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列宁关于“军事共产主义”错误的论述

2020-05-25俞良早

党政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列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摘要〕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在一系列著作中阐述了科学的苏俄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如“过渡”应达到的目的是建立没有阶级和阶级差别的社会;对于苏俄来说这是一个无比困难的、长时期的任务;以行政手段和立法手段强行加快其过程只会造成挫折和损失。这一时期,他未提出利用实施军事共产主义的机会使苏俄“顺势”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未提出选择“简捷道路”使苏俄完成“过渡”任务的思想。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说“我们犯了错误”,指苏俄实行貌似共产主义原则的战时共产主义措施而犯了错误。

〔关键词〕列宁;军事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中图分类号〕A8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20)03-0005-12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理论界曾一度兴起研究列宁社会主义理论的热潮。在研究列宁理论的工作者中,大多数人持一种观点:列宁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即实施“军事共产主义”①措施时期,试图利用“军事共产主义”措施的作用,使苏俄“顺势”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种超越苏俄現实条件的错误的思想和实践,并且列宁是承认这一错误的。笔者曾发文对此表示质疑和提出反对意见。当前进一步研究和阐明这一问题,对于正确地认识列宁主义,正确地借鉴列宁的理论遗产以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 国内战争时期列宁科学地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中,从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时起,社会即进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显然,国内战争时期的苏俄,正处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在此时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基本任务,是采取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措施,以便早日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任务。这一时期列宁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怎样?或者像许多人所说的那样,企图利用军事共产主义措施的作用,使苏俄“顺势”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抑或持科学地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研究这一时期列宁的重要著作,可以发现,他持科学地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1919年10月列宁撰写的《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是公认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经典文献之一,它明确地、正确地、科学地表达列宁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在这里,列宁提出和论述了“过渡”应达到的目的,即消灭阶级或者说建立没有阶级和阶级差别的社会。如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1〕这个论断及思想坚持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无产阶级消灭了旧的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存在的条件,消灭了阶级本身存在的条件,没有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将产生于世界上的思想。它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思想——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并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时,它就消灭了无产阶级的自身,消灭了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也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思想。可以看出,列宁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消灭了阶级和国家的原理是牢记在心并反映在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中的。在他看来,苏俄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就是要完成消灭阶级、阶级对立和消灭国家的任务,或者说建立起没有阶级、阶级对立和没有国家的社会。列宁提出,苏俄完成上述任务,是一个无比困难的、长期的过程。他说:为了消灭阶级,首先就要推翻地主和资本家阶级的统治。这一部分任务已经完成。但这只是任务的一部分,而且不是最困难的部分。“为了消灭阶级,其次就要消灭工农之间的差别,使所有的人都成为工作者。这不是一下子能够办到的。这是一个无比困难的任务,而且必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这个任务不能用推翻哪个阶级的办法来解决。要解决这个任务,只有把整个社会经济在组织上加以改造,只有从个体的、单独的小商品经济过渡到公共的大经济。”〔2〕在列宁的思想上,消灭阶级一是要消灭剥削阶级,即消灭地主阶级和资本家阶级,这个任务比较容易完成。但仅仅做到这些远远达不到消灭阶级的目标。还必须消灭工农之间的差别。完成这个任务,要求大大发展苏俄的农村生产力,在农村实现机械化和电气化。在此基础上把农民组织起来,使个体生产的小农经济变成公共的大经济,即使小农经济变成城市大型国有企业那样的经济形式。只有这样,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差别才告消失,工业生产者和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差别才告消失。只有达到这一步,消灭阶级的任务才有可能实现。对于苏俄来说,这不能不是一个无比困难的任务,不能不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列宁还提出,如果超越条件的限制,以行政手段和立法手段强行加快过渡的速度,只会造成挫折和损失。他说:“这样的过渡必然是非常长久的。采用急躁轻率的行政手段和立法手段,只会延缓这种过渡,给这种过渡造成困难。只有帮助农民大大改进以至根本改造全部农业技术,才能加速这种过渡。”〔3〕可以看出,在列宁的思想上,唯一有助于完成过渡任务的办法是改造全部农业技术,即从种子的选择、播种、施肥、收获等各个环节上改造农业生产技术,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在农村形成城市大企业那样的公共大经济。如果不从此方面入手,而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或者以颁布法令的方式强行推进过渡的过程,不仅不会有好的效果,反而会造成工作中的挫折和损失。研究《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得出的结论是:列宁认为完成过渡的任务指进入没有阶级和阶级差别的社会状态,对于苏俄来说这是一个无比困难的、长时期的任务,以行政手段和立法手段强行加快其过程只会造成挫折和损失。

