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码中国道路成功的“精神”维度

2020-05-25张志丹

党政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道路精神文化

〔摘要〕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不断开拓前行,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研究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从“广义社会学”视角转向从“广义精神学”视角对中国道路做“总体性研究”,无疑标举了一种新的研究路向。从“精神”维度解码中国道路成功有着充分的理论和实践根据。解码中国道路的成功,不难发现其中“精神”基因贯穿于中国道路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构筑中华民族追梦筑梦圆梦的共有精神家园。中国道路成功之“精神”维度中包括中国理论、中国梦想、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它们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并相互交叉,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而且可以助力中国道路的起航、生成、发展和成功,成就中国道路在21世纪无比光明的前景。

〔关鍵词〕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梦想;中国文化;中国价值;中国精神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20)03-0079-11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任何国家都可以有自己的发展道路,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并非任何道路都是“等价”“平权”的,存在着高下对错之分。中国国力由弱到强,中国面貌由废到兴,“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1〕。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力量。中国道路实现了“两大奇迹”,即“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是在一个具有超长历史纵深、超大国土面积、超大人口规模的国家里发生的动人故事,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充分地彰显了我们党的执政成就、国家治理成效和制度优势,被国内外广泛称赞认同。可以说,在世界史上唯有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极大地提振了中国的国家自信、民族自信和政党自信。中国道路必然包括“奋斗目标、实现路径、历史逻辑、价值导向、强大动力、领导主体”〔2〕等核心要素。解码中国道路的成功秘密,其“发生学密码”是多层面的,其中精神基因犹如空气一样存在,对于中国道路成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实践意义。一个国家没有经济发展等硬实力,难免一打就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以“精神”为内核的文化软实力,则会不打自败,自毁长城。

需要说明的是,此文的“精神”之所以是“精神”,区别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意义上的“精神”或者“绝对精神”,是指源于实践同时支撑和引领中国道路成功实践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理念、梦想、文化、精神和价值等总和。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精神”界定外延极其广大而内涵极其稀薄,因而分析的说服力穿透力大打折扣。仅从学界研究现状看,上述担心或有多余之嫌。事实上,当前学界总结阐发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时,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指导,要么从“广义社会学”视角综合社会生活各领域来分析,要么从理论与实践结合或者从模式、制度与理论结合的层面来分析,罕见从“广义精神学”视角做总体性研究。职是之故,尝试总体分析中国道路精神维度可谓一种新的研究路向。〔3〕

一、从“精神”维度解码中国道路成功的学理依据

任何科学的判断都不能无中生有,需要学理依据的支撑,从“精神”维度解码中国道路成功的学理依据,大体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其一,从理论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一贯高度重视广义“精神”的价值和能动作用。对于精神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只重视物质不重视精神的“唯物质主义”,也不是把精神抬到了天上的“唯心主义”,它超越了历史唯心主义之处在于,认识到精神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肯定精神的能动作用。其主要观点如下:(1)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存在,对社会存在具有强大反作用,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4〕由此可见,从非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把上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观点加以曲解,要么陷入“机械决定论”“经济决定论”的泥潭,要么陷入“相互决定论”的泥潭;(2)精神是“物质的最高的精华” 〔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不平衡的,社会意识可以领先并引领社会存在。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之间在发展上具有不平衡性,“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6〕;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社会存在,成为推进发展的精神引擎;(3)实践与认识源于实践反作用于实践,正确认识可以推动、引领实践发展;(4)发挥正确理论的指导作用,实现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统一。就是说,如果需要看到理论与现实的“双向需要”,如果只看到了实践对理论及其理论创新的最终决定作用的一面,而“遮蔽”或者“掩盖”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完善”或者“优化”现实的一面,则是极端错误的。

其二,从实践上看,适应现实的广义“精神”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被历史一再证明。事实上,“回顾人类历史,社会的进步往往以思想的解放与观念的进步为其先导,伟大的历史进程往往凭借伟大的思想革命拉开序曲。事实上,近代以来真正的意识形态革命发生在社会革命之前,思想家凭借思想革命,引领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7〕毫无疑问,中国道路开辟亦复如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按其本性不是僵化的,而“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8〕。中国道路的动因不外乎制度、精神和实践,无论是实践也好,还是制度也罢,都离不开“精神”引擎,否则制度无以立,实践将会迷失方向。精神是制度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支撑,是实践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可见,精神指引和精神创新之于中国道路的“精神引擎”作用。正如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9〕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如果没有理论信仰、精神自觉、价值自信和文化自主,什么民族复兴、发展方向也好,道路也好,如镜花水月虚无缥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从历史来看,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的“道路之争”由来已久,与发展历程相伴随。长期以来,与中国和平崛起相伴随的,除了掌声和鲜花之外,那就是西方世界一直对中国加以“唱衰”“抹黑”“丑化”抑或“捧杀”。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失败论,中国崩溃论等等不绝于耳。对中国道路上存在和出现的问题,“儒化”“僵化”不是出路,“西化”更不是出路,出路在于继续深刻研究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自己的路。实际上,不同道路之争,其深层体现为主义之争、文化之争、价值之争。

