符合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设计人才,自专业设立以来,重视与企业合作培育企业所需人才,重视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积极向社会推荐优质人才。文章结合近几年南宁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与南宁速美大宅设计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对应用型实践教学如何开展与共生展开阐述。
关键词:环境设计;校企合作;创新;应用型
注:本文系教学改革课题“效果图全景化展示技术与应用在教学中的应用——以3D MAX辅助设计课程为例”(2018XJJG25)研究成果。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使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来辅助高校完成应用型实践教学内容,包括3D MAX辅助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工艺等课程。
一、参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企业参与南宁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和修订工作,把企业在市场一线感悟到的行业变化信息反馈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结合企业反馈意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从“接受意见”到“完善”,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目标中逐渐形成从“硬装”到“软装”的转变,“精装修”逐渐成为开发商的“标配”,在环境设计人才培养中,要从重视“硬装”转变到重视“软装”上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从培养“合格人才”转变为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视提升学生的人居生态环境设计能力,增长生态空间结构布局知识,为行业的变化做好职业准备。
二、企业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
第一,企业为课堂教学提供真实环境和项目。使教改课程有地可改、有地可施、有地可创。实施从虚到实的教学改革,从而为应用型人才课程改革与创想提供可靠的改革依据与创想构思,如3D MAX辅助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工艺等课程。在实践资源、教学场地、设计图纸、设计空间、材料、构造与施工工艺、现场监理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真实场景,让学生按照客户的实际需求,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战训练,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强化。学校和企业在开展常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加强对实际案例的引入,让学生能够在实践项目中不断学习与提升自身能力。行业中相对开放的行业活动会邀请教师或学生共同进行学习与调研。
第二,在实践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对不同的岗位进行调整,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使实习生能够全面掌握方案设计流程,能够较好地表现创意与技能。方案构思、放图、效果图制作能够使学生了解材料使用方法与施工工艺,使学生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设计能力、施工管理能力,能够通过实习锻炼、掌握工程整体进度与管理。
第三,在各类专业学科竞赛或行业大赛中,确保参赛质量,合作企业与高校共同把关、共同修订方案、共同创新理念。企业为学生提供实际案例作为参赛资料,在参赛方案中提供实际项目、真实场地,使学生结合现场,实地创新。近几年,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与行业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如三维数字创想设计大赛、创意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等。在合作中,学生进行方案构思与方案表现,与企业设计师互动,设计师结合实际环境给予学生意见与指导,从而使其竞赛能力提升为实践能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参赛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想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实习提前积累经验。通过与企业设计师的沟通,学生懂得行业制图规范、表现形式、沟通技巧,并能够以严谨的工匠精神完成每一个参赛作品与方案。
第四,定期在学校与企业开展设计沙龙活动或相关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公司设计人员深入学校或走进课堂,把企业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解决施工中常见问题的方法等总结出来,与师生共同探讨。如设计构思、设计技巧、技能软件、全景效果图应用等,组织学生面对面讨论和交流,将教学与企业业务密切结合,使企业与学校的教学对接,等同于将学校教育链与行业产业链紧密结合。通过沟通交流,有效地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同时结合市场需求,根据企业提出的宝贵意见,在教学与实践中多走出校园,多参观材料市场,多下工地,多了解施工构造与工艺,多与设计师交流。了解市场的大环境,可以使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及时有效地与市场接轨、与行业接轨、与就业接轨、与创意风格接轨、与智能接轨、与服务意识接轨。在课程中共同营造一个能给予学生新的体验的开放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第五,参与学校教材(或讲义)建设。企业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同时对于区内各个楼盘户型以及框架结构掌握较多,设计方案多、风格多、户型多,是一个大型资料库,可以有效将这些设计方案应用到教学中。在课程3D MAX辅助设计中,效果图的展示应该使用企业的设计方案文本,从单一的效果图展示转变为全景效果图展示,2016级、2017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已经全部掌握全景效果图技术,并能够合理地运用该技能。三维艺术设计社团每学期开展设计服务周活动,对3D软件以及全景效果图的展示技巧进行推广,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技能。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工艺课程讲义中的一些工艺图片由企业提供给教师,在课程学习中,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工艺的表现方法与施工方法。在该课程中,企业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工地进行参观与学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地资源,以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了解工艺,让学生体验工地中的课程知识。公司每隔一段时间会从设计方案中筛选出优质的设计案例,提供给学院作为课堂教学案例,并作为专业课程教材(讲义)的重要补充。
三、合作育人取得的效果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现了对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和工匠精神的培育。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直接目的是开拓学生的创意思维,使其具备周密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进取的工匠精神,能够独立完成方案设计、沟通、创意表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再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企业最终的目标是将创意转化为产品,以工艺造就品牌,以管理成就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服务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环境设计人才。
学生以企业提供的实际户型为题材,参加全国三维大赛分别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参加行业内设计类比赛获得优秀奖。经过企业实践锻炼的学生,在施工管理、工艺的了解与掌握方面的能力较为突出,能够有效应对一些工地现场出现的突发问题,能够紧跟市场需求,掌握最新软件使用技术,如熟练掌握全景效果图的软件操作技能。通过经常参加行业内的设计讲座,面对面与设计大师们沟通,学生的思维构思能力、学习领悟能力、开拓进取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设想
第一,高校与企业定期沟通,形成校企互动常态化。高校负责人积极与企业对接,开展艺术设计沙龙、成功案例分析、社会需求研判、企业最新技术与业态解读等活动,把社会需求、业态变化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学校,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第二,企业为学校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项目资源和实习场所,完善教学项目案例库,为学校实施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提供素材。
第三,企业利用公司高端业务,为学校师生提供创新创业空间,特别是高端客户对家居生态环境方面的需求,让师生了解社会最前沿的消费动态和业态趋势。
五、结语
高校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企业与高校互帮互助才能高效进行,设立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是高校不断思考的问题,如何发挥企业优势、使企业参与教学是今后的教学改革需要深思的问题。高校与企业实现共生共赢,协同发展,需要高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一个完整完善的教学实训学习体系。将入学教育、培养过程、毕业就业整个教育链与企业的产业链相结合,共同培養符合社会需要、适应市场最新变化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洋.环境设计专业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
[2]廖颖.高校精英学院人才培养的现状与走向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2014.
[3]张青.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8.
[4]徐娟,梁称福.绿色教育背景下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
作者单位:
南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