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造就”小学数学学困生原因及对策

2020-05-25李爱荣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学困生小学数学

李爱荣

摘 要:本文从“造就”当前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出发,探索对策,并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后进生的教学是个良心活,更是一个技术活,作为教师,我们最好还是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秉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总体原则,只要方向不出错,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

关键词:“造就”;小学数学;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9-0141-01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确实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它的主要内容基于学生对于数字本身以及对于加减乘除一些运算规则的记忆和运用,对于那些正处于游戏、好动,喜欢听古诗的年龄的小学生来说,静下心来做计算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尤其是对于男孩而言。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小学毕业以后的所有数学为代表的偏向于理工科的学科均是以数学运算为基础的。从这个角度看,基于对学生人生和前途负责的态度,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好小学数学。

在班级内部,优等生和学困生总是一组相对而言的概念,而从教师立场来说,能帮助优等生继续保持优秀状态固然重要,但是学困生的蜕变能带给教师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许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愿意为学困生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的原因吧。

1.“造就”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并阅读一些相关的参考文献后发现,学困生之所以“学困”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生个人原因。一是,缺乏足够的专注。数学是一门非常讲究逻辑性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努力和专注度。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最为欠缺的便是专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普遍比较活泼,他们喜欢室外,希望通过奔跑、玩闹等方式来消耗自己超额的精力。而数学是需要学习者静下心来,结合自己的思考来完成学习的一门学科。当天性和目标发生冲突的时候,学生们不会从长远的视角来权衡利弊,而是更多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做出自己认为的“趋利避害”性的选择。二是,自律能力有限。简而言之,自律即自控能力。苏格拉底认为,人最难认识的就是自己,无论对于小学生还是从成年人来说,由于不能完全认知自己,并对于自己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就导致我们行为方式上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显然,从整体上看,小学生的盲从性要更强一些,“跟着感觉走”更容易发生在小学生中。

(2)家庭原因。不稳定的家庭关系必然会干扰小学生的学习。小学生处于基础教育的起点,但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却是从孩子开始无意识模仿成人开始的。一般来说,家长或者抚养人比较爱学习的,或者做事比较认真的,孩子也会跟着模仿。相反,成功的模仿某种行为是需要时间的,那些家庭不稳定或者监护人、抚养人发生了多次变化的家庭中,孩子成为学困生的概率更高,因为他们根本来不及模仿学习,更谈不上养成某种习惯了。

还有部分家长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学生学得好,是自家孩子聪明优秀;学得不好,则是老师没教好。显然,这是一种典型的推卸责任的行为,孩子学得好与不好,家长也是脱不了干系的。

(3)教师原因。目前也存在部分教师职业倦怠感明显存在的情况:教学工作无激情,得过且过;教学方式千篇一律,没有根据学情作出具体的调整和优化;教师不指望通过教学获得个人成就感和幸福感等。显然,职业倦怠是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且会在无意识中传染。学生可能在初期会窃喜于教师的“不管”,但是只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学生肯定会怨恨教师。这显然是一种害人不利己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2.“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和问题

一个教学者教学技能如何,在于教出了多少优等生,更在于“转化”了多少学困生。

(1)以作业为平台,家校合作。在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家校合作是非常常见的家庭和学校互动的策略。目前比较常见的是家长和教师以学生及其作业为联系方式互动和沟通。尽管目前对此家长诟病较多,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经过家校合作的孩子进步更快且成绩更加稳定,提高也更快。

其实比較理想的家校合作程序应该是这样的:教师根据分层布置或者统一布置的办法把作业安排下去,由学生自己记下来,并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做完。家长在这里主要起到一个监督和陪伴的作用。同时,家长根据孩子的作业情况也基本上掌握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在必要的时候和教师进行沟通,帮助孩子制定一个更加合理的学习计划。

(2)以错题为工具,扫荡式“补缺”。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的初期,发现问题、暴露问题是好事,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将问题扫荡式地解决掉,不断查漏补缺,进而提高进步的速度。这也是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监督的。

(3)以满分为目标,逆向赶超。成绩不能成为衡量学生所有行为的指标,但是至少依然可以作为反应学习情况的指标。每个学生的天资、家庭环境、个人努力程度等各有不同,因此学生的成绩肯定存在差异。笔者在后进生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昨日之我”和“今日之我”的比较法,让学生自己和自己比较,发现这样做针对性更强一些,也较少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效果较好

3.小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后进生的教学是个良心活,更是一个技术活,作为教师,我们最好还是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秉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总体原则,只要方向不出错,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

参考文献

[1]宋爱英.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与转化策略[J].学周刊,2018(34)

[2]吕晶.对学生良好数学作业习惯的培养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

[3]林上铭.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的尝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

[4]李楠楠.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J].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6

猜你喜欢

学困生小学数学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