1919年三、四月间列宁撰写的《苏维埃政权的成就和困难》,是国内战争时期他发表的重要著作之一,是从多个方面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以来的工作经验的重要著作之一。苏维埃政权建立以来,重要的工作经验之一,是启用旧社会过来的科技专家和管理者,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苏维埃政权的成就和困难》中,列宁郑重地提出以往的这一经验,要求利用资本主义社会遗留下来的“材料”建设社会主义。他说:“资本主义把文化只给予少数人。而我们必须用这个文化来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没有别的材料。我们要立刻用资本主义昨天留下来可供我们今天用的那些材料来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有资产阶级专家,此外再没有别的了。我们没有别的砖头,我们没有什么东西可用来建设。社会主义必定要胜利,我们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应当用行动证明,我们能够用这些砖头、用这些材料来建成社会主义”〔4〕。这里他说必须利用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材料”,利用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砖头”,来建设社会主义,生动地表达了利用旧社会过来的科技专家和管理者作用的思想。在列宁的这一思想里,蕴含着苏维埃政权这方面工作的艰难性和长期性的内容。因为旧社会过来的科技专家和管理者,长期以来受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习惯的影响,甚至受反社会主义和反苏维埃政权意识形态的侵蚀,对苏维埃政权持怀疑甚至敌视的态度。他们能不能接受苏维埃政权的政策和愿不愿参与苏维埃国家的建设事业是一个问题,即便其中许多人能够接受苏维埃政权的政策和愿意参与苏维埃国家的建设事业,也需要有一个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不能不是艰难的和长期的。对此列宁有深刻的认识。他说:“当然,在这条新的困难的道路上,我们犯过不少错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还可能遭到不少挫折。大家知道,一部分专家一贯和我们敌对,在工厂里,在农业中,在管理工作中,过去和现在我们都处处碰到一些专家工作态度恶劣,存心怠工。”〔5〕这里他说一部分旧专家一贯同苏维埃政权敌对,一部分旧专家工作态度恶劣,以怠工的方式反对苏维埃政权,表明了苏维埃政权利用旧的专家和管理者工作的艰难性。他说这是一条“困难的道路”,苏维埃政权已经“犯过不少错误”,还会遭遇“不少挫折”,表明他深刻地认识到进行这方面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列宁还说:“任务是极为困难的,要完全解决它,需要几十年!要解决它,必须造成一种力量,建立一种纪律,即同志纪律,苏维埃纪律,无产阶级纪律,这种纪律不仅能在肉体上镇压资产阶级反革命分子,而且能完全控制他们,使他们服从我们,沿着我们的轨道行进,为我们的事业服务。”〔6〕这里他指明,利用旧的专家和管理者作用,需要做“几十年”的工作。因为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建立起无产阶级纪律或者说苏维埃纪律,用以约束旧的专家和管理者,使他们为苏维埃政权服务。然而这一论断客观上已经指明,苏俄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需要“几十年”的时间。通过研究《苏维埃政权的成就和困难》,可以得出结论:在列宁的思想上,苏俄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任务,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1920年四、五月间列宁撰写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是国内战争期间列宁发表的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理论影响的名著之一。他在这里提出,苏俄当时尚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初阶段”。如果说俄国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需要“几十年”时间的话,那么这一段时间可以视完成任务的情况划分为几个阶段。如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苏俄当时处于哪个阶段呢?列宁说,处于“初期阶段”。那时德国的一些“左派”人物否定政党的作用包括否定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他们不知道政党(包括国家)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政党的消失是以阶级的消失为前提的。所以列宁指出,否定政党就意味着从资本主义的崩溃或灭亡直接进到共产主义社会,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没有阶级和阶级对立,自然没有政党。他说:“我们在俄国(推翻资产阶级后的第三年)还刚处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即向共产主义低级阶段过渡的最初阶段。阶级还存在,而且在任何地方,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都还要存在好多年。”〔7〕这里明确地提出苏俄“刚”处于向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过程中的“初级阶段”,并指明苏俄阶级还存在,“还要存在好多年”。他指明苏俄处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初级阶段,意味着他肯定苏俄完成这个过渡的任务,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他接着说:“也许,在没有农民(但仍然有小业主!)的英国,这个时期可能会短一些。”“消灭阶级不仅意味着要驱逐地主和资本家,—— 这个我们已经比较容易地做到了—— 而且意味着要消灭小商品生产者,可是这种人不能驱逐,不能镇压,必须同他们和睦相处;可以 (而且必须)改造他们,重新教育他们,这只有通过很长期、很缓慢、很谨慎的组织工作才能做到。”〔8〕他的意思是,苏俄同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之所以会很长,在于国内有许多的小农即小商品生产者,将他们的个体生产方式改造成大生产的方式需要很长的时间,改变他们追逐个人利益、追逐发财致富的观念也需要很长的时间,由此无产阶级只能“很长期、很缓慢、很谨慎”地做工作。通过对《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在列宁的思想上,苏俄“刚”处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初级阶段”,完成过渡的任务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过渡的过程中,无产阶级的工作只能长期、缓慢、谨慎地进行。

