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20-05-25张全安
张全安
摘 要:在高中时期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同时对高中生来讲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习起来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学生高效、有序的掌握物理知识,教师需要注重实验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对基础物理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与提升。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法;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1 前言
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创新性教学活动的组织,改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实验教学法是一种以物理实验为支撑的全新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探究性,能够支撑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认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2 规范实验演示教学,端正物理学习观念
在物理教学期间,演示实验是重要的实验活动类型,教师按照规范性的操作对实验进行操作,引导学生在实验现象观察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探析其背后所蕴含的物理学规律。让学生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端正学习观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优秀的学习品质。因此,教师在物理课教学时需要注重演示实验的规范性设计和操作,构建一个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环境。
例如,教师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则可以利用具体的教具设置带有长线的小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由落体运动演示和操作,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直观观察,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物理学规律,促使学生对基础实验知识加深理解。
3 设置微实验情景,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在物理课教学期间,教师需要注重信息化教学载体合理利用[1]。依托于多媒体等载体合理地围绕物理知识点设置微视频,展开物理实验的虚拟教学。通过实验动画或者模型的呈现,有效地改善课堂环境,同时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时,则可以借助多媒体设置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展示具体的实验动画。引导学生通过视频观察,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具体的实验原理和所包含的物理学特性进行深入探索,互动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同时,设置微课视频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实现物理知识的直观化处理,并且简化实验教学的操作难度,实现实验教学成本和风险性的控制。
4 设置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在物理课教学期间,教师需要注重探究类型实验活动的组织,充分彰显学生自身的地位。鼓励学生按照事先分配好的学习小组,借助实验室资源和载体进行自主探究[2]。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对物理知识加深理解,也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验精神与科学素养。同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让高中生对团队配合形成全新的认知和感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规范性建设与提升。
例如,教师在针对“均加速直线运动”展开教学时,可以合理设置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小车等器材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小组配合实现合作探究,并引导学生根据图像中点的分布就具体的运动规律进行深入探究。在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各个小組进行总结性发言,整理学习思路,总结实验探究的经验和技巧,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
5 拓展生活实验,实现物理知识有效延伸
在高中阶段的物理课教学领域,教师需要注重生活实验的进一步发掘[3]。有效拓展学生的实验学习环境和载体,让学生在课外实验探索的过程中实现物理知识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根据具体的生活现象进行物理实验自主设计,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在物理学科领域的科学探究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多用电表的使用”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常识进行实验自主设计和探究。引导学生围绕家庭电路对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进行自主探究。
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成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在兴趣小组的组织下自主的参与到生活实验的发掘当中。根据学生的兴趣设定实验主题,为学生的实验素材自主发掘提供正确的方向导向。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创新设计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也能够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端正自身的实验态度,提升整体科学素养。
6 结论
依前所述,在高中阶段,物理所呈现的学科地位十分突出,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教师需要积极贯彻实验教学法。通过演示操作、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和创新设计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蔡千斌.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J].物理教师,2020,41(01):27-29+33.
[2] 李宏伟.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实验翻转课堂的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238.
[3] 刘润芝,王林,王青青.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3):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