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效果分析

2020-05-25陈桃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医中药神经功能血流

陈桃红

脑梗死恢复期是指患有脑梗死疾病的患者在疾病发作后2 周~6 个月阶段,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有着极大不良影响[1]。以往临床主要使用西药进行治疗,但效果不理想。作者认为可采用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为分析该治疗方法的具体效果,选取92 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对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7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92 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6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22 例;年龄43~76 岁,平均年龄(51.14±8.29)岁。实验组男25 例,女21 例;年龄42~76 岁,平均年龄(51.21±8.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患者血塞通注射液(必康制药江苏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2020671)10 ml 与250 ml 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滴注,1 次/d。实验组患者接受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具体包括:①药物:桃仁10 g、黄芪30 g、当归9 g、地龙10 g、川芎9 g、赤芍12 g、牛膝12 g、枳壳9 g、红花5 g、柴胡6 g、灸甘草6 g。水煎服,取400 ml 汤汁,早晚各服用1 次,1 剂/d。②针灸:颞三针、舌三针、四神聪、肩三针、曲地、外关、合谷、风市、足三里、三阴交与太冲等。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留针30 min,1 次/d。③按摩推拿:小海穴、合谷穴、太冲穴、肩井穴、风府穴、足三里穴、丰隆穴、手三里穴等,使用抖、按、搓、揉等手法对上述穴位进行推拿。两组均连续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判定标准[2]:患者可正常行走,可完全生活自理,判定为治愈;患者具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其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比治疗前降低范围在46%~89%,判定为显效;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其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比治疗前降低范围在18%~45%,判定为缓解;患者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需要照顾,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缓解)/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脑血流指标。③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测量[3]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强。④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症状积分进行对比,总分为5 分,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的症状越轻。⑤采用神经功能缺损度量表[4]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越低提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脑血流指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口眼歪斜积分、半身不遂积分、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口眼歪斜积分、半身不遂积分、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脑血流指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脑血流指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脑梗死属于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后2 周~6 个月为恢复期,即脑梗死恢复期,该阶段患者会出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

脑梗死疾病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群体,受到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该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影响加剧,受到临床的重点关注。以往临床对该疾病主要采用西药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作者认为可采用中医进行治疗,中医认为该疾病属于中风范畴,治疗应以通络化瘀、活血益气为原则。本次研究中使用的中医治疗方案为综合治疗,包括中药治疗、针灸与推拿,研究使用的中药中重用黄芪补气以促血行,使祛瘀而不伤正;桃仁具有祛瘀活血的效果;当归具有通经止痛、补血活血的效果;川芎具有止痛祛风、行气活血的效果;赤芍具有散瘀凉血的效果;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的效果;牛膝具有通经活血、止痛的效果;枳壳具有宽中理气的效果;红花具有化瘀活血的效果;柴胡具有抗炎解热的效果;甘草可以调和诸药。可起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神经系统的作用[5]。针灸与推拿则可以对患者的血液循环起到改善与促进作用,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早恢复正常。为分析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使用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的具体效果,作者进行对比研究,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李自华[6]的研究结果类似,提示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的有效性。治疗后,两组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陈庚[7]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可改善患者的脑血流与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两组口眼歪斜积分、半身不遂积分、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申斌[8]的研究结果符合,提示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可改善患者的症状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使用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其脑血流指标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改善,临床症状显著缓解,且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应在临床积极推广。

猜你喜欢

中医中药神经功能血流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踝套牵引加夹板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效果观察
舒缓疗护中医药疗法的研究进展和思考
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胁痛施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