还需要指出,在整个国内战争过程中,列宁始终强调当时苏俄的措施只是意味着采取“最初步骤”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19年2月,列宁在起草《俄共(布)纲领草案》时写道:“我们力求使任何劳动的报酬一律平等,力求实现完全的共产主义,但在目前只是采取最初步骤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候,我们决不能给自己提出立刻实现这种平等的任务。”〔9〕他的意思是,俄共(布)的目的是实现全体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律平等,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可是目前做不到这一点,因为目前它只是采取“最初步骤”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同一时期,在俄共(布)八大有关报告中,列宁提出,当国外的同志们到苏俄来,希望看看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形式时,苏俄的同志决不能让国外的同志产生一种感觉:苏俄无产阶级有许多天才的发现,实行了一大堆社会主义的新奇的东西。他说:“我们积累了在一个存在着无产阶级和农民的特殊关系的国家里实行摧毁资本主义的最初步骤的实际经验。如此而已。”〔10〕他的意思是,苏俄仅仅只是采取“最初步骤”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没有建立起什么新奇的东西,不值得宣扬。1919年春,莫斯科的铁路工人发起“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活动,它体现了共产主义的原则和精神,列宁称其为“伟大的创举”,并且在有关文章中提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非常可贵,它是共产主义的实际开端,而这是极其难得的,因为我们现时所处的阶段,‘只是采取最初步骤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正如我们党纲中完全正确地指出的那样)。”〔11〕这里的意思是说,虽然总体来看苏俄的实践只是表现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最初步骤”,但社会上居然产生了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出现的事物,这是伟大的和值得提倡的。1919年12月,列宁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之一是人们参加劳动是因为人们习惯于履行社会义务,而不是因为生活所逼或某种强制机构迫使人们进行劳动。他说:“自然,在那些为彻底战胜资本主义正在采取最初步骤的人看来,‘共产主义的概念是很遥远的。”〔12〕这里他一是指明苏俄的实践是推翻资本主义后采取的“最初步骤”即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最初步骤”,二是强调共产主义社会离苏俄的现实十分遥远。1921年2月,列宁在有关文章中指出,工农群众追求知识的热情高涨,他们迫切地希望读书看报,可是有关职能部门却不善于满足工农群众的需要,不能将书报及时送到工农群众手中。如1920年12月某省的党组织收到报纸1份,苏维埃机关收到2份,军事委员会收到2份,乡执行委员会收到2份,邮电机关收到1份,工厂委员会收到1份,社会保障局收到1份。他说:“从这些片断的材料中可以作出什么样的结论呢?我认为我们党纲中的一句话就是结论,即‘……目前只是采取最初步骤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13〕意思是,由于目前的工作体现为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初步骤”,即各方面的工作刚刚开始或开始后不久,报纸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情有可原。

综上所述,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列宁科学地向社会主义社會过渡的思想包括这些内容:苏俄完成过渡的任务指进入没有阶级和阶级差别的社会状态,对于苏俄来说这是一个无比困难的、长时期的任务,以行政手段和立法手段强行加快其过程只会造成挫折和损失;它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任务,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它“刚”处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初级阶段”,完成过渡的任务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当时它的措施只是意味着采取“最初步骤”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二、关于列宁试图利用“军事共产主义”的作用使苏俄“顺势”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观点

在中国学术界,大多数人持这样的观点:在国内战争时期,列宁试图利用“军事共产主义”的作用,使苏俄“顺势”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如《历史性的飞跃——列宁后期思想探索》一书中提出:“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行,是战争造成的特别困难的环境和直接过渡思想双重影响的产物。”“列宁和俄共(布)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战胜饥荒,赢得战争,而且是把它作为保卫和发展十月革命的成果,作为‘争取深刻而重要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作为‘顺势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尝试。”〔14〕《新编苏联史》提出:“在人们的主观认识上,包括列宁在内的俄共(布)领导人物在内,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践正巧和人们头脑中的固有的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相吻合。既然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是意味着剥夺剥夺者,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取消商品经济和货币流通,苏维埃俄国在战时环境下做到了这些,于是,许多人不自不觉地把这些政策和措施看作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简捷道路。”〔15〕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长编》(第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概论》,在相关的章节也阐述了与上述观点大致相同的观点。

