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sCD40L、sLOX-1在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患者的机制
2020-05-25李永星王琰吴清华赵亚娟胡亚民
李永星,王琰,吴清华,赵亚娟,胡亚民
冠状动脉慢血流主要指患者在冠状动脉(冠脉)不存在狭窄、痉挛、扩张及其余器质性心脏疾病的情况下,经冠脉造影检查有血流速度变慢的表现,此类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机率较大。报道显示有80%~90%的冠脉慢血流患者会出现反复心绞痛症状,并呈急性期加重,患者口服硝酸甘油后心绞痛缓解不明显,发作期间无明显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此类型心绞痛则被称作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1,2]。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现今研究多认为炎症反应、冠脉内皮功能不全、氧化应激等占据着重要作用[3]。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是一种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成员,其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在冠脉粥样硬化心脏疾病中的作用已被临床研究证实[4]。但关于其在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患者的作用报道较少。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LOX-1)是一种Ⅱ型糖蛋白,广泛表达于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内皮功能不全、氧化应激等生理病理过程,LOX-1跨膜的结构域可被水解为可溶性LOX-1(sLOX-1),通过检测sLOX-1可反映LOX-1的表达情况[5]。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sCD40L、sLOX-1在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变化和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月~2019年7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组,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6]:由于反复胸痛、心前区、左上肢疼痛等临床症状就诊,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症状无明显缓解,接受冠脉造影检查显示不存在冠脉狭窄、痉挛、扩张等表现,校正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检查显示血流帧数>27帧,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无明显升高。所有患者均给予双联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根据心绞痛疗效判断分为2组:56例预后良好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和24例预后不良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无改善或增加)。另选择同期冠脉造影正常60例患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造影过程中为窦性心律,无心律不齐表现;②年龄40~75岁;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既往未接受过经皮冠脉介入手术(PCI);②合并冠脉夹层、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等;③心脏节律异常,如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④合并急慢性炎症、感染性疾病;⑤合并肝、肾、肺等器质功能障碍;⑥Ⅱ型糖尿病;⑦合并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⑧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⑨资料不完整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方法收集两组受试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和饮酒等,并收集两组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8 ml,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外周血后储存于-80℃冰箱中,一部分样本行常规生化及抗氧化指标检查,使用Hitach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胱抑素C(Cys C)和髓过氧化物酶(MPO)。
1.2.1 外周血sCD40L、sLOX-1检查取另一部分静脉血样本3 ml,严格按试剂盒要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检测血清sCD40L、sLOX-1,步骤如下:设定检测孔、标准孔、空白孔,将血清样本稀释10倍后,加入检测孔中,并在标准品孔、空白孔中加入蒸馏水,置于室温下行2 h孵育,充分洗涤,加入四甲基联苯胺室温显色10 min,显色终止后,在450 nm波长处读取OD值,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外周血sCD40L、sLOX-1的表达。sCD40L、sLOX-1试剂盒均购自美国Cloud-Clone公司。
1.2.2 冠脉造影检查两组在冠脉造影前给予常规治疗,使用Gibson等[7]提供的方式,平均血流帧数=(前降支血流帧数+回旋支血流帧数+右冠血流帧数)/3,前降支血管的血流帧数为矫正血流帧数。
1.3 统计学分析以SPSS 18.0软件包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性别、年龄、BMI、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FBG、TC、TG、HDL-C、LDL-C、Cys C和MP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外周血sCD40L、sLOX-1、平均矫正TIMI血流帧数比较观察组外周血sCD40L、sLOX-1、平均矫正TIMI血流帧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表2)。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s)
注:BMI:体质指数;FBG:空腹血糖;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ys C:胱抑素C; MPO:髓过氧化物酶;吸烟:每天吸卷烟≥1支,连续或累计≥6个月;饮酒:饮酒史≥5年,乙醇量>40 g/d
