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

2020-05-25邱建文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历史改革发展

邱建文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改革课堂教学适应时代要求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方法,在情感等方面得到发展,为未来打下良好基础呢?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历史学习中汲取智慧,使情感、价值观得到升华,从而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

目标一: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建構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会促使学生去学习、去探索。以此为据,调动全体同学主动学习,在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对历史发展过程进行自主分析认识,从而形成历史知识结构。

具体实施过程为:1、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列出知识点,并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写出结构图示,学生在梳理知识时会有新发现。2、让几个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讲明知识结构的相互关系。3、全班同学分析、比较,教师说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陈述原因及内在联系,师生讨论,去粗取精形成相对合理的知识框架。把分散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在讲《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节,归纳的知识结构为:

孝文帝改革以北方民族大融合为主线,形成“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这一基本线索。通过制图,学生更加明确了改革前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原因),改革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结果)。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从人类社会演进角度上讲是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中实施均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经济基础变化导致了上层建筑的变化,因而均田制对北魏封建化起了决定性作用。

目标二:进行探讨式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个人在未来社会要获得发展,必须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教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而问题探讨是最好方式之一。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思维这一特征,开展教学活动。”

我将学习内容转为一个个问题,共同探讨来解决。其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针对学习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使学生有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其次,问题要有启发性,课本中没有现成答案,必须综合思考后才能回答。再有,要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问题提出后要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明确问题所涉及知识范围及能力层次和问题类型。促使学生思维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形成自主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有正确思路,点明解决问题的角度。然后让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做简要评价。整个过程要尽量做到让学生全体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把上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课学生设计的问题归纳整理为:1. 五世纪前期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若你是当时的孝文帝,你设想北魏政权会面临哪些社会问题?2.为什么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3.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条件及主要目的是什么?4.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他的汉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拔民族衰亡的路线。”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你怎样评价孝文帝?6.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今天有哪些启示?7.比较孝文帝改革与商秧变法的异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以上问题使学生注重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历史现象,强调用历史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使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方法。

目标三:自我感悟——启迪人生

历史课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最终要使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得到升华。本课学生可从中领悟到以下三点:

(一)学生明确了以科学理论作指导,认识问题

在历史学习中,必须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孝文帝改革》一节中,对均田制内容与影响的分析渗透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孝文帝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才取得了成功,因而他是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

(二)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

通过对孝文帝汉化政策的了解,学生明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先进生产方式战胜落后生产方式的过程。我们对少数民族及其代表人物的评价应从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和整体利益出发去认识。学生树立起了民族平等意识和共同发展的观念。

(三)增强了改革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论老师讲上述的事件如何远离当代现实,其思想却永远是针对现实生活的,针对人们深刻关切的问题的。”通过孝文帝改革的学习,学生以自我为主体,联系现实,认识到当今中国的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改革会遇到阻力,会危及到一些人的利益,但改革必须推行下去。改革不仅需要远见卓识,而且需要胆识和勇气。学生会感悟到一个人必须具有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应从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认识人生的价值。

猜你喜欢

历史改革发展
区域发展篇
新历史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图说共享发展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