上述著作在表明相关观点时,使用的论据一是国内战争时期列宁为俄共(布)八大起草并为俄共(布)八大通过的新党纲中的相关话语。如有的著作写道:在这份由列宁起草的党纲中写道,苏维埃政权当前的任务,在经济方面是“坚持不懈地把已经开始并已基本上完成的对资产阶级的剥夺进行到底,把生产资料和流通资料变为苏维埃共和国的财产”;在分配方面,“是坚定不移地继续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在货币方面,“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取消货币”〔16〕。显然在作者的思想上,列宁主张完全地剥夺资本家的财产和建立公有制(国有制),主张取消贸易和进行产品分配,主张取消货币,足以证明他主张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或者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因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也是公有制的和没有商品交换以及货币的。这些著作使用的论据之二,是列宁在国内战争结束后在评论战时共产主义措施时所说的话。如有的著作写道:列宁在回顾国内战争时期的经验教训的时候,多次讲到这一点;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节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17〕。在作者的思想上,列宁这里所说的“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列宁和俄共(布)试图马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错误。

其一,需要讨论的是,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是否有“顺势”而成的机会,是否有“简捷道路”可以选择。所谓“顺势”,即顺便、顺带、捎带的意思。“顺势”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指顺便、捎带着建立了共产主义社会。所谓“简捷道路”,指不复杂的、不艰难的、轻快而近便的道路。在人类历史上,社会形态的更替特别是以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是一个无比艰巨的任务,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这场革命和完成这个任务,不可能有顺势的机会和简捷的道路。早在1918年春,列宁在有关文章中论及苏俄无产阶级已经在着手建设新制度时说:“一个社会主义政党能够做到大体上完成夺取政权和镇压剥削者的事业,能够做到直接着手管理任务,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第一次。我们应该不愧为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这个最困难的(也是最能收效的)任务的人。”〔18〕这里他说苏俄无产阶级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完成最困难的任务,从而指明这个任务的难度是史无前例的。同年7月,他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困难时说:“我再说一遍,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在一帆风顺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在没有地主和资本家的疯狂反抗的条件下实现。”“所以我们说,不应该按照旧的方式来解决,不论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拉着车子前进,上山,而不让车子后退滚下山来。”〔19〕这里他生动地指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如同拉着车子攀登高山一样,必须奋力向上,克服千难万险,才可成功登顶。否则车子会后退并滚下山去。1920年2月,列宁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到苏维埃政权要利用暂时的和平喘息时机发展经济时说:“在社会生活急剧过渡和急剧转变的时候,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要估计到各种过渡的特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者应怎样进行斗争,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并且早已解决了。怎样设想一个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也不困难。这也已经解决了。但是,怎样实际地从旧的、习惯了的、大家都熟悉的资本主义向新的、还没有产生的、没有牢固基础的社会主义过渡,却是一个最困难的任务。这一过渡搞得好也需要许多年。”〔20〕这里他再次强调向前进、建设和建成社会主义是最困难的任务,搞得好也需要许多年,即认为企图迅速完成这一任务是不现实的。总之,在列宁的文献里,只能看到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以及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困难”任务的话语及思想。不能设想在他的思想上,完成这个任务有“顺势”的机会或者有“简捷道路”可以选择。