众所周知,中国道路是在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基于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的要求,探索后发国家如何独立自主地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即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道路。在西方国家普遍遭遇“道路危机”“发展困境”的大背景下,正因为高度的“精神自觉”“精神自主”的引领,中国道路才能有力托举“中国之治”,显得格外亮眼、引人瞩目。然而,在外有压力、内无经验的情况下,筚路蓝缕,开辟中国道路并走向成功,实属来之不易。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10〕。独特的历史命运、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注定中国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进而造就了中国道路及其“精神维度”的独特性。总之,无论是世界历史,还是中国道路成功史都毫无二致地证明,适应现实的广义“精神”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巨大的积极推动作用,支撑历史变革,引领历史进程。

二、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之“旗”

理论自信和理论定力作为“定海神针”,是道路坚定、抵制西方的“攻心战”的必要保障。“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1〕中国的发展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理论呢?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道路的理论指导,走好中国道路的理论引领和伟大旗帜。实践一再证明,坚持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是保证中国道路不至于陷入封闭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帜的邪路的前提。作为中国道路之“旗”的中国理论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其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道路坚定航向的精神旗帜。马克思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2〕近代中国进入了民族的悲惨时代,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喪权辱国、割地赔款,近代以来,中国的各界仁人志士纷纷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诸如“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君主立宪”的戊戌维新、“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先后都失败了。在“万花纷谢一时稀”的时刻,十月革命犹如晴天霹雳,使得中国人脑洞大开,中国先进人士的眼光开始“由西转东”,开始考虑放弃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转向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俄国的社会主义之路。党的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一再证明,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选择社会主义的前途、选择改革开放的道路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划时代的哲学和思想,犹如壮丽的日出的马克思主义从对人类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来说,没有任何理论可以望其项背。

需要追问的是,马克思主义为何具有如此大的威力?一言以蔽之,其实践指导作用在于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3〕面对马克思这句话,不能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只是改变世界,而不解释世界。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不仅能够解释世界,而且能够科学地解释世界,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民性(为了人民求解放)、实践性(指引人民改造世界)、开放性(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正因为如此,尽管在前进道路上遇到千难万险,我们能够不为迷惑所诱,不为困难所困,始终能够保持战略定力,与马克思主义指导、与理论彻底和理论信仰息息相关。因此,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14〕“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15〕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道路形成的理论起点,也是引领中国道路前行的理论旗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道路是空中楼阁。

其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道路焕发生机的时代旗帜。马克思对未来的预测只是方向性的,没有提供灵丹妙药、万能钥匙。时代是理论创新的场域,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理论成果,既保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意识形态与操作性意识形态之间的必要张力,也充分彰显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16〕坚持用科学的、辩证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突破了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开创性地提出了新观点、新理论,解决了中国道路中突出的新问题、新困扰,改善了中国道路的新局面、新境遇。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的过程,就是对于问题的捕捉、筛选、研究并解决的过程。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道路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一个个突出的难题,如“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解释了中国道路遭到的新疑惑,解答了中国道路面临的新问题,解决了中国道路遭遇的新困惑,为中国道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17〕。回顾百年历史变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革命”意识形态、“建设”意识形态 、“改革”意识形态,到“复兴”意识形态的历史嬗变,推动中国道路提供了新文明。与此恰恰相反,近年来英国脱欧、美国疯狂“退群”,表明曾经碾压全球的西方道路奉行资本逻辑主导、利益至上原则,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导致国与国关系的紧张,日益风光不在,江河日下。

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对中国道路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中国道路的走势更加明了,对中国道路的信心也将更加坚定。这启发我们,一个国家实行的主义好不好,关键要看它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如果偏离伟大实践的主题、偏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面时代旗帜,中国有可能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蜿蜒曲折的弯路”以及“墨守成规的老路”。习近平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18〕因此,在中国道路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必须高擎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旗帜,开辟中国道路的新论域。可以说,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新篇章、发挥理论指导的旗帜作用,是提高中国道路的新境界、开创中国道路的新局面、增加中国道路的新成就的逻辑前提。

