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夙惠(节选)
2020-05-25刘义庆
刘义庆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③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④何故⑤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⑥见日,不见长安。”
译文:
晋明帝几岁时,坐在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就问起故都洛阳的情况,禁不住落下泪来。明帝问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西晋灭亡东渡南下的事情告诉了他。于是元帝便问明帝:“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些?”明帝答:“太阳远。没听说过有人是从太阳那边来,这是很显然就知道的。”元帝感到很惊异。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时,把明帝说过的话告诉了臣子们,接着又把前一天的问题重新问明帝。明帝竟答道:“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说:“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答道:“抬头张眼就能看见太阳,却看不到长安。”
注释:
①洛下:指洛阳。
②东渡:指西晋末年,司马睿东渡长江,西晋灭亡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东晋,延续司马氏统治之事。
③居然:显然。
④尔:你。
⑤何故:为什么?
⑥举目:抬头张眼。
练习:
练习:
一、试着给下列句子画节奏线。同时翻译下列句子。
1.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2.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3.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二、围绕着太阳远,还是长安远的问题,晋明帝作出前后完全不同的回答,你喜欢哪种回答?为什么?由此可见他是个怎样的人?如有余力,还可以查查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想想为什么晋明帝会这样回答父亲?
轻松学古文:
我们知道在周秦时代,记录语言是件非常艰巨的工作,得用刀片在竹片或木片上刻划,用漆在布帛上书写,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语言就得言简意赅。为此,文言文常使用单音词,而很少有双音词。
单音词指的是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如山﹑水﹑花﹑草﹑人等。在文言文中,单音词一直占主导地位。双音词指的是在原来单音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在我们现在的语言中,双音词居多。我们现在的词很多是两个字的,比如蟋蟀、葡萄,拆开了就没有意义,所以我们今天说到词,习惯上觉得它一定是两个字以上的,单个儿的叫字。可是在文言文中,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的现象却占优势,而且很多单音词的意思非常丰富,运用起来又很灵活,所以区别和运用词义就成为我们在学习文言文中必然会遇到的重点和难点。
由古代的单音节字转换到现在的双音节词,我们在翻译时,在很多情况下只要组个词,前后稍加贯通就好了。在翻译的方法上这就叫“换”,用现在的双音节词替换古代的单音节字。
以课文《两小儿辩日》为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东即东边,游即游历,见即看见,辩即辩论,斗即争斗,问即询问,其即其中,故即缘故。孔子与两小儿是人名,无须翻译,保留下来。整句话的意思一下子就清楚了:孔子到东边游历,看见两个孩子在辩论争斗,(于是便上前)询问其中缘故。怎么样,这招“组词翻译法”是不是很好用呢?
在文言文中,还有很多字古今异义,这些字在注释中往往会标注。有些字还是通假字,通什么字,翻译时就可以替换上去。如《杨氏之子》中的第一句:“甚聪惠。”惠,通“慧”。意思是“智慧”,“甚聪惠”的意思就是“非常聪明有智慧”。此外,有些词语有活用现象,活用成什么词性、词义,就可以直接替换本字。如在《囊萤夜读》中,“囊”由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为“用袋子装”,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袋子装着萤火虫,(用以照明,以便在)夜里读书”。
(本栏目由福建省福州市屏西小學张小椿老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