其二,需要讨论的是,“顺势”过渡和选择“简捷道路”的观点同上文所述列宁几部重要著作中的思想是否处于矛盾之中。如上文所述,列宁在重要著作《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中提出,苏俄完成过渡的任务指进入没有阶级和阶级差别的社会状态,对于苏俄来说这是一个无比困难的、长时期的任务,以行政手段和立法手段强行加快其过程只会造成挫折和损失。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成就和困难》的著作中提出,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任务,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列宁在名著《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提出,苏俄“刚”处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初级阶段”,完成过渡的任务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苏俄当前实施的措施只是它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采取的“最初步骤”。上述列宁的著作均产生于国内战争时期。它十分肯定地指明,苏俄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任务,十分艰难,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需要几十年,即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目前它处于过渡的“初级阶段”,它所采取的措施只是过渡的“最初步骤”。这是列宁在科学著作中阐述的科学思想。如果人们对上述列宁的著作中有上述思想确认不疑,如果人们对上述列宁思想的科学性确认不疑,那么何谈列宁在这一时期形成“顺势”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何谈他形成了选择“简捷道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还需要指出一个事实,即在列宁的思想上,社会主义社会的建成即社会主义的胜利,不是一个国家可以完成的任务,特别是俄国作为一个落后国家不可能一个国家完成这一任务。〔21〕列宁领导发动十月革命的战略思想,是以俄国革命推动西方各国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使西方先于俄国走向社会主义胜利,然后俄国无产阶级在“西方社会主义”的帮助和支持下,走向社会主义的胜利。在上述《苏维埃政权的成就和困难》的著作中,列宁仍然强调了这一思想。他说:“要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彻底的最终的胜利,单靠俄国一国是不行的,這至少需要一切先进国家或者哪怕几个先进大国的无产阶级取得胜利。只有在那个时候,我们才能满怀信心地说:无产阶级的事业胜利了,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即推翻资本主义的目的达到了。”〔22〕这里他所说“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彻底的最终的胜利”,指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在他的思想上,达到这一目的,单靠俄国一个国家不行,需要几个先进大国无产阶级的共同努力。可是只有达到这一目的,才可以说无产阶级事业取得了胜利。仅从推翻资本主义统治的目的看,由于资本统治的国际联系,也需要几个先进大国无产阶级的共同努力。只有几个先进大国的资本统治被推翻,俄国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统治的斗争才能说真正取得了胜利。因此,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按照列宁的思想,一个国家特别是像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决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即建成没有阶级和阶级差别、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没有国家和国家机器的社会主义社会。如果人们确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持有这一理论的话,如果人们认可或接受这一理论的话,那么人们完全可以知道,苏俄“顺势”过渡或者以“简捷道路”过渡,无论“顺势”的“势”有多么强大,无论“简捷道路”上有多大的优越性和可靠性,它都不可能完成过渡的任务,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因为这个任务不是一个国家可以完成的任务。需要指明的是,人们在思考和讨论社会主义胜利问题时,往往受另一个历史事实和另一个理论的引导,即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的事实和斯大林关于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引导。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一个国家是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苏联的历史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可是人们忘记了或者没有考虑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思想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可以说两者不是同一个东西。用一个国家可以建成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的事实,不能证明一个国家可以建成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思想上的社会主义社会。

其三,需要讨论的是,列宁1919年初起草的《俄共(布)纲领草案》和当时俄共(布)八大通过的《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纲领》能否证明列宁产生了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措施使苏俄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俄共(布)八大通过的纲领,在阐述党的经济政策时指出:“坚持不懈地把已经开始并已在主要方面基本上完成的对资产阶级的剥夺,把变生产资料和流通手段为苏维埃共和国的财产即全体劳动者的公共财产的工作继续下去并进行到底。”〔23〕这方面的内容在列宁起草的纲领草案中也有反映。它体现了列宁关于继续推进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国有化的思想和主张。纲领中还提出:“在分配方面,苏维埃政权现时的任务是坚定不移地继续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目的是把全体居民组织到统一的消费公社网中,这种公社能把整个分配机构严格地集中起来,最迅速、最有计划、最节省、用最少的劳动来分配一切必需品。”〔24〕这方面内容同样在列宁起草的纲领草案中有反映。它体现列宁关于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居民分配生活资料的思想和主张。有的著作正是以上述俄共(布)纲领中的这些内容为依据,断言列宁形成了以战时共产主义措施为“简捷道路”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25〕。

作为对上述观点的回应,笔者认为,首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当时俄共(布)纲领对苏俄所处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和阐述。如同本文前面曾经援引过的,俄共(布)纲领提出:苏维埃政权力求使任何劳动的报酬一律平等,力求实现完全的共产主义,但在目前“只是采取最初步骤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候,不能给自己提出立刻实现这种平等的任务。这一论断的意思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需要经过一个很长的过渡阶段,苏俄采取的措施只是这个阶段的“最初步骤”,也就是说,苏俄只是刚刚进入这个阶段,以后的路程还会很长。纲领中还提出:“俄共考虑到小农经济还将长时存在,因此力求实现旨在提高农民经济生产率的一系列办法。”〔26〕接着提出了一系列的办法,如调整农民使用的土地,消除土地零星插花和狭长的现象;供给农民改良后的种子和化肥;改进农民的牲畜品种;由国营修理厂给农民修理农具,等等。值得指出的是,他说在苏俄“小农经济还将长期存在”。这说明在他的思想上,苏俄短期不可能达到或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纲领中还提出:“在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初期,共产主义的产品生产和分配还未完全组织起来,因此消灭货币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居民中的资产阶级分子能够继续利用仍是私人财产的纸币来投机、发财和掠夺劳动者。俄共将依靠银行国有化,竭力实行一系列扩大非现金结算范围、为消灭货币作准备的办法,如必须把货币存入人民银行,实行使用收支手册,以支票及短期领物证代替货币,等等。”〔27〕虽然从这里不能得出列宁是否持立即消灭货币思想的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認为苏俄尚处于“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初期”。所谓初期,即开始后不久的时期,以后还有很长的时间和很远的道路。显然,整体把握俄共(布)纲领的内容,它认为苏俄尚处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初期”,它采取的措施只是过渡的“最初步骤”,由于小农经济还将“长时存在”所以它短时间内难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既然如此,提出列宁和俄共(布)希望采取“简捷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是不符合实际的。

