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临界CO2萃取牡丹籽粕多酚工艺及其抗氧化性评价

2020-05-25顾仁勇陈晓娟

中国粮油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夹带清除率牡丹

顾仁勇 陈晓娟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吉首 416000)

牡丹籽为毛茛科芍药属灌木牡丹的种子,含油量高达30%,并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1],是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新木本油料资源。牡丹籽油于2011年被我国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进一步促进了牡丹籽油产业的快速发展。牡丹籽粕是牡丹籽制油后的主要副产物,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及多糖、黄酮类化合物、单萜苷类、多酚等功能活性物质[2,3],因而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植物多酚类物质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降血压、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清除体内自由基等生理和药理活性[4-6],成为研究热点。多酚类物质提取主要有溶剂提取、金属离子沉淀、树脂分离法和超临界萃取等方法[7-10]。目前牡丹籽粕多酚的提取仅有溶剂提取的报道[11],单纯的溶剂浸提提取率较低,通常需要微波或超声波辅助以提高提取效率。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萃取高效、产品性质稳定等优点,在植物多酚的提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用于牡丹籽粕多酚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鲜有报道。另外,由于多酚类物质分子极性强,在CO2流体中的溶解度相对较低,添加乙醇等极性夹带剂能有效提高对酚类的溶解能力,从而提高萃取效果。

本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牡丹籽粕多酚,重点探讨了夹带剂、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优化了工艺参数,并测定了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可为牡丹籽粕多酚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料与试剂

牡丹籽粕:湖南优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福林-酚试剂(BR,1.0 mol/L);没食子酸标准品;DPPH;ABTS;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HA121-50-01超临界CO2萃取装置;F1-130药物粉碎机;YZF-6250L真空干燥箱。

1.3 方法

1.3.1 超临界CO2萃取牡丹籽粕多酚

牡丹籽粕真空干燥至含水量10%左右,粉碎,控制粉末粒度为80目[12]。称粉料200 g,装入萃取罐,按原料:夹带剂(g/mL)=1∶1.2的量加入乙醇夹带剂240 mL,浸润30 min[13],超临界萃取2.5 h,收集萃取产物。按公式计算多酚提取量:

1.3.2 多酚含量测定1.3.2.1 标准曲线绘制[14]

配制质量浓度为2.0、4.0、6.0、8.0、10.0、12.0 mg/100 mL的没食子酸标准品溶液,各取1.0 mL分别加入6支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5 mol/L的福林-酚试剂4.0 mL,再依次加入质量分数12.0%的Na2CO3溶液5.0 mL,静置2 h,于765 nm波长处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得吸光度(A)与没食子酸质量浓度(C)与的线性方程:A=1.004 3C-0.058(R2=0.997 5),用于样品中多酚含量测定。

1.3.2.2 产品多酚含量测定

取提取物样品1.0 mL,加蒸馏水稀释使其质量浓度处于标准曲线的有效浓度范围,吸取1.0 mL稀释液,加入比色管,如标准曲线测定方法处理,于765 nm波长处测吸光度,重复3次,带入回归方程计算多酚含量。

1.3.3 萃取条件优化实验

选取乙醇(夹带剂)体积分数(50%、60%、70%、80%、90%)、萃取温度(40、45、50、55、60 ℃)和萃取压力(20、25、30、35、40 MPa)3个因素的变量水平,进行单因素实验,以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初步优选萃取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设计对乙醇(夹带剂)体积分数、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3个条件组合进行优选。实验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因素水平表

1.3.4 抗氧化实验1.3.4.1 DPPH·清除能力

参考文献[15]方法略改动,配制不同质量浓度牡丹籽粕多酚溶液,各取2.0 mL,加入0.1 mmol/L的DPPH乙醇溶液2.0 mL,充分混合,室温下避光反应30 min,517 nm波长处测吸光度A1。按此法以等体积无水乙醇代替多酚溶液,测吸光度A2;以等体积无水乙醇代替DPPH溶液,测吸光度A3。以VC为参照,每组重复3次。计算DPPH·清除率。