三、中国梦想:中国道路之“向”

中国道路需要理想信念的支撑,需要梦想的起航和引领。中国道路与中国梦想是有机统一的。中国梦想与中国梦不同,包括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它为中国道路前行锚定航向。中国梦反映时代潮流、汇聚人民心声、承继历史薪火的新概念新表述再度擘画中华民族的新蓝图新愿景;与共产主义理想相承接和贯通,已经而且必将支撑中国道路越走越宽。作为中国道路之“向”的中国梦想主要包括有二:

其一,共同理想是中国道路当代的前进方向。恩格斯说道:“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只有活动方式在改变。让命运实现吧!”〔19〕这话不无道理。“中国梦”是在灾难深重、贫困苦难的近代中国中激发出来的,没有沉沦的低谷,便没有复兴的梦想。中国梦的内涵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集个人梦、复兴梦、强国梦、世界梦为一体的美好梦想。梦想指引方向,梦不同,道亦不同,中国梦决定了中国道路是一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之路。中国道路总是承载着中国梦想,没有中国梦想的导航,中国道路将会失去方向、失去动力,就会像大海中没有指南针、没有探测仪的航船,只能“随波追流”、任由摆布。

人民梦决定中国道路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之路。在马克思看来,得到历史承认的利益不仅能够变成现实,而且具有不可抗拒的思想力量,这种“利益是如此强大有力,以至胜利地征服了马拉的笔、恐怖主义者的断头台、拿破仑的剑,以及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受难像和波旁王朝的纯血统”〔20〕。说到底,顺乎时代需要反映人民吁求的利益或者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相应地可以获得道义上和思想上的支撑。无独有偶,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論。”〔21〕但是,他同时也反对一味地谋取私利,即“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22〕。中国梦不是单纯的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更将关注个人幸福梦,中国梦是宏观叙事与细小叙事的有机统一,关注普通人的个人幸福,让所有的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的生活。

国家梦、民族梦决定中国道路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之路。困境激发梦想,梦想指引道路。近代有梁启超的“启蒙梦”、孙中山的“共和梦”,但实现国富民强的梦想接连失败。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了。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2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所谓“中国梦”是难以企及的梦,是空中楼阁的梦,在错误梦想的指引下,中国一步一步走上弯路和歧途。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24〕现阶段,中国国力迅速提升,我们对中国梦有了重新的定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梦,中国梦既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魂牵梦萦、矢志不渝、奋力求索的美好生活梦,更是当代近14亿中国人鲜活生活的家国幸福梦,中国梦引领着中国道路的航向。

世界梦决定中国道路是为世界人民谋大同之路。美国梦无条件肯定个人的成功,甚至践踏别人来成就自己,因此所有与美国不同的社会、不同价值的国家都被美国天然定义为敌人。因此美国梦是只谋自身幸福之梦,在一定程度上美国梦是一个自私之梦、霸道之梦。中国梦具备不同内涵,正如习近平所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建设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25〕,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人民幸福梦和世界大同梦是相通的。如今,世界多国疫情形势严峻,中国向一些疫情严重的国家投桃报李、施以援手。病毒没有国界,疫情是全世界共同的敌人,日本、韩国、伊朗等国曾投我以木桃,如今中国报之以琼瑶。只有全球共同战斗,才能打赢这场战“疫”。中国梦不仅是财富增长、国民素质提升、民族格局扩大、国家实力增强之梦,而且是国际形象优化之梦。因此,世界梦决定了中国道路不是国强必霸之路,而是和平发展之路。在推进中国道路的过程中,我们要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世界,要以更大格局面对世界。中国梦不仅要造福中国人民,也要福泽世界人民。只有赢得世界人民对中国道路的认可,中国道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三谋”梦想如果离开落实,终将成为空想,“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 〔26〕。

其二,最高理想是中国道路最终的奋斗指向。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中国梦是共同理想的现阶段表述,为最高理想做着铺垫和准备,没有共同理想,最高理想将会成为“美妙的谎言”,同时没有最高理想,共同理想将会失去灵魂力量。共产主义蕴含着强大的理想和信仰的力量,丢掉最高理想对中国道路的指引作用,中国道路也会自我迷失。因此,中国道路必须始终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最终的奋斗指向。一方面,要心怀理想,必须坚定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另一方面,要脚踏实地,一张蓝图干到底。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是一条艰难曲折之路,它不是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候穿过尘埃,有时候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径丛林。实际上,把共产主义与共同理想完全割裂开来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不仅要明确共产主义的现实性,而且要明确共同理想的方向性,两者有机统一,方能不失偏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27〕

