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社会主义出发点是“现实的人”的几点讨论

2020-05-25奚广庆

党政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

奚广庆

〔摘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和发展思想的理解存在重大失误,表现在机械认识“现实的人”,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界定坠入人道主义和空想主义;片面理解人类解放学说,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设想思想教义化、形式化、模板化。我们应深刻反思人道主义把社会主义引入全面垮塌的历史悲剧,对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发展学说要加强研究和科学认识,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本质;人道主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20)03-0074-05

近期,读到同仁“以现实的人”作为社会主义出发点以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文论。〔1〕笔者已经年迈,无力进行这样宏大的研究,但十分关注和热心这样的探索。这里依据唯物史观,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发展学说、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等方面,提出几点粗陋的看法,以供交流讨论。

在评估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进退得失之中,提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进而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结合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与发展的学说,对深化和推进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一种有意义的学术研究尝试。

不过我们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设想的思想形成表明,他们关于“现实的人”“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都是唯物史观的范畴。他们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发展的学说,是依据唯物史观,在总结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指导和鼓舞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争取解放、发展、自由、幸福进行斗争的强大理论武器。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他们认为,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坚持以具体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出发点来解释历史、认识社会,阐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表现这一矛盾的复杂斗争,在阶级社会中不断开展的阶级斗争,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依据唯物史观,他们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阐明了现代工人阶级解放世界的历史使命及其条件、进程和一般目的,创立了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运动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的,以现代工人阶级的解放运动为社会基础的。“现实的人”“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都不能理解为笼统的、没有分化、没有差别的抽象的人,而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条件、社会实践、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归根到底,还是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为出发点。我们既不能把它们和人、人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地位等抽象概念混同,也不能够把“为了一切人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这些抽象的概念,作为社会主义的出发点,贴上马克思主义的标签,阉割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和发展的学说。否则,这会使科学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化、人本主义化,使现代社会主义变革偏离正确的轨道。

一些论者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来认识和评价现实社会主义,批评和剖析现实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和错误,阐明改革创新。可是脱离了唯物史观,以人为出发点,不懂得衡量历史进步与人的发展的根本尺度,只能是社会生产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教育的发展变革。面对20世纪社会主义的世界性多样化多谱系的现实发展,面对东方国家人民争取独立解放自由发展历史运动的这种新形态,他们不理解、不认识,错误地认为,东方不发达社会主义,形成于“传统的、东方式的小农社会”,“缺少社会革命所需要的过程和动力”;认为这种东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小农业“不文明”社会模式及其文化的必然反映。这就把东方不发达国家人民,高举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发展的旗帜,波澜壮阔开展的争取独立解放自由发展的伟大历史运动,从实践和理论上根本否定掉了。这表明,以人为出发点,不能够深刻理解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的历史运动。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大理论失误,不是忽视以现实的人作为社会主义的出发点,而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设想思想教义化、形式化、模板化。这也表现在对马克思、恩格斯人类解放发展的学说理解上。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发展学说在东方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伟大成果,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里找不到。于是有人把以人作为出发点作为公式,《共产党宣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观点,被界定为对共产主义总本质的揭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仅仅揭示了社会主义部分本质。这样,“社会主义本质”这个邓小平总结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刻回答社会主义“时代之问”而做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独创性理论,被理解为一种人本主义的思想。

其实,把《共产党宣言》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套到以人为出发点上,解读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形成与发展中是没有根据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多次谈到自由人联合体,但是没有“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他明确认定,“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没有说《共产党宣言》阐明了共产主义的本质,而认为《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是: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就是说,“自由人联合体”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命题,不能够作出人本主义的理解。1894年1月意大利人朱·卡内帕请求恩格斯为1894年3月起在日内瓦出版的周刊《新纪元》找一段題词,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但丁曾说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旧纪元。恩格斯在给他的回信中写道,“我打算从马克思的著作中给你找出一则您所期望的题词。我认为,马克思是当代唯一能够和伟大的佛罗伦萨人相提并论的社会主义者。但是,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要用几句话来概括未来新时代的精神,而又不坠入空想主义或者流于空泛辞藻,几乎是不可能的”〔2〕。恩格斯明确指出,这段论述体现了“未来新时代的精神”,没有说体现了共产主义本质。他还特别指明,理解这段论述,要防止“坠入空想主义或者流入空泛辞藻”。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对社会主义的科学界定是:“现代社会主义力图实现的变革,简言之就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以及通过消灭一切阶级差别来建立新的社会组织。”〔3〕可见,把《共产党宣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这个论述,理解成以人作为出发点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不是有坠入人道主义和空想主义的空泛辞藻之嫌。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形成于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在历史上起过巨大进步作用的思潮。最初形态是人文主义,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呼喊尊重“人性”、“人的尊严”、人的“自由意志”,提倡世俗教育和科学知识等等,勇敢地反对中世纪的封建神学,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成为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一面鲜明的旗帜。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阐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时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揭示了工人阶级解放世界的历史使命,批判地研究与吸取历史变革时代人道主义思潮的积极成分,扬弃并超越人道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工人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的伟大学说。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潮,在当代欧美发达国家不断地传播与发展,在社会政治界、学术界、科技界、文艺界、企业界等都有较大的影响。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先后形成的罗马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弗朗索瓦·佩鲁的新发展观、阿马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的理论以及各种绿色的运动和绿色的团体甚至政党,都对人的生存与发展,对人类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认识和方略,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社会运动。世界著名企业家、科技发明家比尔·盖茨,就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他运用自己的资金建立基金会,开展慈善活动,为世界各地许多贫苦的人们提供广泛的资助和救济,具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得到积极的称赞。他公开批评发达国家的企业家,置广大贫苦人们的生存、贫困、病痛、发展于不顾,投巨资为富人研制长寿的药物。这些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改良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是我们推进人类解放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的同盟者。我们应当关注与研究他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成果,吸取一切有益的思想和经验,开展各种方式的积极合作。

