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散文教学策略

2020-05-25吴晓洁

课外语文·上 2020年5期
关键词:散文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摘要】散文是一种美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所有文体中最能展现主体性的一种文体,但是越来越多的语文课却将这种文体上得很不“美”,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散文教学策略不当造成的。语文课中的散文教学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策略呢?主要有:抓文眼,寻线索;品语言,明手法;赏情感,悟哲理。这三点便是我们在以后语文教学中应该使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散文;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0057-01

【本文著录格式】吴晓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散文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20,19(13):57,59.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是主体性最强的文体,这种文体最能展示作者的人格,也最靠近作者的情感。除了真挚的情感,散文还有优美的语言、恰当的修辞以及美妙的意境,因而深受学生喜爱。面对这样一种文体,往往读起来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教师讲解完之后,那种美感便不复存在了。那么,对于语文教学中的散文教学,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呢?

首先是抓文眼,寻线索。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由此,散文的结构形式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这就造成了散文形式的多姿多彩和散文写作思路的洒脱灵活,但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也给散文阅读带来了麻烦。所以抓住文章文眼,寻找文章线索,也就成了散文教学的首要步骤。那么什么是文眼呢?文眼就是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文眼”就是提示文章中心的字眼,通过它就能看到文章的中心。“文眼”是理清文章的脉络、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找文章的“文眼”呢?第一,文眼往往有很强的概括力,找出文章的总结构,就容易找出文眼了。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中那句“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便是《故都的秋》中最具概括力的一句话,可以说是文章的文眼。因为这“清”“静”“悲凉”正是故都的秋的特色,是北平的秋在作者心里的感觉,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这所有的一切皆围绕故都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一感情基调来写,所以这一句有很强的概括力,是文章的文眼。第二,文章的文眼往往出现在文章的中心段落中,找出文章中的中心段落,就很容易找出文章的文眼。中心段落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中,有的在篇末。如巴金《小狗包弟》一文的中心段落是最后一段,文眼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我怀念包弟,我想对它表示歉意”。首先作者描写的对象是包弟,作者要怀念表达忏悔的对象也是包弟,并且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忏悔表达歉意的。《小狗包弟》的文眼在篇末的最后一句,前文所叙之事皆为这最后一句做铺垫与引导。所以这种方法也不愧为一种好的寻找文眼的方法。第三,抓感情的凝聚点。每篇文章作者在写作时会将感情凝聚在文中的某一处,就是所谓的感情的凝聚点,尤其是散文。这一点是感情的铺展,找到了这一点,就是找到了文章的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反映了作者淡淡的哀愁。作者的这一淡淡的哀愁,从篇首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中就已经显露出来了。作者的感情也正凝聚在这一点上,这便是全文的文眼。以上介绍了三种从散文中找到文眼的方式。散文教学的第一步是抓文眼,寻线索。找到了文章的文眼后,便可根据文章的文眼寻找线索。

然后需要做的是品语言,明手法。散文对文章的结构要求最低,但和其他文学形式相比较,散文对作者运用语言的能力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内在韵律、节奏、情调,只有依靠出色的语言才能表达出来。所有优美的散文,语言是极其精美的,散文的语言特别讲究用词的简洁、精炼和准确。如《荷塘月色》第一段“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中的“带”这一字,就值得玩味,这与全文宁静气氛相一致,同时道出了自己淡淡的忧愁,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文章呈现的这种主客观情境,蕴含“轻柔”而“随意”的双重意味。爱子即将入睡,妻子正“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容不得发出任何响动。在讲解散文时,不要忽视景物描写。比如在《故都的秋》中,作者选取秋叶、秋雨、秋虫、落蕊、月光等院落街巷的寻常景物,对这些景物的描写细腻却不拖泥带水,一句一景。正是这些细腻而独特的感受,忧郁而优美的情怀,恐怕只有郁达夫这样一个具有平民倾向又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读书人才能体验到,才能表达得细腻而深刻。通过对景物描写的分析,可以捕捉到郁达夫的深切情感。最后我们还要对散文的修辞格、句式和词语的选择与搭配,以及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等内容进行分析与理解。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中,作者有叙述,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多种表达方式交替出现,并且在艺术手法上则有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等特点。在修辞上,有烘托、对照、复沓以及排比等特点。在句式和词语的选择和搭配上,也有一定的特点。以上则是我在散文教学中要进行的第二个环节,即品语言,明手法。

最后在散文教学中要进行的一步,即赏情感,悟哲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这样说过:“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为文之本源也。”披文以入情,作者在写作文章之前,一定是有自己的情感在其中的,想要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那份情感。而散文又是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文学样式,这种文学样式之所以最能够展示作者的人格,就是因为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完全通过这种文体表达出来,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赏析作者情感的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部分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特殊经历与情感,体现知人论世的教学方式。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作者是比较著名的作家,那么对他的经历就要先介绍,如果所学文章的作者是普通作家,那么对他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的介绍就可以放在后面。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一下朱自清和朱自清父亲的关系。朱自清有一个后妈,朱父是一个专横的人。五四时期,朱自清受五四文化影响,对封建家长制反感抵触,和父亲抵抗。朱自清在年轻时曾离家出走,那时的父子关系几乎断绝。对于朱自清的离家出走,朱父并没有真的和朱自清断绝父子关系,而是仍旧关心他。在父亲丧母失业后,朱自清的父亲在那样的情况下仍然关心着他,去车站送他。父亲不在时,朱自清忏悔自己没有对父亲尽孝道。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朱自清写下了《背影》一文。在知道了这样一个背景知识后,再读《背影》,就不难发现为什么只是一次简单的送别,在朱自清笔下却让人读了会这般感动,为什么这篇《背影》能感动上千万的读者。正是由于有這样的一种情感在其中,所以才能深深打动我们。

以上便是对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的策略浅谈。此外,我们在散文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几点:首先,朗读教学法的充分利用,这对渲染气氛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可以采用比较阅读法(同类比较或者异类比较)。最后,成熟作家的优秀散文可增加风格感的培养和个性化的把握。基于以上,相信在散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所借鉴与引导。

参考文献

[1]王世群.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与实践[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2]郭晋芳.《荷塘月色》词语品味点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10).

猜你喜欢

散文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