列宁主张继续推进工业企业国有化是党的工作适应战争形势的思想,不是立即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有化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已经消亡,更无所谓国有化企业,但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或途径。无产阶级在掌握政权以后,先通过国有化的手段“剥夺剥夺者”,将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变为无产阶级国家所有的企业,然后进一步将其转变为全社会占有的企业。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显然,将国有化和国有制看成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曾经提出银行国有化和大工业企业国有化的主张,十月革命后即开展了国有化的工作。到1918年春,苏俄已经完成了银行业、交通运输业和大工业企业国有化的任务。可是,在当时列宁的思想上,国有化只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实现社会主义没有关系〔28〕。列宁甚至说过:“实行土地国有化、把一切银行和资本家的辛迪加收归国有或至少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立刻加以监督等等措施,决不是‘实施社会主义。应当绝对坚持实现这些措施,并尽量用革命方法来实现。这些措施只是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在经济上完全可以实现。”〔29〕这里所谓国有化不是实施社会主义,指进行国有化不表示俄国马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它只是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步骤”。在经过了一个一个“步骤”以后,俄国才有可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在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之后,苏俄才正式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所谓“国有化只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意思是这样的:十月革命胜利时,列宁领导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计划对私营企业采取“工人监督”的措施,即由企业内的工人组织对企业的生产和分配过程进行监督,对资本家的活动进行一定的制约,而不要求或者说反对剥夺资本家的财产,或者说反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国有制(公有制)。可是有些资本家不接受“工人监督”的措施,造成企业停工停产,以此反抗和破坏苏维埃政权的政策。在此背景下,列宁和俄共(布)从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的目的出发,决定对反抗和破坏苏维埃政权政策的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国有化。而且到1918年4月,列宁在提出必须转变党和国家工作重心时说,必须暂时停止国有化,把“工人监督”的工作提到首要地位〔30〕。可以这样看,在国内战争爆发前,列宁领导进行国有化,一方面对银行、交通运输业和对国计民生意义十分重大的那些企业进行了国有化。他这样做是借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因为在19世纪末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这样做的。另一方面对那些反抗和破坏苏维埃政权政策的资本主义企业进行了国有化,这样做是为了打击资本家的破坏活动和巩固苏维埃政权。上述两个方面的实践均具有加强苏维埃国家对经济和生产的控制以及有序地组织经济建设的意义。当时列宁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这样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后,严峻的政治军事形势带来紧张的经济与生产的形势。苏维埃政权必须加快生产和产生较多的战争物资和生活资料,满足国内战争的需要。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加强苏维埃政权对经济和生产的领导力和控制力。显然做到这一点的有效办法是加速推进国有化,由无产阶级国家直接领导企业和直接组织生产,即根据国内战争的需要来组织生产。否则由私营企业主组织生产的话,只可能根据他们争得更多利润的目的来安排生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俄共(布)八大通过的党纲反映了加速国有化的内容,并要求把这个工作进行到底。根据国内战争爆发以前列宁领导国有化其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事实,根据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曾面临被颠覆危险的事实,根据俄共(布)八大通过的党纲整体意思是确认苏俄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它的措施只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最初步骤”、它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任务的事实,可以确认它关于加速国有化的条文,目的在于使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能够直接领导和组织生产,从而促进生产、支持进行国内战争以及有力地巩固苏维埃政权。

