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2020-05-25陈敏

家长·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园策略

陈敏

摘要: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人们对幼儿园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关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幼儿园教育与区域教育相结合,取代传统的学前教育模式,改变了原有的静止不动的教学局面,教师不再灌输知识,幼儿不再被动接受,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为幼儿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做好教学准备。在学前教育中,教师要发挥区域性活动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策略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自由、自主、轻松、快乐”为特色的区域活动深受小朋友欢迎,为小朋友提供了独立活动的表演机会,最适合小朋友个性化学习,突出自己的优点。而传统区域性活动在目标定位、内容设置、教材传递、教师指导等方面的实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因此,如何提高区域活动有效性已成为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一、贯彻教育理念,提高区域活动有效性

尽管新纲要倡导的“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在教育实践中,幼儿园以集体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教学并未体现出对幼儿兴趣、需求的尊重,以及对幼儿发展差异的尊重。在集体活动我们经常看到的还是幼儿排队进出活动室、排排坐上课、异口同声地回答问题的场景,教师习惯性地采用这种组织模式,在自己的具体教育实践中难以实现“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实际上,良好的区域性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在实践中具体贯彻儿童本位的理念,真正实现“让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发展”这一教育目标。在进行区域活动之前,教师要认真考虑班级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目标,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区域活动类型,投放适当的材料。

另外,教师不要过度干预,区域活动要有个性化、自主化,使幼儿在相对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自由交流。即使幼儿暂时不喜欢参与活动,也可以选择“无所事事地游走”或“呆坐”,这些都体现了教师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教师对区域化活动的引导和干预主要表现在创设活动前,尽可能在不破坏幼儿游戏和自主性的前提下介入。

二、创造区域环境,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一是开展区域活动要有一定的空间。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活动室或者走廊的一角设置活动区。活动区内应该放置用来存放教学材料的橱窗,活动操作需要用到的桌椅板凳,还有进行教学结果展示的设备。另外,活动区内还可以设置一个主题墙,方便展开主题活动教学。

二是数学区域活动的展开需要有充足的材料。材料是教师向幼儿传授知识的中间媒介,通过材料可以提高幼儿对知识点内涵的理解。以下我们以数学区域活动展开进行分析:第一,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放置材料。比如,小班数学教师引导幼儿认读5以内的数,就可以放一些数字图形,数字棋,数字接龙等等。第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性格、认知能力等因素进行材料置放。比如,小班的幼儿年纪较小,正处于对什么都好奇的阶段,教师放一些简单生动的教学材料,如,利用小鸟图案来教幼儿数。大班幼儿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这个时期的幼儿已逐渐萌发了一定的自我意识,教师可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材料,有效地激发大班幼儿的学习兴致,如运用數字模型,展开1~10的认数游戏等。第三,教师应根据教学材料的趣味性、可操作性进行选材。趣味就是材料的形状,色彩新颖有趣,能抓住幼儿的眼球,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操作是指材料能满足幼儿进行知识点探究的愿望,如数字拼图,能使幼儿有效地认识数字。

三、丰富区域活动,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早期教育要顺应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游戏。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展开的主要方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主要是在户外进行。学前教育中,一般也采用游戏式教学,但由于幼儿园人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幼儿科学活动项目单一,不能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区域活动展开应该注重教学的创新,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一是区域活动中尽可能地促进幼儿实践参与。当前幼儿园的教学大都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苦思冥想,幼儿被动接受知识。该模式忽视了现代教学理念下的“幼儿主体性”思想,以及实践教学对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幼儿更多探索实践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展开,教师应该融入幼儿主导的概念,让幼儿自己动手。例如,在开展植树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树,让幼儿体会植树过程中的艰辛。儿童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儿童的游戏活动来完成,让儿童参与进游戏活动过程,才能有效提高儿童综合能力。

二是区域活动中要进行项目创新。区域活动形式多样,如追逐游戏、骑车、跨越、跑步、荡秋千、滑梯等。教师在展开区域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特点,选择适合的活动项目,以激发幼儿参与兴趣。一方面是对于同一类的游戏活动,设计不同的难度,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难度,以免因为幼儿参与的游戏活动太难而打击其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身体素质要求来选择比赛项目。比如,若是以大班幼儿为对象,教师可选择难度较大、有挑战性的活动项目,如骑车、跑步等;若是以小班幼儿为对象,教师可选择难度较小、比较有趣的活动项目,如抓小鸡、跳绳等。

四、结语

对于许多幼儿园而言,区域活动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活动,不管是在区域活动空间或物质传递的设置,为幼儿的观察指导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智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建立科学、合理、有兴趣的活动区,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体发展需要,选择实用的区域性材料,以此展开科学有效的区域活动,及时地发展幼儿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荣.论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7(10).

[2]徐晶磊,王延锋.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4(9).

[3]陆贤静.初探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2013(6).

(责编 杨菲)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幼儿园策略
爱“上”幼儿园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想念幼儿园
Passage Four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