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义和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的调研报告
2020-05-25吴吉新
吴吉新
自2015年以来,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对照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标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水平,全镇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水平均有了明显提升,但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改进和提升。近期,笔者就义和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义和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情况
一是加强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配套完善文化站内部设施。投入资金210万元新建综合文化站一处,配备了图书馆义和镇分馆、图书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百年义和文化展馆、培训教室、书画室、活动室等10多个功能室,配备图书1.25万册、电脑21台,其他设施也按标准进行了全面配置。同时,投资1500万元建成占地2万平方米的颐和文化活动广场一处,配备健身器材、音乐喷泉、活动广场、大型文化展板等,该广场已成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百年义和历史文化展馆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已成为河口区进行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
二是加强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完善村级公共文化设施。义和镇先后协调资金680万元,加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镇有36个村基本都达到了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标准,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基本都达到了200平方米以上,活动广场面积也基本达到了1000平方米以上,各村均配置了图书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室、文化活动室、科普活动室、普法活动室等功能室,统一制作了门牌和制度。同时,建成数字文化广场13处、乡村剧场17处、高标准的村级历史文化展室13处,并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三是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镇在河口区文化和旅游局与河口区民政注册成立业余文化艺术团体11支,在东北、王集、梁家、三合等村成立了以秧歌、腰鼓、庄户剧团和广场舞为主的特色文化活动队伍18支,培养文化骨干60多人。在全镇46个村每村配备文化管理员1人,各村均成立了以广场舞、健身队、文艺活动为主的3支文化活动队伍,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群众休闲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全镇每年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文化下乡活动260余场,举办大型文化活动3次以上。2015年以来,义和镇先后举办了河口区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好客义和·金秋采果”美丽乡村休闲汇、“百年义和、故道风情”齐鲁名家文学采风活动、四届“苹果王”大赛、“百年义和,田园小镇”楹联作品征集、“申丰之春”采摘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文化活动,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提升了义和文化影响力,带火了全镇乡村旅游,提高了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群众传文化队伍工作力量薄弱。一方面,义和镇镇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全镇群众文化的管理和服务部门,工作人員岗位调动频繁,整体工作上手慢,效率低。尤其是2019年以来,原有6名工作人员和分管领导中有5名被调整、外调和考取新的工作岗位,使义和镇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工作在传帮带过程出现断层,加之宣传文化工作较为复杂,人员熟悉环境、上手独立工作所需时间要比其他工作长一些,致使2019年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工作压力骤增,各项工作后继乏力,仅能满足上级下达任务要求,缺乏创新工作,少有亮点。
二是各村发展不平衡,硬件建设差距较大。由于各村经济条件不同,在硬件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面积达三四百平方米以上,文化广场面积达四五千平方米以上,配套设施齐全;而有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面积则不足二百平方米,租用了部分民房才使面积达到标准,文化广场建设了两处甚至三处才达到一千平方米的标准。条件好的村还建起了乡村剧场、历史文化展室、儒学讲堂等功能室,活动开展的也比较丰富。还有5个条件差的村,只能配备最基本的功能室,且内部设施比较简陋甚至很寒酸,没有达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标准。
三是各村在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受各村经济条件制约,有的村在管理方面比较规范,图书借阅记录、活动记录等档案齐全,各功能室利用率比较高。有的村则存在图书借阅记录、活动记录等内容较少,档案不规范等问题。有的村文化活动开展的比较多、内容比较丰富,极大地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有的村则活动开展较少、内容单调,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还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大工作力度。
四是村级文化管理员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目前,村级文化管理员的工资主要是区级财政下发的每年1200元的补贴,镇、村两级由于财力紧张,补贴落实的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三、对策与建议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建议义和镇进一步完善软硬件设施,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公共服务的全面提升,力争早日通过上级验收。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对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硬件设施进行提升。积极争取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并不断加大镇、村财政投入,对前夹、大王等硬件设施较差的村硬件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在王集、六顷五、五二、梁家等村建设乡村剧场、村级历史文化展室,在东南、寿光、后夹等条件较好的村建设数字文化广场,全面提升镇村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公共文化建设工作合力。完善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镇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工作定期调度,推行“定期通报、挂牌销号”制度,确保按期完成创建工作任务。同时,通过召开调度会、公开栏、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对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工作进行多方位的宣传发动,在全镇形成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是加强镇村文化管理队伍建设,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加强各村文化管理员培训工作,确保文化管理员每年参加镇以上业务培训班10次以上,不断提高他们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同时,对各村文化管理员,明确职责任务,严格考核。依托全镇8支业余文艺团体组成镇级文化指导队伍,引导各艺术团体发挥自身优势,组织指导村级文化项目,活跃乡村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