俄共(布)党纲中关于取消贸易、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产品分配、把全体居民组织到统一的消费公社网中的条文,不是列宁和俄共(布)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措施,不体現他们具有立即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在国内战争爆发以前,甚至在十月革命以前,俄国即面临着饥荒的威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已经出现了饥荒。1917年2月,俄国城市的工人在“给我们面包!面包!面包!”的口号下,发动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的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后,力图消除饥荒,于同年3月25日开始实行政府粮食垄断,不允许私人买卖粮食,以固定的价格收购和出售粮食,同时大大提高工业品的价格〔31〕。可是饥荒的问题仍未解决。十月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饥荒对苏俄的威胁依然存在。列宁和苏维埃政权对此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如,1918年1月,列宁起草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草案,提出:全国公民都必须参加当地的消费合作社,每个消费合作社除采购和分配产品外,还要负责当地产品的销售;现有的消费合作社一律国有化,并且必须接受当地的所有居民入社;由消费合作社设立若干供给委员会,由有关的供给委员会出具证明才可以购买和运输消费品,否则将没收全部财产,并判处监禁和强迫劳动〔32〕。该法令所体现的是在饥荒威胁的情况下有组织、有计划分配消费品的思想。同年5月,苏维埃政府颁布了粮食专卖法令,严禁粮食私人买卖。1919年1月,苏维埃政府颁布关于粮食征集制(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将自己以及家庭成员消费必需粮食以外的粮食出售给国家,国家以固定价格向农民征购,凡拒绝向国家出售粮食并隐藏粮食者,一经发现没收全部财产并逮捕法办。苏维埃政权将征集到的粮食一部分运送战场前线,一部分运送消费合作社,由消费合作社分配给居民消费。1919年3月,列宁就搞好消费品的分配起草“关于消费公社的提纲”,其中强调:“由于粮食状况困难,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使国家免于饥饿和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物力。”〔33〕还提出如下要求:建立统一的粮食分配机构,要使资本主义制度下建立的消费合作社不被破坏和抛弃,使其成为新的粮食分配机构的基础;由消费合作社支配和统一所有的店铺;有的消费者按地区编入一个店铺,要强制编入,马上编入;统一以后的消费机关叫“消费公社”。人们不难看出,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关于有组织、有计划地分配消费品的思想,是战时条件下的产物,是饥荒威胁背景下的产物。从列宁前后起草的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草案和关于消费公社的提纲看,他都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制度下建立起来的消费合作社,尽管这些合作社是由资本家本人或者由他们的代理人主持工作的。而且消费合作社的建立以及工作过程带有强制性的特点。如法令草案中提出,如果没有供给委员会出具的证明而购买并运输消费品的,没收其全部财产并判处监禁。关于消费公社的提纲中规定,要将全体居民按地区编入相关的店铺,要强制编入和马上编入。显然这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或者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思想。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具有其高级阶段一样的特征,即它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强制性与这个自由人的“联合体”是格格不入的。而它恰恰体现出战争时期的特点或者说非常时期的特点。

其四,需要讨论的是,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错误的评论,能否证明他曾经试图利用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措施使苏俄很快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在反思以前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34〕“当时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军事任务突然压来,由于共和国在帝国主义战争结束时似乎已经陷于绝境,由于这一些和其他一些情况,我们犯了错误:决定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当时我们认定,农民将遵照余粮收集制交出我们所需数量的粮食,我们则把这些粮食分配给各个工厂,这样,我们就是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了。 ”〔35〕列宁文献中类似这样的话语共有九段,上述两段比较典型,所以笔者抄录此两段话语作代表来进行研究。

这两段话语中“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是什么意思?显然这是列宁对国内战争时期已经采取过的措施的描述。这样必须回看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所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实际上是众所周知的。一是粮食征集制。如前所述,苏维埃政权1918年5月宣布实行粮食垄断和专卖,禁止私人买卖粮食,由国家政权机关以固定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征购粮食。1919年1月又颁布法令,规定农民必须将本人以及家庭成员消费必需粮食以外的粮食全部出售给国家,对隐藏粮食或进行粮食投机的人进行严厉打击。二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居民分配消费品。建立消费公社,将居民按地区编入有关的消费公社及店铺。由消费公社及店铺将有限的消费品平均地分配给居民。三是工商业企业国有化。1918年6月,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加速大工业企业国有化。到1918年底,工业国有化的任务已经完成。此后又颁布法令,规定凡有机械动力并雇工5人以上的企业、无机械动力但雇工10人以上的企业均国有化。四是普遍劳动义务制。1918年颁布有关法令,实行劳动义务制,要求社会闲散劳动力参加公益劳动。1920年1月又颁布法令,要求加强对普遍劳动义务制的领导,对逃避义务劳动、撤离职守、故意破坏劳动工具、组织工作粗心大意者送交人民法庭治罪。上述这些措施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居民分配消费品,未经过商品交换或者说取消了商品交换,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费品分配的原则。工业企业国有化,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是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而不是国有制)。劳动义务制是不计报酬的劳动,同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劳动的原则相一致。由于苏维埃政权采取了上述措施,所以可以称其为“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也可以称其为“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也正是由于此,列宁才有上述话语,即他承认当时苏维埃政权的实践等于“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等于“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列宁说“我们犯了错误”“我们错了”,在于他认识到,实施上述措施是有错误的。因为无论是粮食征集制,还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居民分配消费品、快速推进国有化、劳动义务制,都超越了苏俄的客观条件,违背了人民的心愿,不同程度地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在列宁的思想上,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措施的错误就在于此。

