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次全血采集量不足原因分析

2020-05-25时玲玲李艳慧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全血不足

时玲玲 李艳慧

[摘要] 目的 详细分析初次全血采集量不足原因。方法 对2016—2018年焦作献全血情况进行调查,甄选出初次全血采集量不足者,细致探讨造成采集量不足的的原因。结果 造成初次全血采集量不足原因,主要有7项,分别为精神因素、空腹献血、坐姿不当、采血者穿刺水平较低、个人因素、止血带以及环境因素。结论 根据全血采集量不足原因制定一系列处理方案,可降低初次全血采集量不足的发生几率,能够更好地救治需要输血的患者。

[关键词] 全血;采集量;不足;原因;献血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in detail the reasons for insufficient initial whole blood collection. Methods The total blood donation situation in Jiaozuo from 2016 to 2018 was investigated, and those who had insufficient initial blood collection volume were selecte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insufficient blood collection volume were carefully discussed. Results There were 7 main reasons for insufficient initial whole blood collection, which were mental factors, fasting blood donation, improper sitting posture, low puncture level of blood samplers, personal factors, tourniquet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nclusion A series of treatment plans based on the cause of insufficient whole blood collec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sufficient initial whole blood collection, can better treat patients who need blood transfusion.

[Key words] Whole blood; Collection volume; Insufficient; Cause; Blood donation

近些年來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血液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血浆制备以及血液检已经朝着信息化迈进,关于检测献血者的血液成分、质量以及有无致病因子已经变得十分简单,但对于全血采集的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不良事件时常发生,其中初次全血采集量不足就是严重事件之一[1]。其实在我国经常有健康者愿意献出全血,帮助社会,为广大患者献出一份力,但由于全血采集量不足,导致献血失败,降低了献血率[2-3]。现阶段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用血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血液供需十分紧张,为提高全血采集足量率,救治需要输血的患者,该文重点探讨全血采集量不足原因,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详尽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2018年焦作献全血情况进行调查,甄选出初次全血采集量不足者,其中2016年度初次全血采集量不足人数为48名,其中男16名,女32名,年龄范畴23~34岁,平均年龄(27.21±1.21)岁,2017年度初次全血采集量不足人数为54名,其中男19名,女35名,年龄范畴21~33岁,平均年龄(26.12±1.35)岁,在2018年度中初次全血采集量不足人数为61名,其中男25名,女36名,年龄范畴22~33岁,平均年龄(25.76±1.65)岁,纳入标准:①所有献血者都符合健康的标准;②所有献血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医院伦理部门标准;④所有献血者均为初次献血者;排除标准:①有神经病史者;②具有传染病者;③不愿意配合研究者。关于总献血人数以及不足量人数详情可见表1。

1.2  采血方法

对2016—2018年焦作献全血情况进行调查,甄选出初次全血采集量不足者,了解献血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性别等,将初次全血采集量不足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详细整理,并举行会议探讨可能造成初次全血采集量不足的原因。

采集方法:①设定采血程序:按照血站的实际情况设定为采血程序(200 mL、400 mL),在采血前将设备检测完毕后,再开始采血。②采血环境:在无菌条件对献血者的静脉进行穿刺,并抽取全血。③用物准备:为献血者选择和采血量相匹配的采血袋,并根据其血管粗细程度选择合适大小的采血针头,在采血前检查采血袋的有无发生破损以及是否在有效期内,保证采血袋质量,④环境准备:在18~24℃的环境下采集献血者的血液,需保持采集穿刺点与采血袋呈平面垂直,两者相距约40 cm,严格遵守全自动采血混合仪使用说明书上抽血流程进行采血。若献血者主诉不适,立即停止。

1.2  采血不足的定义

若献血者采集规格血液量为200 mL时,但实际采集血液量不足170 mL时,及为采集量不足。若献血者采集规格血液量为400 mL时,但实际采集血液量不足350 mL时,即为采集量不足。

2  原因分析

造成初次全血采集量不足原因,主要有7项,分别为精神因素、空腹献血、坐姿不当、采血者穿刺水平较低、个人因素、止血带以及环境因素,主要有:

①精神因素。初次献血者比重复献血者不足量率要高,这可能和献血知识不太了解,不知晓献血的具体流程,而有的献血者是随朋友一起去,并不是主动意愿献血,当看到针头粗大以及其他献血者在抽血时,导致其在初次献血时精神处于紧张、害怕的状态,这进一步造成了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使血压快速下降,脑供血不足引起不良反应,造成采血不足。不仅仅是如此,由于过度紧张,在采集人员进行穿刺时,手部一直颤抖导致穿刺失败[4]。

②空腹献血。由于初次献血者对献血知识了解不够完全,以为只需要保持身体健康,就可有效保证血液质量,或者认为和平常抽血流程一样,需保持空腹,导致出现部分空腹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并造成献血量采集不足。

③坐姿不当。献血者坐姿不正确,会造成采血不顺利、穿刺时过于疼痛,造成其在穿刺时挣扎,出现中途血流不畅或血液外渗,造成无法继续采集血液。

④采血者穿刺水平较低。静脉穿刺失误,采血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时,首先应选择较粗、明显的血管,并对采血针、袋进行检查,进针应采用合适的角度、力度,若穿刺角度过浅,将导致针头斜面无法完全进入血管,血液外渗,若穿刺角度过深将会穿破血管壁,导致采血针不见回血或出现血流停止的情况[5]。

