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体育课堂中渗透美育
2020-05-24韦国富
【摘 要】本文分析体育活动中美育的特点,论述在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体育课堂中渗透美育的必要性及做法,提出从身体之美、运动之美、层次之美、文化之美和行為之美五方面渗透美育的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职体育 课堂教学 民族地区 美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2-0157-03
体育课是一种以身体活动为形式培养学生健康体质、健美体态和意志品质的不可或缺的教育活动,与其他学科一同担负着德育、智育及美育等方面职责。体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学校的体育亦然,都具有教育教学特征。体育活动中的美育以艺术美和现实美的方式把体育运动变得更加富有生机、丰富多彩,以美的节奏、美的旋律和美的形象去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陶冶学生的品格情操,从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美育。然而长期以来,教师更多注重的是体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体质中的教育价值,而忽视了在德育、智育和美育中的价值。体育体现的是一种形体美、运动美和行为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中职体育课堂中渗透美育,是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现实需求。
一、在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体育课堂中渗透美育的必要性
其一,体育中美的体现是队列的整齐美、中长跑中的速度美和坚韧美、体操中的协调美和音律美、武术中的力度美和节奏美、球类中的技巧美和敏捷美等,能让人从内心感受到“健”与“美”的风采,只有在课堂上将美育体现出来,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并享受到体育所具有的独特美。
其二,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渠道,是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美育渗透的重要场所,传统的“单一式”体育教学模式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能跑多快、跳多高、举多重等体能方面的要求,而忽视了美育。学校体育既要育体,也要育心。将美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实现“寓美于教,寓教于乐”,能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审美体验和积极情感,进而激发体育运动兴趣,培育审美能力。
二、在民族地区中职体育课堂中渗透美育的策略
体育美的价值在于人们对审美的追求,体育是当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价值也得到日益凸显。体育美是身体之美、运动之美、层次之美、文化之美和行为之美的有机结合,其独有的魅力能让学生在欣赏体育表演和体育比赛过程中产生审美情感,并诱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促使体育教学活动向新的阶段发展。
(一)渗透“身体之美”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说过:“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体更美。”身体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健康程度,甚至是整个民族的素质与形象。体育之美,首先体现的应是身体之美。身体之美的含义主要包括皮肤美、肌肉美、骨骼美、毛发美、形体美、体质美等,而这些美都是一个人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试想一下,一个弱不禁风、脸色暗黄、身形萎靡之人何来健康?又何来健康之美和身体之美呢?因此,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积极树立“以美育人”的教学理念,通过系统教学,引导学生既要在身体内质上又要在外形上朝着健美的方向发展,从而表现出身体强壮、有魅力、有朝气、有活力、有抵抗力、行动迅速敏捷等美学特征,并促使学生在追求美的人性本能动机下,自主地参与到体育运动训练中,积极地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形体美是一种自然现象,通过体育锻炼获取体态的健硕之美,能够满足学生对“美”的事物追求的心理,也能激发他们对“美”产生感悟的心理,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从“量”到“质”的变化,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比如,体育舞蹈是一种将舞蹈技术与体育娱乐、竞技比赛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在体育中融入了舞蹈的不同基本功训练,比如人体形态的抬头、挺胸、收腹、拔背、立腰等姿势训练,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人的身体跟随着摆出各种造型,对塑造良好的身体线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篮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形体之美,将篮球、音乐、形态融为一体,学生自主创编,在音乐节奏中充分利用篮球的各种技巧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篮球运动的形体之美。
(二)渗透“运动之美”
“运动之美”是体育的最本质属性,也是体育的最佳诠释与体现。根据体育运动的特点,由体育动作、体育技术与体育战术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体育运动中的力量美、速度美、敏捷美、力度美、柔软美、技术美等。体育动作的要领在于精准、敏捷、协调且变化多端,时而气势磅礴,时而轻盈飘逸。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身体的各种活动能力,使学生通过接触体育感受到体育运动之美,进而在美的熏陶下,激发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观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之美。比如,观看球类比赛,在球场上快速多变的战术、队员之间熟练默契的配合、紧张的争夺等;又如花样游泳运动员般的千姿百态、跳高运动员的腾空跳跃、艺术体操员的身轻如燕、帆船运动员的惊涛骇浪,这些无不使人产生一种美的感受,能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对体育运动之美的追求中。
(三)渗透“层次之美”
事物按照顺序变化的若干阶段进行排列,即为层次。比如,由高变低的楼梯、由大变小的高塔,都可以看出明显的层次。人体的构造也是从外到内、从上到下具有较强的层次感。体育活动同样也具有层次之美。比如,在大型团体操表演中,体操的队形与图案有圆形的、带角的、散点的等,但从整体上看却是主次分明和层次清楚,尤其是中心和外围的层次效果更为突出。在运用层次来表达体育美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主从关系。比如,篮球场中的“后卫”、足球场中的“中锋”、排球场上的“二传”等,对整个团队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在体育竞赛的安排与组织时,要注意团队的层次感和主次关系。比如,在足球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育的“层次之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师可以根据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让学生根据自愿的原则自主地组建足球队,开展模拟足球比赛。每个参赛队伍成员的分配完全让学生自由决定,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层次的重要性。当比赛失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球队的层次设计是否合理、战略技术是否适当等。这样使得学生在接近实战的场景中训练,从单一的技术训练自然地过渡到比赛,从而有效地解决在篮球比赛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渗透“文化之美”