1.3.4.2 ABTS+·清除能力

参考文献[16]方法略改动,将7 mmol/mL的ABTS原液与2.45 mmol/L过硫酸钾溶液等体积混合,常温避光反应12~16 h,使用前用无水乙醇稀释,使ABTS溶液在734nm处吸光值为(0.7±0.02)。取牡丹籽粕多酚提取液0.2 mL与2.4 mL ABTS溶液充分混匀,避光反应6 min,在734 nm处测吸光度A1,以无水乙醇代替多酚提取液测吸光度A。以VC为参照,每组重复3次。计算ABTS+·清除率。

1.3.5 数据处理

采用Minitab16进行数据的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采用Design-Expert 8.05进行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实验结果

2.1.1 乙醇(夹带剂)体积分数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萃取温度50 ℃、萃取压力30 MPa,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50%、60%、70%、80%、90%时牡丹籽粕多酚提取量见图1。

注: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余同。图1 乙醇体积分数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由图1可见,乙醇体积分数由50%逐步增加至80%时,多酚提取量由10.72 mg/g逐步提高至18.44 mg/g,提升效果显著(P<0.05),并达到最大值。酚类分子极性大,加入乙醇等极性夹带剂能提升CO2流体对酚类的溶解能力,利于萃取[17,18]。乙醇体积分数大于80%,提取量反而有所降低,这可能是体积分数过大的夹带剂也会使超临界流体密度降低,而影响酚类的提取。因此,乙醇体积分数最佳为80%。

2.1.2 萃取温度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图2 萃取温度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乙醇体积分数80%、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分别为40、45、50、55、60 ℃时牡丹籽粕多酚提取量见图2。萃取温度由40 ℃逐步增大至50 ℃时,多酚提取量由12.86 mg/g逐步提高至18.43 mg/g,提升效果显著(P<0.05),并达到最大值;温度继续由50 ℃增至60 ℃,提取量反而显著降低(P<0.05)。温度升高一方面可增大被萃取物质的扩散系数而提高提取量,同时也会降低CO2和夹带剂密度,使被萃取物质溶解度降低而降低萃取效果[17,18]。因此,选择萃取温度为50 ℃。

2.1.3 萃取压力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乙醇体积分数80%、萃取温度50 ℃,萃取压力分别为20、25、30、35、40 MPa时牡丹籽粕多酚提取量见图3。萃取压力由20 MPa逐步增大至30 MPa时,多酚提取量由13.23 mg/g逐步提高至18.47 mg/g,提升效果显著(P<0.05),并达到最大值;压力继续增大时,提取量反而显著降低(P<0.05)。萃取压力升高,CO2流体密度增大,增加多酚类物质的溶解及缩短分子间的传质距离,利于萃取;但压力过高,溶质的扩散系数减小,传质阻力增大,导致提取量降低[17,18]。因此,最优萃取压力为30 MPa。

图3 萃取压力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2.2 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

2.2.1 实验方案及结果

依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优化乙醇(夹带剂)体积分数、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3个条件。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响应面实验设计及结果

2.2.2 方差分析

对表2中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得牡丹籽粕多酚提取量(Y)与各因素回归方程:

Y=18.22+0.53A+0.88B+0.74C+0.16AB-0.46AC-0.71BC-0.62A2-0.93B2-0.42C2

表3 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

图4各因素交互作用的响应面

据方差分析结果可判断,因素A(乙醇体积分数)、B(萃取温度)、C(萃取压力)对提取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二次项A2、B2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C2存在显著影响(P<0.05),表明各因素对提取量存在显著的曲线效应;因素交互项AC、BC对提取量影响极显著(P<0.01),AB影响不显著(P>0.05),表明因素AC、BC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效应,AB间无交互效应;由F值可判断,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乙醇(夹带剂)体积分数。

2.2.3 响应面分析

3个因素间交互作用响应面及等高线图见图4。响应面图中某因素图形变化坡度大,等高线密集,则表明该因素对响应值影响大;等高线接近椭圆表明两因素交互影响大,接近圆形表示交互效应小[19]。

