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粱种植技术及病害防治
2020-05-25秦传法
秦传法
摘 要:高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许多地区都被广泛种植,高粱的高产不仅对于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但在实际的种植中,高粱常常受到病虫害的侵害,造成高粱的生长及产量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基于此,本文以我国北方地区为例对高粱种植技术与病害防治进行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高粱;病虫害;防治措施
高粱是我国经济作物之一,它可以用来制作高粱酒。高粱籽粒加工后即成为高粱米,可以用来制作面条、面鱼、面卷、煎饼、蒸糕、粘糕等。高粱的种植要从每一个细节出发进行培育、移栽和管理,这样才能获得高产。高粱具有耐高温、短日照、根系发达等特点,在生长过程中吸肥、吸水能力较强,适宜生长在20~30 ℃的环境中。但高粱易受病虫害侵害,导致其不能正常生长,从而造成产量下降。
1高粱栽培技术
1.1 种子选择
高粱栽培过程中,选择正确的品种是实现高粱高产的基础,因此,通常在选择高粱种子时,应当首选通过国家审定并且适宜在本地栽培的品种,籽粒饱满、整齐、无伤、无病[2]。播种前对高粱种子进行预处理,进而提高种子种植的出苗率及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这样可以促进高粱的生长能力,使高粱有更好的抵抗力面对害虫的侵蚀,保证种子的发芽率以及成活率,有效促进高粱产量增长。
1.2 土地管理
高粱是一种适应能力很强的粮食作物,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等特点,其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种植。我国土地面积广阔,但一些地区土壤偏碱性,不适宜作物生长,而高粱却能很好地生长。在高粱种植时,应当选择土质肥沃、平坦、地力均匀、土层疏松、土壤透气性好、水分充足、交通便利、灌排方便的地区。其次,在选好地块以后,要开展整地工作,对地块进行翻耕,一般翻耕深度超过20 cm为宜。秋天对土地起垄,垄距控制在55~65 cm即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垄向。土地翻耕和起垄有利于保水保墒,同时在翻耕过程中也可以把杂草和病原菌埋入地内,为高粱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3 科学的田间配置
高粱的种植密度也会对高粱的生长产生影响,田间配置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配置,对有限的种植空间进行充分利用,从而使得高粱均匀生长,获得充足的光照、养分。同时,高粱种植应选择轮作倒茬的方式,不仅能够确保高粱的正常生长,保证高粱高产,而且有利于土地的充分利用。高粱的施肥也要根据其生长情况来定,合理配置肥料,确保高粱生长所需的养分。通常来说,在3~4叶期对高粱进行间苗,5~6叶期定苗,间苗、定苗的基本原则是保留健康、茁壮的幼苗,拔出小苗、病苗。
1.4 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主要包括高粱施肥、除草、灌溉、除虫等环节,高粱田间管理对于高粱的生长及高产具有决定性作用。首先应做到在播种高粱之前,把田间残存的害虫消灭掉,该步骤是为了避免在播种高粱之前,会有害虫残留在田间,从源头上做好保护。其次,应该在高粱播种后,定期去田间视察、监控,防止害虫侵蚀高粱[3]。第三,田间管理。应当根据高粱生长情况,对田间的弱苗、杂草进行清除,从而使水分和养分得到有效的充分利用;同时,要根据天气情况对高粱进行科学施肥和灌溉,保障高粱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2 高粱种植中常见病害
2.1 黑穗病
黑穗病又称“黑疽”、“乌米”,是高粱种植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对于高粱的茁壮生长具有严重影响。通常来说,黑穗病又可以细分为4种病害,分别是散黑穗病、坚黑穗病、丝黑穗病、花黑穗病。其中散黑穗病、丝黑穗病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高粱种植中较为常见,丝黑穗病对高粱作物损害尤为严重。在高粱幼苗期,最容易受到的病原菌侵染是丝黑穗病和散黑穗病,其以土壤传播为主。病原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土壤中可以存活长达3年之久。另外,散黑穗病除了能够通过土壤传播以外,还可以通过种子传播,其病原菌能够在土壤中存活1年左右[1]。
2.2 叶炭疽病
在高粱的整个生长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叶炭疽病,初期病症表现为高粱叶尖出现褐色小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褐色斑点逐渐变大,逐渐形成不规则的病斑。病斑颜色通常表现为浅褐色或紫红色,病斑边缘颜色偏深。当高粱发生叶炭疽病时,其叶片功能会下降,影响高粱生长,进而导致产量下降。
2.3 条纹病
条纹病是一种细菌类病害,具有越冬性的特点,在次年春天利用雨水、风力、昆虫、农事活动等方式传播,主要对高粱的叶片、叶鞘等组织产生危害。条纹病的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粱植株发育不良、矮小、弱化,高粱叶片可见条纹状病斑,病斑呈浅红色、黄褐色、浅紫红色,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会逐渐枯萎、凋落,甚至造成高粱植株的死亡,造成经济损失[2]。
3 高粱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3.1 农业防治
首先,应选择产量高、质量好的优质高粱品种。然后选择轮作倒茬的种植方式,其不仅能够确保高粱的正常生长,保证高产,而且有利于土地的充分利用,另外还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对高粱种子进行预处理,提高种子种植的出苗率及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比如浸泡杀虫剂、进行光照日晒等处理。另外,通过农作物套种技术的利用以及定期清理杂草等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高粱产量,并且及时清理虫害,保证植株健康成长。
3.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對于虫害的控制具有明显作用,比如,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可以通过光源吸引的方式降低虫害,具体而言,根据虫害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光源来引诱害虫,然后进行集中消除。物理防治在高粱种植中的应用,可根据害虫特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控制害虫数量,达到降低高粱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被应用的,其通常是利用害虫天敌,达到防治高粱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的目的,同时又不影响高粱的产量和质量。与此同时,也可利用化学药剂来避免高粱病虫害的发生,如可用浓度为90%的敌百虫药剂,按照1∶4的比例與水混匀,将其喷洒到高粱田地垄沟中,来对地下虫害进行防治。
4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北方地区高粱种植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高粱作为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重要的经济价值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种植规模也在逐年攀升。深入研究高粱种植中的常见病虫害问题,做好预防工作,对于高粱的茁壮生长以及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怀松.有机高粱主要病虫害发生与治理[J].大科技,2013(06).
[2] 李航华.高粱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