项目 观察组 对照组 t/χ2值 P值例数(例) 80 60 - -男:女 55:25 37:23 0.764 0.382年龄(岁) 60.59±7.41 59.72±8.20 0.657 0.512 BMI(kg/m2) 24.13±2.86 24.04±2.91 0.183 0.855高血压(n,%) 36(45.00) 30(50.00) 0.344 0.558高血脂(n,%) 27(33.75) 18(30.00) 0.221 0.638吸烟(n,%) 43(53.75) 31(51.67) 0.060 0.807饮酒(n,%) 25(31.25) 23(38.33) 0.764 0.382 FBG(mmol/L) 5.47±0.64 5.56±0.60 0.846 0.399 TC(mmol/L) 4.61±0.59 4.54±0.63 0.675 0.501 TG(mmol/L) 1.82±0.27 1.86±0.24 0.909 0.365 HDL-C(mmol/L) 1.18±0.20 1.21±0.19 0.897 0.371 LDL-C(mmol/L) 2.72±0.34 2.65±0.38 1.267 0.207 Cys C(mg/L) 1.56±0.36 1.62±0.95 0.268 0.605 MPO(mg/L) 30.69±6.98 31.57±8.12 0.473 0.473
表2 两组外周血sCD40L、sLOX-1、平均矫正TIMI血流帧数比较(±s)
表2 两组外周血sCD40L、sLOX-1、平均矫正TIMI血流帧数比较(±s)
注:sCD40L: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LOX-1:可溶性LOX-1
平均矫正TIMI血流帧数(帧)观察组 80 14.73±2.12 1.43±0.20 34.38±3.22对照组 60 5.35±1.20 0.55±0.10 14.93±2.36 t值 30.758 31.258 39.491 P值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例)sCD40L(ng/ml)sLOX-1(ng/ml)
2.3 不同预后的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sCD40L、sLOX-1、平均矫正TIMI血流帧数水平的比较预后良好组外周血sCD40L、sLOX-1、平均矫正TIMI血流帧数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均<0.05)(表3)。
2.4 外周血sCD40L、sLOX-1和平均矫正TIMI血流帧数的相关性分析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sCD40L、sLOX-1和平均矫正TIMI血流帧数均呈正相关(r=0.899、0.904,P均<0.05)。
2.5 外周血sCD40L、sLOX-1和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发生的Logistic分析将X1=sCD40L、X2=sLOX-1和X3=平均矫正TIMI血流帧数作为自变量,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作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sCD40L、sLOX-1是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4)。
表3 不同预后的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sCD40L、sLOX-1水平的比较(±s)
表3 不同预后的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sCD40L、sLOX-1水平的比较(±s)
注:sCD40L: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LOX-1:可溶性LOX-1
平均矫正TIMI血流帧数(帧)预后良好组 56 11.25±2.01 1.23±0.68 33.81±2.69预后不良组 24 22.85±4.95 1.90±0.98 35.71±5.29 t值 224.403 12.256 4.542 P值 0.000 0.001 0.036组别 例数(例)sCD40L(ng/ml)sLOX-1(ng/ml)
表4 外周血sCD40L、sLOX-1和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发生的Logistic分析
3 讨论
随着冠脉介入技术的进步,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早期预测该病的发生风险在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显得极为重要。针对冠脉慢血流现象的发病机制中,既往提出血小板功能失调、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冠脉小血管闭塞、血管舒张因子、收缩因子及炎症因子失衡等各类假说[8-11]。
sCD40L是炎症反应过程中重要的信号传导因子,存在于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等细胞中。徐文等[12]报道,sCD40L与受体结合可启动下游转录因子,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大量细胞粘附分子(ICAM-1)、E-选择素等,血管发生慢性炎症反应,促使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报道显示,sCD40L可作为冠脉易损斑块的预测指标[13]。本研究显示,在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sCD40L的表达高于冠脉造影正常患者,是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外周血sCD40L和平均矫正TIMI血流帧数均显著增高,推测sCD40L可通过促进单核细胞粘附,加速血管内皮炎症进展,对冠脉血流速度产生不利影响。
LOX-1是一种由ox-LDL受体1(OLR1)基因编码组成的II型糖蛋白,通过其特殊结构和下游的活性分析发生特异性结合参与着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LOX-1和配体结合可刺激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分泌产生泡沫细胞,加重冠脉内皮损伤[14]。且LOX-1对各类粘附分子、炎症因子均具有诱导作用,促进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粘附和聚集[15]。LOX-1位于细胞外的结构域可被水解成sLOX-1并在血液中释放,使其具备血生物标记物的基本条件,本研究显示,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中患者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外周血sLOX-1越高的患者发生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的机率可能越高,与预后良好组比,预后不良组外周血sLOX-1和平均矫正TIMI血流帧数均显著增高,Logistic分析也显示外周血sLOX-1是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和平均矫正TIMI血流帧数之间呈正相关,LOX-1的增加可介导炎症刺激、粘附分子聚集、激活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损伤和其功能发生紊乱等一系列,促使了冠脉慢血流的形成和进展。
综上,外周血sCD40L、sLOX-1在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患者表达升高,可能通过加重血管炎症、内皮损伤等途径参与疾病发生发展,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动态检测外周血sCD40L、sLOX-1可辅助判断患者的病情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