值得指出的是,苏维埃政权实施上述措施与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共同之处。上述措施的根本特点,一是强制性。粮食征集制具有强制性地对农民收购粮食的特点。有组织、有計划地对居民分配消费品的措施,具有强制性地建立消费公社并将居民编入消费公社、对于非消费公社购买粮食和运送粮食进行打击的特点。加快工业企业国有化的措施,具有强制性要求资本家接受国有化措施的特点。普遍劳动义务制,具有迫使闲散人员参与生产劳动、惩罚逃避劳动者的特点。二是困苦性。实施上述措施,是因为苏维埃政权面临十分困难的局面。实施上述措施特别是实行粮食征集制,加剧了农民生活的困苦。1919年三、四月间,苏俄城市职工的面包消费量是每人每天0.6磅〔36〕,1920年莫斯科的工人的工资收入只等于他实际消费标准的8-20%〔37〕。农民的生活更是处于饥寒交迫之中。战时共产主义措施的上述两个特点,即强制性特点和困苦性特点,相悖于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可以看出,当时苏俄的社会状况完全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或者共产主义社会。对此,作为俄共(布)和苏维埃国家领导人的列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列宁,是不会不知道和不懂得的。或者说,他怎么会将战时共产主义措施与理想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混淆在一起,他怎么会将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措施的错误等同于他们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错误呢?他怎么会产生利用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措施的机会使苏俄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呢?

从列宁话语的字义上看,他说我们犯了错误——试图“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试图“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可以领会它的真意。在他的思想上,错误在于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在于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这说明,在他的思想上,错误不在于试图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只在于实行了貌似共产主义原则的“生产和分配”。这种生产和分配就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生产和分配”,也就是战时共产主义措施。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列宁话语的意思是,我们犯了错误,实行了貌似共产主义原则的战时共产主义措施。

三、结语

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坚持科学地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他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中提出: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任务指进入没有阶级和阶级差别的社会状态,对于苏俄来说这是一个无比困难的、长时期的任务,以行政手段和立法手段强行加快其过程只会造成挫折和损失。他在《苏维埃政权的成就和困难》的著作中提出,苏俄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任务,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他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提出,苏俄“刚”处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初级阶段”,完成过渡的任务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过渡的过程中,无产阶级的工作只能很长期、很缓慢、很谨慎地进行。

在中国学术界,大多数人持这样的观点:在国内战争时期,列宁试图利用军事共产主义的作用,使苏俄“顺势”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或者他试图找到一条“简捷道路”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笔者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社会形态的更替特别是以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是一个无比艰巨的任务,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这场革命和完成这个任务,不可能有“顺势”的机会和“简捷道路”可选择。

俄共(布)八大通过的党纲,表达了列宁继续推进工业企业国有化的思想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居民分配生活资料的思想,但这是列宁关于党的工作适应战争形势的思想,不是立即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

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错误的评论——我们试图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我们试图“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表示列宁承认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实施貌似共产主义原则的战时共产主义措施而犯了错误。

苏维埃政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措施与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共同之处。战时共产主义措施的一个特点是强制性,另一个特点是困苦性。由此可见,当时苏俄的社会状况完全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或者共产主义社会。对此,作为俄共(布)和苏维埃国家领导人的列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列宁,是不会不知道和不懂得的。他没有也不会将战时共产主义措施与理想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混淆在一起,没有也不会将苏维埃政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措施的错误等同于他们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错误。

〔参考文献〕

〔1〕〔2〕〔3〕〔11〕 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74,275,275,19.

〔4〕〔5〕〔6〕〔9〕〔10〕〔22〕〔23〕〔24〕〔26〕〔27〕 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8,49,50,89,163-164,36,414,419,418,420.

〔7〕〔8〕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4,24.

〔12〕〔20〕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7,120.

〔13〕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37.

〔14〕杨承顺,南俊英,车有道.历史性的飞跃——列宁后期思想探索〔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75.

〔15〕〔17〕〔25〕〔37〕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新编苏联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58-59,59,59,67.

〔16〕〔36〕许俊基,周尚文.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长编:第3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140-141,135.

〔18〕〔19〕〔30〕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5,472,159.

〔21〕俞良早.对社会主义史上一个迷案的透视——关于所谓一国或数国社会主义首先胜利的理论〔J〕.江汉论坛,2018,(4);俞良早.恩格斯晚年关于俄国革命与西方革命“互相补充”的思想及对1917年俄国革命的影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3).

〔28〕俞良早.关于列宁国有化思想的历史考察〔J〕.东欧中亚研究,1999,(2).

〔29〕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67.

〔31〕姚海.俄国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社,2013:244.

〔32〕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16-217.

〔33〕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13.

〔34〕〔35〕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87,193.

【责任编辑:刘彦武】

猜你喜欢

列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拉美有多少“列宁”?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纪念列宁
最后的岁月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