由图4a可见,响应面图中沿萃取压力方向图形坡度更为陡峭,等高线变化更加密集,表明萃取压力的影响大于乙醇体积分数,对多酚提取量贡献更大;等高线接近椭圆,表明乙醇体积分数和萃取压力间交互效应明显。同理,图4b中萃取温度的影响大于萃取压力,对多酚提取量的贡献更大,萃取温度与萃取压力间交互效应明显;图4c中,萃取温度对提取量的影响和贡献大于乙醇体积分数,等高线近圆形,表示两因素交互效应不明显。

2.2.4 最优萃取条件的预测及验证

利用回归方程预测牡丹籽粕多酚最优萃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3.34%、萃取温度51.76 ℃、萃取压力31.97 MPa,预测多酚提取量为18.61 mg/g。为了便于实际操作,将提取条件调整为:乙醇体积分数83%、萃取温度52 ℃、萃取压力32 MPa,以此条件进行验证实验,重复3次,提取量平均值18.58 mg/g,与预测值接近,表明回归方程可靠,所得最优萃取条件可用于牡丹籽粕多酚的提取。

2.3 抗氧化实验结果

2.3.1 DPPH·清除实验结果

配制质量浓度30、60、90、120、150 μg/mL的牡丹籽粕多酚及VC溶液,测定其对DPPH·清除率,结果见图5。在质量浓度30~150 μg/mL范围内,牡丹籽粕多酚对DPPH·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清除率由13.3%显著增强至56.1%(P<0.05)。质量浓度30~60 μg/mL间,同质量浓度下牡丹籽粕多酚与VC对DPPH·的清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质量浓度大于90 μg/mL时,同质量浓度下牡丹籽粕多酚对DPPH·的清除率显著强于VC(P<0.05),且两者清除率的差异随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大。

分析表明牡丹籽粕多酚和VC质量浓度与DPPH·的清除率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P<0.01,R2分别为0.982 6、0.986 2),表明两者抗氧化活性均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利用回归方程计算抑制率为50%时牡丹籽粕多酚和VC的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128.22 μg/mL和147.72 μg/mL,也表明牡丹籽粕多酚对DPPH·的清除能力显著强于VC(P<0.05)。

图5 牡丹籽粕多酚对DPPH·的清除率

2.3.2 ABTS+·清除实验结果

配制质量浓度30、60、90、120、150 μg/mL的牡丹籽粕多酚及VC溶液,测定其对ABTS+·清除率,结果见图6。在质量浓度30~150 μg/mL范围内,牡丹籽粕多酚对ABTS+·表现出良好的清除能力,且随质量浓度的增大清除率由25.1%显著增强至64.2%(P<0.05)。同质量浓度下牡丹籽粕多酚对ABTS+·的清除率显著强于VC(P<0.05),且两者清除率的差值随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大。

图6 牡丹籽粕多酚对ABTS+·的清除率

分析表明牡丹籽粕多酚和VC质量浓度与ABTS+·清除率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P<0.01,R2分别为0.996 0、0.993 6),表明两者抗氧化活性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利用回归方程计算牡丹籽粕多酚和VC对ABTS+·的IC50分别为109.18 μg/mL和142.66 μg/mL,也表明牡丹籽粕多酚对对ABTS+·的清除能力显著强于VC(P<0.05)。

3 结论

超临界萃取牡丹籽粕多酚最优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3%、萃取温度52 ℃、萃取压力32 MPa,此条件下提取量为18.58 mg/g。在超临界CO2萃取牡丹籽粕多酚工艺条件中,萃取温度与萃取压力、乙醇(夹带剂)体积分数与萃取压力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合理优化参数有利于提高牡丹籽粕多酚的提取量及产品的稳定性。牡丹籽粕多酚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均显著强于VC。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适用于牡丹籽粕多酚的提取,牡丹籽粕多酚可作为天然抗氧化活性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开发利用。

猜你喜欢

夹带清除率牡丹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脉石矿物在细粒煤浮选过程的夹带回收特性研究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脉石矿物在细粒煤浮选过程的夹带回收特性研究
“三不够”牡丹节
赏牡丹
豆清液不同超滤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混合气体加热器结焦浅析
血乳酸清除率和血清降钙素原清除率对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南国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