但是西方的发展主义作为一种西方中心论历史观,对俄罗斯、中国和东方国家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东方国家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出发,探索国家发展与变革新道路,是不理解的甚至蔑视的。比如佩里的发展主义理论,当然有需要研究与吸取的有益的东西。但是,他指责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开拓有民族特色的解放与发展理论和实践,是对马克思及其相关思想遗产的误读,是什么“马克思思想的退化现象”“肤浅的简化主义”。他们对东方不发达社会主义这种曲解,我们应当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发展的学说,做出理论上的回应,全面阐明社会主义的发展观。

我们研究与认识现代人类发展战略,不能够拘泥西方中心论史观,必须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人类解放发展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与现实危机表明,欧洲资本主义文明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正在陷入困境与衰落。在全球化、信息化、金融化时代,资本主义制度使人们完全屈从于毫无个性的金融机构和信息网络的权力,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已经发展到信息拜物教、金融拜物教,资本主义制度本性决定它无法消除资本异化和資本奴役,解决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文化危机、生态危机、精神危机。人类社会发展表明,文化是历史的最深刻的、最基础的、最自由的有机组成部分。资本主义的全面危机根本上是一种文明衰落。马克思主义关于全人类解放发展的思想与实践,是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弘扬人类优秀文化的最重大成果。以自由人联合体为最高目标、坚持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独具超越资本主义的文化优势,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地逻辑地走向全新文明。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一些文稿的发表,西方马克思主义曾广泛开展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自由、发展思想的研究,形成了不少的思潮与学派。但是他们并没能把人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人类解放事业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并没能开辟劳动人民争取解放斗争的新局面。

到了五、六十年代,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的讨论中,一些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批评斯大林的集权专制体制时,也进行过很多研究和阐述,形成了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思潮。波兰马克思主义研究家亚当·沙夫1965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个人》一书,对人道的社会主义作了相当系统的阐述。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彻底的人道主义、战斗的人道主义、完整的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解放每一个人,从而解放整个社会;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并没有许诺任何空想的天堂,而要致力消除人类不幸的现存社会原因。我们重视他们钟情于社会主义的探究精神,但是他们脱离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把人道主义思想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的救命稻草是不可取的。实践表明,他们没能为现实社会主义的改革创新、摆脱困境,开拓出一条崭新的成功道路。

这种思潮,在苏联共产党内,自赫鲁晓夫改革起就广泛流行起来,发展到八十年代,戈尔巴乔夫上台,提出改革新思维,形成了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系统理论与纲领。虽然他们描绘了十分美妙的前景,但是残酷的现实是存在了七十多年的苏联社会主义完全崩溃,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不但要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彻底失败的教训,也要深刻反思与铭记人道主义使社会主义全面垮塌的历史悲剧。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进退得失表明,对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发展学说我们需要加强研究、科学认识和不断发展。20世纪在苏联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解中,片面地突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而忽视人类解放自由发展的学说。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思想解放、实践开拓、理论创新。新时期,中国人全面总结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成果,把马克思主义界定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发展的科学。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科学的深刻的阐释,“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界定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5〕这就把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类解放自由发展学说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工人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世界历史性事业的中国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与全面发展学说在当代中国的不断丰富与发展。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学界就开展了关于“人是马克思主义出发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深刻研究与广泛讨论。胡乔木同志1984年发表的重要文章《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确立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崭新范畴,阐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伦理原则、道德规范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明了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重大意义与历史任务。

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人类解放自由发展学说在当代中国,取得重大发展。2001年,江泽民同志依据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阐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中国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2003年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在中國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而系统地阐明,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振兴、为世界谋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上,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韦定广.以人为出发点:理论回归与实践超越〔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2019,(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0-73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2.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4,295,539.

〔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责任编辑:刘彦武】

猜你喜欢

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
孙犁:中国乡村人道主义作家(评论)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跟踪导练(一)5
浅述人道主义干涉的概念及特征
国际法中的人道主义干涉浅析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人道主义援助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