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辅助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联合DC-CIK治疗胃癌及对血清CA19-9、SRF的影响

2020-05-25杨晓晔豆发福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亚群复发率胃癌

杨晓晔,豆发福,李 恒

(三二〇一医院胃肠外科,陕西 汉中 723000)

中晚期胃癌(gastric cancer)患者术后复发率高,同时预后较差[1]。近年来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如DC-CIK细胞输注疗法可以改善接受化疗治疗的胃癌效果和预后[2],但是国内极少关于DC-CIK疗法联合全胃切除术的治疗的研究。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具有帮助诊断恶性肿瘤、帮助判断患者肿瘤严重程度,具有帮助判断胃癌预后的作用[3]。血清应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与肿瘤的血管生成、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有关[4],但是否与胃癌发病有关,报道尚较少。本研究拟探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联合DC-CIK细胞输注疗法对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检测和分析其对血清CA19-9和组织中SRF的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间于本院进行诊断治疗的胃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7例,女33例,年龄40~75岁。将以上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DC-CIK治疗,每组45例。

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39~74岁,平均(59.32±3.95)岁,TNM分期Ⅱ期19例,Ⅲ期26例;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39~74岁,平均(58.67±4.03)岁,TNM分期Ⅱ期17例,Ⅲ期2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在18~75岁之间;(2)经病理学检测确诊为胃癌并且符合可接受全胃切除术治疗的标准[5];(3)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4)资料完整;(5)签署临床研究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非首次确诊且为原发性胃癌;(2)合并其他原发性肿瘤;(3)接受过放疗、化疗等治疗;(4)合并其他脏器或消化系统严重疾病;(5)合并免疫系统疾病。

1.3 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

建立治疗小组,均由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师组成,两组患者均由治疗小组完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接受,患者采取平卧位,进行全身麻醉,行脐孔穿刺,建立人工气腹压,术中患者的气腹压维持在2.0 kPa之间。经脐孔置入10 mm套管针与镜头,探查腹腔,于腹腔外侧下左侧腋前线肋缘下2 cm处作主切口和辅助操作孔,之后置入器械。分别于患者的脐横线交点偏上2 cm、右侧前线肋缘下2 cm处、右侧锁骨中线2 cm处分别做3个规格为5 mm的辅操作孔,采取超声刀将胃结肠韧带、大网膜、脾胃韧带切断,使相关动静脉游离,同时依次切断肝胃韧带以及胃部右动静脉,直到全胃游离,探查腹腔并明确肿瘤的相关情况,行D2淋巴结清扫。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的区域清扫主要是将结肠系膜前叶包膜剥离,将胃幽门上小网膜及胃体大弯网膜的血管及韧带进行分离,再对胃大弯脾门处、胃幽门上小网膜处、胃窦幽门下、胃体大弯网膜处、胰腺上缘淋巴结数目进行清扫。腹部正中作长约6~8 cm辅助切口,进入腹腔内,将十二指肠残端切断,进行远端胃切除操作,并采取毕Ⅰ/Ⅱ式吻合术。清洗腹腔后置入引流管,关闭腹腔结束手术。

1.4 DC-CIK细胞免疫细胞的制备

通过参考文献[6]制备DC细胞核CIK细胞。在术前抽取外周全血100 mL,经梯度离心分离单核细胞,将细胞在RPMI 1640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条件为于37 ℃,5%的CO2,培养相关试剂购自GIBCO公司(USA)。在培养的第一天在培养基中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75 ng/m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50 ng/mL),在第四天加入肿瘤抗原(40 μg/mL)在第5天加入肿瘤坏死因子(TNF-α,50 mg/mL),在第7天收获抗原负载成熟的DC细胞。收集非贴壁细胞并将细胞稀释为1×106个/mL,加入γ-干扰素(1000 U/m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1 000 U/mL),并每隔3天加入rhIL-2(2 500 U/mL),在第10天和第12天收获CIK细胞。所有细胞均经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并在注射前进行病毒、细菌、真菌和支原体检测为阴性。在术后第一个疗程腹股沟淋巴结周围区皮下注射DC-CIK细胞,每次不少于1×1010个细胞,12天为一个疗程,进行2~3个疗程。

1.5 T细胞亚群的测定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10 mL,其中5 mL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以及CD4+/CD8+。流式细胞仪为美国Becton Dickerson,SanJose,使用公司配套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书方法操作;

