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愿意,做这样的人

2020-05-25林晟煜

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白衣普通人背影

林晟煜

2020年,农历庚子年,春,上演了一场新年档电影,被迫参演的主角是十四亿人。整座城整座城地封锁,见到人似见到异物,远远就相互避开又各自各匆匆远去。

每个人悄无声息地在用自己的力量,维护这个城市固有的秩序。

第一次,听到街道卡车箱的音响里传出的注意事项。一遍家乡方言,一遍普通汉语,反复循环交替着。我儿时听过修鞋或是剪头发的喊卖,听过卖冰糖葫芦或是麦芽糖的敲声,听过收旧报纸或是纸盒的吆喝。越是长大,越觉着这种走街串巷的声音听着安心、舒坦。可是,这次,每早八点出现的注意事项,总让人心神不宁,备加慌乱。

空荡荡了一整座的城!

数据目前是稳增了。确诊人数、疑似病例、治愈人数、死亡人数……在手机屏幕有每天跳动的数据,揪着心。我开始看每日新闻,开始关注平日里不会关注的科学医学频道。“非典”那年,我刚刚出生。偶尔从过来人口中听到点故事,竟是觉得大有意趣。后来,听闻并阅读毕淑敏的《花冠病毒》,才恍然大悟其中的痛彻心扉。“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必将多次交锋,谁胜谁负,尚是未知之数。”谁也不会料到,这下一战来得如此迅捷又悄无声息。

大年了,鞭炮和烟花前,却是这般噩耗。新型冠状病毒,似乎是再现了一遍17年前,那个不平静的春天。街道再也看不到人群。想要逃离,这个传说喧嚣的城市,它却表现得异常安宁。喇叭声只是偶尔可闻的声响。我们无法厌烦城市的嘈杂了,也无法厌倦人群的密集拥堵了,我们连嫌这个城的缘由,都找不着了。

突然很爱它,很爱我们的这个家。

雨落,或是阳光烈,却变得与我们无关。再也无法打动我们的心情,脚步被遏制了,像困于囚笼。出门,似往鬼门关走一遭,看似波澜不惊,却不知外面的恶魔病毒正暗打算盘,仿佛有戴着花冠儿的小鬼用着浑身的针刺,一针一针地抽刺。恍惚间,那心率显示仪“嘀嘀嘀”地渐变平稳,连成直线。那边上精通医技的白衣,还在挣扎,还在按压,使出浑身的劲儿。病床一直在颤动,不管如何动静,病人早已一动不动。白衣似乎天然地具有了佛和上帝的某些属性,似乎他们有必要救活众生的职责。

听过白岩松的演讲,“每一个医生都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自己的委屈,有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己的挣扎和抱怨,他们是普通人”。生命,的的确确最后一刻是从“白衣”手里逝去的。也确实,病人的离世或抢救无效对于“白衣”,是家常便饭——难道他们不会有任何平常人的惋惜和痛哭嗎?

微博上有一则小日记:一位高烧40度的患者在医院内等候多时,因病人太多,医护人员无法及时治疗,患者家属着急之余,打翻了护士放登记本子的小桌子,开始大闹。往下再拉,微博下面有许多热议,有人在指责医护人员的不负责和冷漠,有人在同情并鼓励患者。

我顿时感到一丝由下涌上的眼泪。这么多评论中,竟没有一条站在医护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么多的患病者,一家医院,有限的床位和紧缺的医护人员——哪是他们不想治你,是他们也无能为力。有人评论,这是道德问题,关乎医德。那么,在大数据下之下,用个体解决问题,这便是有道德吗?还是要提到白岩松的言语,“不能指望我们的医生都是圣人之心,道德归根到底是由外在的环境和制度决定的。若环境和制度是糟糕的,好人也即变成坏人”。从古到今,顾全大局一直是民族传统。而医者这个行业,是踏踏实实落实到位的。

医护者,不仅有技愈人,更有德有情操。突然看到有一则是在场其他患者的回复:这么多闹院和看热闹的人。有一名患者只是默默弯腰捡起在地上的所有单子,跟那个闹者说了句,我烧得比你高,我也没轮到。瞬间,所有人都闭上了嘴。

这个社会上,会有人理解这背后的点滴和情感,但我更贪婪希望的,是所有人的理解。直接与死亡接触的,是他们。我愿意做站在危险第一线的人,我愿意做护卫我们家的使者,我更愿意做像医护人员这样无私付出的人。不用谣言去稀释真相,只用勇气杀死恐慌,用坚定克服困难。

我们都是普通人,当有些人披上了那件白色的长大褂,就有了圣洁的寓意,更愿他们内心一片清静,无杂念,也无困扰和担忧,只是一心治人治病。

我们在苍穹下呼吸着同一片空气,总有人要为我们冲锋。我想,为何不能是我们?

从小,大人就常常问:“你长大后想做什么样的人呢?”现在,我很肯定地回答:“我愿意做——这样的人。”

当我们回想起这场战争,最常浮现的画面是什么?很多人的答案是:背影。那些身穿防护服,背上写着名字的背影。这些逆行者的背影,让我们安心、暖心、开心。记住这些背影,我们才能走得更自在,更自由……

猜你喜欢

白衣普通人背影
主题:背影里的爱
普通人的梦
向这些普通人致敬
普通人拜登
背影
白衣英雄赞歌
白衣战士出征歌
吕蒙白衣渡江
背影
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