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真正爱上经典

2020-05-25付艳芳

教育·校长参考 2020年5期
关键词:话剧表演品味整本书

付艳芳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第四条“文化传承与理解”提出让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而名著作为经典,恰恰是这些文化的载体。此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构成内容标准,而第一个任务群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其学习目标与内容中提到“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而这也恰恰是名著阅读的教学目标之一。

2017年,北京正式将名著阅读纳入高考考试范围。而会考对于名著阅读的考察时间更早、力度更大。而要真正实现品味经典,传承文化的目标,只是利用课上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阅读鉴赏显然是不现实的,更多的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去鉴赏和感悟。此外,单单凭借阅读这种方式还是很难实现这个目标。因此,如何让学生真正品味经典,传承精神,是值得每个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从内心产生阅读经典、品味经典的欲望,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经典,品味经典,自然而然地受到经典的熏陶,进而自发地传承和发扬其精神。中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也渴望被认可。于是,我在经典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开展了“经典剧目我来演”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话剧表演的方式展示自己对经典篇目的感悟。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促使学生品鉴经典,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学生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会促使他们为了取得更好的展示效果,而静下心来认真仔细地阅读和品味经典。

其实,学生所接触的经典篇目,除了小部分作品或作品中的一小部分情节可以直接拿来进行表演,大部分必须经过改编才能上台演出。这就需要学生更加认真、精准地品味名著中的有关内容,从而挑选出合适的作品,而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改编者品鉴经典的过程。作品一旦选定后,改编者就必须认真阅读、研究这部作品,吃透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内涵、人物性格、情节设计等。在这样的阅读研究的基础上,才可能改编出适合演出、并能够在演出中取得良好效果的优秀作品。而作为演员,特别是主要演员,他们更要认真阅读、理解原著和剧本,必须设身处地体验角色的性格、心理、情感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其神韵,最大限度地接近角色,而作品通过角色所要传达的内涵与精神也会水到渠成地成为学生的精神。这样的阅读和研究的深度,通过平时的教学或一般的阅读过程是很难达到的。而达到了这样的深度,则不需要教师再进行说教,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领会作品所传达的精神,也就达到了“品味经典,传承精神”的目的。

例如在改编、表演《四世同堂》的过程中,随着一遍遍的改编、一次次的排演,最后学生已经完全融入到了角色中,对冠晓荷、大赤包等人的厌恶、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对那个饱经沧桑的中国的深沉的爱,已经不再是角色赋予学生的,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喷发。《四世同堂》的话剧表演还在区戏剧节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评委们都说:“孩子们哪里是在表演,他们是真正理解了原著,根本就是在展现他们自己的经历与情感!”这种方式不仅使编改者、表演者获得了情感、精神的熏陶,同时也让观看者感受到了经典的精神力量。

除了话剧表演,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其他多种多样的展示活动。如在阅读《平凡的世界》时,我通过“主题展示”的方式,和学生共同探讨并提炼出“路遥与《平凡的世界》”“我最敬佩的人”“苦难”“奋斗”等主题,并由学生自选主题,自动成组,分别研读,最后再以PPT+演讲的形式展示阅读成果。通过这样的展示活动,学生除了能够真正领略书中人物的魅力,他们的情感认知和精神认知更是由“我们要为自己奋斗、为家庭奋斗”上升到“为他人奋斗、为国家奋斗”的高度。这种精神的获取是自发的由衷的,是任何说教都无法达到的。

《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的表演和展示大获成功后,我们又先后将《红岩》《老人与海》《雷雨》《边城》等经典搬上了舞台。我相信,只要能将这种“在活动中品味经典,传承精神”的方式坚持下去,就会有更多的学生爱上经典,就會有更多的精神得以传承。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

猜你喜欢

话剧表演品味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话剧表演中如何运用语言技巧
浅谈话剧表演艺术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试论话剧表演中方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