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2020-05-25李燕
李燕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在操作交流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加以运用
教具:课件
学具:圆片8个、小棒12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件: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过桃子吧?小猴们最喜欢吃桃子,你看,猴妈妈从超市里买回6个桃,小猴子们一拥而上,想去吃那香甜的桃。猴妈妈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要把这6个桃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听了猴妈妈的话,小猴们急得抓耳挠腮,想不出办法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小猴的忙,好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来分一分。分好以后,把你的分法和同桌说一说。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注意引导学生不要把思维局限在分成两份的分法上。
(3)师生互动:
a、你是怎样分的?(把有代表性的分法展示出来,有目的地展示3个不是平均分、3个是平均分的方法。)
b、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 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最公平?为什么?(根据学生的见解将展示的分法分成两类。)
c、是呀,我们都比较喜欢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这样,每个小猴子拿到的桃一样多,肯定会感到非常公平,非常高兴。在数学上,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认识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d、让学生之间说说什么是“平均分”,再集体读一读。
2.教学“试一试”
(1)谈话:看到大家帮小猴子分好了6个桃,猴妈妈微笑一下,又拿出了2个桃。小朋友们,现在一共有几个桃?猴妈妈说:“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大家明白了分东西时应该平均分,要让每只小猴分得同样多。现在要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请小朋友再帮帮小猴子们。
(2)拿出8个圆片代表8个桃,把你们平均分的方法用圆片摆出来,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再集体交流:学生说摆法,教师课件出示:
8个桃,分成了8份,每份1个
8个桃,分成了4份,每份2个
8个桃,分成了2份,每份4个
(3)提问:为什么这3种分法都是平均分呢?
(4)小结:同学们把8个桃平均分,想出了不同的分法。有的分成了8份,每份1个;有的分成了4份,每份2个;有的分成了两份,每份4个。虽然分成的分数不同,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都符合要求。
3.教学例2
(1)瞧,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
(2)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桃?(板书:8个桃)
a、老师想把这些桃分给小朋友,不过我有一个要求,这个要求是什么?学生找出要求。(板书:每只小猴分2个桃)
b、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帮帮老师吗?
c、学生动手分一分,同桌互相说一说分得过程。再集体交流。
(3)小结:8个桃,我们按要求把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是平均分的一种分发。
4.教学“试一试”,课件出示(拿出小棒)
(1)学生拿出小棒先动手分一分,再填空。
(2)小结:把12根小棒按照每几根一份的方法进行平均分,这与刚才平均分桃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平均分的同一种方法,这样分,都使每一份分得同样多。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辨一辨(“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看到大家明白了平均分,老师拿出了几张图片,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哪些分法是平均分?课件出示:
指名回答,要说出判断的理由。
2.圈一圈(“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
(1)先看上面一题的图,指名读题目要求,弄清是怎样圈的:圆圈图每2个一份,就是每2个圈起来;学生圈一圈,并填空。
(2)再做下面一题,指名读题目要求,饼干图每5个一份,就是每5个圈起来。学生动手圈,圈后填空。
(3)集体交流。(别人在读或回答时,强调要学生指着题目)
3、想一想(“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要求。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摆小棒;在图上圈一圈……),把分得的結果填在书上,再交流方法和答案。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学会了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
2.折一折。
出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如果要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可以怎么分?
五、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按每几个一份分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