文化的多元性推动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发展,而民族地区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文美和传统文化之美,充分彰显体育教学的地域特色。因此,和普通中职学校相比,民族地区中职体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民族个性,在很多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节目中,体育活动往往具有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作用。
1.民族“地域风情之美”。广西壮族自治区除了壮族之外,还有瑶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各个民族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发展,形成多姿多彩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文化。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壮族都会举办“民族体育炫”为主题的民族体育活动,其中包括花炮、板鞋竞速、高脚竞速、珍珠球、射弩、桂滇黔陀螺、桂滇黔独竹漂、竹竿舞、抛绣球等。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将“三月三”特色民俗文化在校园体育教学中进行推广,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地域风情之美。因此,在中职体育课堂的美育中,结合广西地区特色体育文化资源,能让体育教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以“三板鞋”教学为例,在课堂中开展“网鱼”的体育游戏,首先让 9 位学生分三组手拉手做成三张“渔网”,然后其余学生当作“鱼”,被网中的“鱼”必须进入“鱼篓”中,要求做“渔网”的学生在网“鱼”过程中不能分开,直到网到所有“鱼”游戏才结束。游戏情境的引入立刻让学生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此时,再向学生介绍三人竞技板鞋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及体育锻炼价值(三人板鞋最初起源于明朝,其目的是让士兵的步调能做到一致,三人板鞋不但能增强人的体质,而且在运动时需要三人做到步调一致)。在认真听教师讲解后,学生三人一组进行板鞋竞技,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由地体验与练习,感受这一独特的体育文化。
2.民族“体育精神之美”。在美育思想的指导下,在体育课堂中渗透民族特色文化,除了增强学生民族意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训练让学生深刻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民族体育精神之美。相比于讲究“对抗与竞技”的现代体育,民族体育中更加讲究的是一种民族气息和民族精神,体现的是人们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以“竹竿舞”教学为例,竹竿舞作为广西地区特有的一种民族体育运动,是以下肢运动为主、上肢协调配合的趣味性较强的运动形式,其中协调美和节奏美是竹竿舞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课堂中,首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竹竿舞的代表性传承人何艺华的一段录像进行课堂导入,帮助学生了解竹竿舞的历史发展及传承现状;然后通过动作示范,使学生掌握技术要领;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模仿,随着配乐韵律的响起,仿佛身临其境,在跳竹竿舞的过程中认真地体会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
(五)渗透“行为之美”
体育课堂中渗透“行为之美”主要体现在道德之美和心灵之美两个方面。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充满艰辛和挑战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坚强、顽强、勇敢和勇于奉献的精神;通过团队之间的默契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通过遵守体育竞赛规则,可以培养学生公平、公正、诚实、谦让、礼貌的体育作风,使其形成健康的体育心态和体育精神。可以说,在课堂上运动的过程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感受“真、善、美”的过程。渗透行为之美也是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道德美和心灵美是学生品格修养及道德情操的具体体现,也是规范学生体育运动的重要标准。比如,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体育项目,篮球团队的整体实力与篮球运动成员之间的团队精神关系越来越密切,可以说篮球比赛实质就是团队整体实力的比拼。其中,团队精神作为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集体意识、价值观念、团队纪律和凝聚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促使团队不断向前發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在篮球教学实践中,学生整体团队意识较低、沟通能力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日常教学中更注重学生个人篮球技能的教学,而能体现团队合作能力的篮球战术教学相比较少;另一方面是在中职生群体中独生子女较多,容易养成自私自利、骄纵任性的性格,从而造成他们责任感意识和团队意识缺乏。因此,教师要先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入手,比如在进行“传切配合”训练时,让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讨论什么时候传、什么时候切、怎样传、怎样切,通过反复的语言沟通和身体练习,两人自然就能达到默契的地步,从而更好地实现战术配合。接着,要明确个人定位,在篮球运动中,无论是中锋、前锋、后卫等位置,都有其各自的职责,比如在进行阵地进攻时,中锋可以给投篮得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好掩护和防守工作,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地体现团队合作之美。
总而言之,体育和美育都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能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同时获得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审美情感上的熏陶,使学生产生创造美好生活、奋发向上的信心,不但有利于学生体育动作技能的掌握,而且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好地认识世界和乐观生活。
【参考文献】
[1]孙 华.中职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分析[J].中华少年,2019(3).
[2]周大永.美育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意义与作用[J].体育风尚,2019(7).
[3]刘太权.试探中职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J].神州,2012(11).
【作者简介】韦国富(1982— ),男,壮族,籍贯广西隆林,现就职于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