⑤个人因素。在一般资料中显示初次全血采集量不足的人数中,女性占大约63%,而男性人数较少,这可能和女性天生力气小,而男性在社会中更多的担任体力劳动者有关,导致女性血管相较于男性血管更不明显,即血管太细,此种现象大大增加穿刺的难度,使发生采血不畅、针头堵塞的几率增大[6]。

⑥止血带。在整个采血过程中,止血带并不是压力始终不变的,采血过程中止血带压力过大或过小会导致深部静脉回流受阻或浅表静脉充盈不足,造成血流不畅的发生[7]。

⑦环境因素。在冬季时,由于室外过于寒冷,导致人体血管收缩,使采血者看不见血管,导致穿刺困难以及血流不畅的出现。

3  应对措施

①精神因素:對于初次献血者,采血人员要保持良好精神风貌以及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在献血者献血过程中全程保持微笑,及时满足献血者的合理诉求,及时在献血者需要的时候为其递上热水、小吃等,以及恰当应用各种服务用语,并注意分散献血者注意力,赞扬其无偿献血精神,并详细讲解献血知识、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和献血流程,告知其在穿刺时出现疼痛是必然的,让献血者不必感到担心害怕。

②穿刺水平:适当提高血站招聘条件,所有工作者正式上岗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正式上岗。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定期对血站工作者进行献血知识和穿刺技术的培训与考核,指导采血人员进行换位思考,使其知晓其在献血者采血时可能会出现的状况,并注意减轻采血对献血者造成的痛苦(如穿刺前能够准确评估献血者血管条件,指导献血者采取合适体位,穿刺时动作要轻柔、迅速,献血后能够指导献血者准确按压针眼、及时发现献血者异常情况等)[5]。

③加强对女性的心理护理,采血人员需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以及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与献血者建立信任关系,了解献血者内心感受,主动向献血者介绍献血相关知识,询问献血者有无疑问,如有疑问详细为其解答,嘱咐其不用感到焦躁以及恐惧,使其感到放松,或与其交谈时下流行的话题,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并通过指导其深呼吸、转移其注意力等来消除其紧张、害怕的情绪,此种做法可以降低采血量不足的发生和尽可能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④环境:将无偿献血场所合理划分为抽血区和休息区两个区域,其中休息区需配备基本的凳子、宣传手册、饮用水和小吃,有条件者还可配备音响和书籍等物品,以便献血者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采血区则应保证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和环境安静。此外,要注意针对季节引起的温度变化,合理调节室内温湿度,或在献血前给予热水进行捂手以及饮用,避免因长时间呆在室外而引起的血管收缩,适当调整室内温湿度,尽可能使献血者感到舒适。

⑤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无偿献血,定期在社区公告栏张贴献血知识,并定期开始开展无偿献血知识讲座,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播放PPT的形式,说明献血的重要性,告知广大人民群众我国血液供应紧缺的状态,呼吁年轻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增强首次献血者信任感、安全感以及荣誉感,通过让其知晓偿献血知识,可缓解紧张情绪,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4  讨论

在全血采集过程中,足量采集血液是保证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成分影响和血液浪费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初次全血采集量不足的问题还时有发生,需引起广大采血工作者的重视,及时发现全血采集量不足影响因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便降低初次全血采集不足发生率,保证采血效率,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导致初次全血采集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精神因素、空腹献血、坐姿不当、采血者穿刺水平较低、个人因素、止血带以及环境因素,而不管什么原因导致的初次全血采集量不足,不仅会浪费血液资源,还会给献血者造成心理阴影和不良的献血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下次献血动员的难度,甚至会把这种不愉快的经历传递给献血者周边的亲戚和朋友,间接减少血液的来源。因此,尽量减少采血不足量的发生十分必要。若全血采集量不足的情况减少,将会为我们拓展血源,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缓解现阶段我国血液供应紧缺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韩霜.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采集不足量血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3):156-157.

[2]  肖乐宇,肖声宇,岐红阳.新乡市中心血站单采血小板采集不足量原因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8,16(10):6-8.

[3]  李佳,吴宗勇,齐军.标本采集量不足对凝血检测项目结果的影响[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11):1359-1361.

[4]  李雅静,戚海,张燕,等.116例单采血小板不足量采集原因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9):952-954.

[5]  石洁,郑建勇,骆莺,等.184例不足量血液的原因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5,28(5):884-885.

[6]  叶德胜.血液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与措施研究[J].当代医学,2019,25(11):95-97.

[7]  李顺君,左玥.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有效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4):536-539.

(收稿日期:2019-10-14)

猜你喜欢

全血不足
微球层叠微通道用于全血血浆分离
大鼠灌胃朱砂与复方牛黄消炎胶囊后汞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献血的间隔期需要多久
宝宝感冒发烧为何要做全血CRP
关于集团预算及内控管理的思考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探讨如何合理调控成分血液资源,避免血液浪费
大量输血实施方案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