中国道路是党和人民近10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8〕不难看出,只有顶住压力、找准问题、守住底线、改革创新,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持正确、勇于纠错,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中国道路才能行稳致远、不断乘风破浪。

四、中国文化:中国道路之“根”

古人云:“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29〕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是夯实中国道路的文化根基。文化是一种基因和血脉,一旦渗透到建设和发展中国道路的方方面面,其影响将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30〕发展中国道路,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精神滋养”,中国道路也必将会更加彰显和突出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从而筑牢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这里的“中国文化”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作为中国道路之“根”的中国文化主要包括有三:

其一,中国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道路选择的重要依据和深层因素,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31〕这种“前提和条件”不仅包括政治和经济条件,同时“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32〕中国道路的开辟、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中国道路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条道路的选择既是政治选择,同时也是文化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国道路的独特性,还在于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创造性地书写中华文明的当代新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选择中国道路提供了文化基因。“天下为公”与社会主义思想公有制主张之间,“大同世界”与社会主义思想主张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理想社会之间,“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与社会主义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之间等很多方面有着相通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思想精髓的互恰相融性,是我们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层文化渊源。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3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中国道路的文化基因,对中国道路的开辟、形成和发展影响润物无声且根深蒂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34〕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具有优良的传统,那就是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与文化自觉,坚持搞好结合的艺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传统文化“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35〕,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特有的精气神,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民族精神大厦奠定了深厚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决不是一些人掀起此起彼伏的“国学热”“孔子热”,主张尊孔读经,甚至鼓吹要“儒化中国”“儒化共产党”。

其二,中国道路开创于英气豪迈的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不仅传承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创立了极具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创造的,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发展的,以先进的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以崇高的革命理想、高尚的革命道德、优良的革命传统、坚硬的革命作风和伟大的革命精神为基本内容的文化形态。正是这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是我们历尽苦难、屡遭挫折中奋起的深层文化因素,也是我们义无反顾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层文化动因。

革命文化在中国道路的拓展和奋进中发挥着净化灵魂、滋养精神的特殊作用,主要体现有二:一是独特的革命文化是中国道路拓展的文化支撑。譬如,中国共产党始终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的根本立场;无数革命先烈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的精神动力;如此鲜活、有力的革命文化为中国道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决定了中国道路的性质和走势,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进一步坚定了道路自信。因此,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36〕二是昂扬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道路发展的精神动力。其中有“不畏难,不怕死,为主义而牺牲”的井冈山精神、“坚忍不拔,逆境奋斗”的长征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的西柏坡精神等。这些革命文化精神不僅是引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代坚持好中国道路、发展好中国道路的强大动力。新时代,如何夯实革命文化对中国道路的支撑力和影响力,一方面促进革命文化当代化,寻找到革命历史文化和当代现实价值的契合点,使革命文化容易被当代接受和认可;另一方面促进革命文化品牌化,打造当地特殊的革命文化品牌,完善革命圣地基础设施建设,修缮革命文化资源场馆。唯此,革命文化才能成为拓宽中国道路的助力。

其三,中国道路腾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开拓的过程中,提炼出的具有新内涵新导向的新文化,是在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时代的发展方向和进步潮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当中,萃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髓,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赓续传承、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产生于中国道路的实践并引领中国道路前行。

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国道路的滋养作用,需要做到:一是既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二是既要防止夜郎自大,目空一切,也要防止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三是既要反对全盘西化、食洋不化,也要反对闭目塞听、故步自封;四是既要反对照搬马列,也要反对以儒代马。保证中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从而才能确保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中国文化“三位一体”,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以革命文化为支柱,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根本,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道路的开辟、形成、发展中,共同为夯实中国道路提供了文化底气和文化支撑,并体现着中国道路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习近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37〕,“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8〕。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中国道路也一定会在实践与文化的良性互动中越走越宽。

五、中国价值:中国道路之“标”