1.6 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组织SRF蛋白的表达

简略步骤: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采集胃标本,裂解细胞后,在12 000 rpm,4 ℃下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使用BCA方法绘制标准曲线以确定蛋白质浓度。使用10%的SDS-PAGE凝胶并用于电泳,电泳后使用PVDF膜进行转膜(Bio-Rad,USA)并在室温下用5%无脂牛奶封闭2h。加入一抗室温震荡2 h,后在4 ℃孵育过夜,加入二抗,室温下孵育1.5~2 h,使用ECL试剂(Huiying,Shanghai,China)进行化学发光检测。使用GAPDH作为内参。相关试剂均购买于美国Abcam公司。

1.7 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CA19-9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检测血清中CA19-9的浓度,将5 mL标本离心取上层血清,该试剂盒购自Cusabio Biotech Co.,Ltd。(中国武汉)。根据说明书加入酶标记试剂和显色剂,并通过加入终止溶液终止反应。通过使用酶标仪(Model 680,Bio-Rad,USA)测定450 nm处的光密度。

1.8 观察临床疗效

两组治疗后根据RECIST标准评价肿瘤结果,包括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稳定(stable disease,SD)、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并计算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CR+PR)/总例数×100%。

1.9 复发率及其不良反应

在治疗期间关注患者手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及时处理;使用电话随访的方式观察术后6个月和第12个月复发率和了解术后不良反应。

1.10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计数资料以%来表示,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组间两两比较使用t检验,统计结果以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的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治疗OR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相比,aP<0.05(n=45)

2.2 两组T细胞亚群比较

术前三组的T细胞亚群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后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观察组的CD3+、CD4+以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T细胞亚群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aP<0.05(n=45)

2.3 两组血清CA 19-9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CA 19-9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CA 19-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CA 19-9比较 (U/mL)

与对照组相比,aP<0.05(n=45)

2.4 两组组织SRF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组织SRF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组织SRF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组织SRF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aP<0.05(n=45)

2.5 两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无高热、胸闷、过敏和休克等不良反应出现,有5例低热,经物理降温治疗后恢复,并出现1例一过性寒战,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差异(P>0.05)。在治疗后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 (例,%)

与对照组相比,aP<0.05(n=45)

3 讨 论

肿瘤的过继细胞免疫治疗(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ACI)主要是利用DC细胞和CIK细胞等对肿瘤进行治疗,是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过往研究结果显示DC-CIK胃癌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和预后[7-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治疗ORR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高热、胸闷、过敏和休克等不良反应出现,有5例低热,经物理降温治疗后恢复,并出现1例一过性寒战,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差异。在治疗后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单核细胞可通过体外通过GM-CSF等诱导胃DC细胞,DC细胞作为最主要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可通过呈递肿瘤抗原诱导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从实现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11]。而CIK细胞则会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实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DC细胞与CIK细胞同时输注具有更好的抗肿瘤作用[12]。等研究也显示DC-CIK疗法可有效提高接受化疗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延长生存期[13]。等研究结果也显示DC-CIK可以调节T细胞亚群,提高预后[14]。这提示DC-CIK联合腹腔镜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可减少术后的复发率,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研究认为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肿瘤细胞也存在免疫逃逸机制,使肿瘤免于被机体清除[15]。并且胃癌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这也会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不但会影响肿瘤的复发,也会影响预后[16]。CA19-9是较为敏感的胃癌的标志因子,许多研究已经表明CA19-9不但可以反映胃癌的严重程度,还可以对预后进行判断[1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三组的T细胞亚群分布无显著差异,术后1个月后均显著改善,术后观察组的CD3+、CD4+以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血清CA 19-9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CA 19-9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DC-CIK方法可显著的提高胃癌患者的免疫能力,并提高预后。SRF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参与肿瘤生长和转移的蛋白,研究表明胃癌组织中的SR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并且SRF可以调节E-cadherin以及β-catenin等的水平调节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过程。本次的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前两组组织SRF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显著降低,治疗后观察组的组织SRF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DC-CIK可能通过抑制SRF蛋白水平,降低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从而减少胃癌的术后复发率,提高预后。

综上所述,腹腔镜辅助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联合DC-CIK对胃癌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可抑制CA19-9、SRF水平。

猜你喜欢

亚群复发率胃癌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CD11b和CD27定义人类NK细胞新亚群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