从根本上看,文化自信是价值观自信。培育和弘扬科学的正确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随着中国的发展,无论是妖魔化中国还是诋毁中国,其立论的根据都与中国道路的主流价值有关。中国价值像一根红线,始终贯穿于中国道路的形成和发展中,规定了中国道路的内在性质和根本特色。中国道路离不开中国价值的价值导向和价值牵引,如果不确立正确的中国价值,中国道路有可能走上老路、歪路和邪路。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中国价值自信,以价值自信推动道路自信,发挥中国价值对中国道路的牵引作用。概言之,作为中国道路之“标”的中国价值主要包括有三:

其一,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道路坚定不移的价值坐标。价值立场是一切社会发展道路所遵循的价值原则和价值基础,回答的是“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两谋”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坚持中国道路的价值立场,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道路不仅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选择,也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爆发期间,始终保障人民的知情权、捍卫人民的生命权、鼓励人民的参与权。深刻认识到人民是中国道路的践行主体,也是中国道路的服务主体。习近平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绝对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39〕中国道路归根结底是人民幸福的发展道路,是依靠人民并惠及全体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彰显人民主体性、人民至上性是中国道路最根本的价值遵循和价值原则,是中国道路不断发展壮大的“价值密匙”。中国道路正确与否不仅需要现实的检验,也要受到人民的审阅,人民满意与否、答应与否是评价中国道路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道路矢志不渝的价值路标。西方核心价值观遵循资本逻辑,奉行金钱至上,追求资本的扩大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忽视政治动乱、贫富差距、极端不公等各种社会问题,日益暴露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价值特征。一个人要体面地行走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一个国家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必须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和文化之魂。中国的“魂魄”是什么?就是支撑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世界、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道路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呈现了中国价值,凝结着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为中国道路矢志不渝的价值目标。中国道路所要实现的国家目标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道路所要达到的社会目标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中国道路追寻的国民素质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回答的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样一些重大的基本问题。核心价值观确立了中国道路的身份密码,占据了国际道义的制高点,描绘了中国道路的美好愿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道路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贯穿中国道路的一根主线,如果偏离这根主线,就会犯避实就虚之错和舍本求末之误。

其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道路与世相通的价值航标。西方大国普遍通过走对内剥削、对外扩张的道路实现崛起,因此被马克思称之为“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40〕西方道路的主流价值观以赚钱为核心目的,不择手段、丧失底线来捞钱,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大搞新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而中国道路因为有中国价值的指引和导航,彰显了独具特色的东方魅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相互联系密切,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同时,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导致国家局面也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人类面临的世界难题凸显,如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为了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国际上必须在有些问题上达成共识、深度合作、共同治理。实际上,“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體”。〔41〕为了全世界的安全与发展,中国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虚怀若谷的胸襟,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中国凭借中国道路突出的价值特色,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方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引导下,中国在外交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协力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过程,勇担全球治理责任,惠及各国发展、全球治理和世界和平。

中国道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发展不断凸显着日益重要的世界影响。历史地看,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本就蕴含着崇高的世界大同的使命,中国道路同样彰显着中国价值的时代性和世界性,即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42〕自古及今,从内而外,从中国人民到全人类,从社会主义中国到世界共同发展,中国价值始终以全人类共同福祉的终极旨归,中国道路也在不断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逐步形成了与“世界之乱”形成鲜明反差的“中国之治”。

六、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之“魂”

五千年沧海桑田的中国历史,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化,淬炼了光芒璀璨、熠熠生辉的中国精神。习近平指出:“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43〕滥觞于远古而后又不断丰富、丰盈的中国精神具有独特的东方神韵。其早已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铸就了中国人的性情,培育了中国人的品格,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中国精神是振奋中国民心的外在催化剂,也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内在粘合剂,其从精神上形塑中国模式,铸就中国特色,引领中国道路。新时代,中国道路在阔步前进中同时遭遇各种质疑和挑战,弘扬中国精神对于立住中国道路之“魂”尤为重要。眼前的抗疫斗争,充分彰显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凸显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为其他国家抗疫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作为中国道路之“魂”的中国精神主要包括有二:

其一,民族精神为中国道路留下独特的民族印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热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民族精神历久弥新,已经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可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精神气质,是中国道路蓬勃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道路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是亿万中华儿女共同期望并积极参与的伟大历程,这是爱国主义最为深沉的彰显。可以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道路不断披荆斩棘的精神动力,是中国道路最为鲜明的民族印记。

新时代伟大的民族精神被赋予新内涵。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它为中国的发展以及整个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44〕首先,伟大的创造精神是中国道路成功的不竭动力,伟大创造精神造就中国奇迹,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其次,伟大的奋斗精神是中国道路成功的力量源泉。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说道:“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走过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45〕中国道路在历史上历经挫折,但却依然凯歌前行,离不开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会议上指出:“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46〕再次,伟大的梦想精神是中国道路成功的指路明灯,其引领光明未来,伟大梦想精神是中华民族从不或缺的精神基因,在梦想的指引下,我们完成了一个个的伟大创舉,创造了一个个的伟大奇迹。最后,伟大的团结精神是中国道路成功的思想根基。新时代,中国道路的行进和发展遭到了西方反华势力的分化、西化和遏制,我们需要大力提倡祸福与共、生死相依、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团结精神能够发挥凝神聚力的磅礴伟力,展现中国道路的东方魅力。民族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向心力的民族精神,可以起到国家凝聚、社会整合的功能,并且对中国道路的发展提供历史智慧和智力支持。可以说,“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47〕

其二,时代精神为中国道路贴上鲜明的时代标签。中国道路是现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的探索征途,是我们党领导全体人民与时俱进谋求发展的康庄大道,这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深刻体现,是中国道路最为鲜明的时代标签。从历史、现实到未来,时代精神始终是中国道路的强大“精神引擎”。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衰落往往从时代精神的衰退开始,当今世界,各种思潮相互碰撞,谁轻视或者放弃自己的时代精神,就会失去精神家园,也就失了灵魂,丢了风骨,这样的国家和民族不可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中国道路一则不忘过去、立足现在,一则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尤其当前我国面临“百年变局”的背景下,中国道路正在面临着新的时代挑战。需要保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与为中国道路筑牢精神堤坝两者的有机统一。为此,需要发扬与时偕行的时代精神,要以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一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感、一种志在必得的使命感,不断迎难而上,开拓新境界。

实际上,中国时代精神也是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实践精神的基础上的,离开了发展自主,就必定受制于人。20世纪以来,大多数国家的现代化之路都无法摆脱“依附”还是“脱钩”的两难选择。中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中国既选择融入国际社会,又没有滑向西方的发展轨道。中国是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忽视独立自主就会受制于人。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强国之路。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48〕不难看出,中国改革开放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国家核心利益决不能做交易,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决不能吞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七、结语

精神力量虽然不能代替物质力量,但有时它所起的推动作用是物质力量难以企及的,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若没有精神支撑,则如一个人失去了灵魂,如行尸走肉般,最终因失去活力而灰飞烟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49〕。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是中国道路发展的凝结剂和推进器,是助推中国道路走向复兴、迈向辉煌的精神力量。道路决定命运,道路指引前进。研究中国道路成功的“精神密码”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指引国家民族前进方向的重要精神内核。新时代中国道路必须彰显鲜明的中国特色,始终坚持以中国理论举旗定向、以中国梦想凝心聚力、以中国文化涵养根基、以中国精神筑基固魂、以中国价值引领航标。中国理论、中国梦想、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作为“广义的精神”,成为中国道路成功的五大“精神密码”。同时,它们不是完全“绝缘”的,而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共同支撑和推进中国道路乘风破浪,一路豪歌。可以说,五大“精神密码”统一并作用于中国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之中,并将伴随着新时代中国道路新的伟大实践而发挥愈加明显的精神源动力,筑成中华民族追梦筑梦圆梦的共有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17〕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9,25.

〔2〕 韩庆祥.“意识形态建设内功论”: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1).

〔3〕 张志丹.中国道路成功的五大“精神”密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1-26.

〔4〕〔35〕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707.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64.

〔6〕〔8〕〔31〕〔3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12,69,604,605.

〔7〕 张志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11).

〔9〕〔2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146.

〔10〕〔26〕〔27〕〔4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52,53,58.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12〕〔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136.

〔14〕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6.

〔15〕〔28〕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4,13.

〔16〕 张志丹.意识形态功能提升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6.

〔1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獻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65.

〔1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人民出版社,2009:665.

〔2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2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22.

〔23〕〔24〕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0,1471.

〔25〕 习近平.在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09.

〔29〕 骐昶.韩昌黎文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69.

〔30〕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

〔33〕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M〕.北京:中华书局,1959:297.

〔34〕〔36〕〔3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9,402,200.

〔37〕〔38〕〔4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学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7,41,58.

〔4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97.

〔41〕 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4.

〔44〕 〔47〕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4,6.

〔45〕 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J〕.新民国,1923,(2).

〔46〕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9.

〔48〕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1.

〔49〕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0-231.

【责任编辑:董史烈】

猜你喜欢

道路精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道听途说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谁远谁近?
拿出精神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