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茶艺服务课程之中华茶文化 “和”教学内容的建构及实践

2020-05-24韦妙凤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茶文化中职学校

【摘 要】本文阐述中华茶文化“和”的主要内容,以及中职茶艺服务课程中华茶文化“和”的教学内容建构,并提出教学实践策略:做好个人茶礼仪,以礼致“敬”达“和”;注重六大茶类冲泡技艺与行茶礼仪的融合,创造和谐的关系;开展创新茶艺主题设计及表演活动,锻炼学生用茶表达“和”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 茶艺服务课程 茶文化“和”  教学内容建构 茶礼仪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2-0036-03

“和”是指不同事物或对立事物的和谐统一,它涉及世间万物,也涉及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又扩展到极为广泛的文化范畴,内涵极为丰富。“和”在儒、释、道三家的文化体系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中华茶艺将此三家文化体系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影响中华各民族及各个阶层人民的茶文化。“和”是茶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的重要内容。茶文化“和”以茶为载体,从多方面、多层面促进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并为中华民族的幸福生活创造了内在机制。

中华茶文化“和”的内涵,以茶为载体,以茶艺技法为表现形式,以茶礼为主线,通过选茶、赏茶、沏茶、品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沟通交流,品味人生,建立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从而满足身心和谐的需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

一、中职茶艺服务课程中华茶文化“和”的教学内容建构

(一)中华茶文化“和”的主要内容

1.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茶文化得以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这一物质载体。人与茶都是自然界的造物,人借茶在满足身心需要的同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茶文化,使得人这一社会性动物在文化的映衬下更加文明,茶也在人类的发明创造中以修身养性的代表物之一更具有价值。

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是高度文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人类文明得以继续向前发展的物质基础。茶文化“和”,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倡导道家以“和”为主要特征的“道法自然”之道,人道当符合天道,天道和人道合而为一,故人们要对自然界保持敬畏,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探索并服从、顺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茶作为自然与人类沟通的媒介,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在品茶时要乐于与自然亲近,从茶中体味自然的美好,在思想情感上与自然交流,实现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化的统一,达到“天人和谐”的理想境界。不管是人类在种茶、采茶、制茶时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美好,还是人类在茶园、茶馆、茶都的建设,茶具制造与选用,以及茶人的泡茶、品饮等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茶之间人文环境的和谐美好,都体现了“天人和谐”的生态观。

2.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从古至今,“和”以各种形式倡导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如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等,都表明了“和”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和”,儒家的核心,茶道的“追求”,以茶修身,致清导“和”,以茶为礼,构建“和谐”。中华茶文化“和”是人们在茶事活动中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处理自身与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指导着茶人在茶事活动中建立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随着茶进入人民大众生活的各方面,茶文化在建立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将茶带到外交活动中,将茶作为礼物赠予友好邦交国家,小至各类茶馆茶事活动、茶艺技能大赛、茶交流活动、工作交流、家庭待客,都以茶为媒,表达礼仪与尊重,从而建立和谐的关系。

3.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中华茶通过各类茶事活动、饮茶活动将茶文化、茶礼仪融入人心,起到教化人的作用,从而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陆羽在《茶经》强调“德”是礼的灵魂,“敬”是礼的基础,明确了“茶性俭,行俭德之人”的茶道根本,并以此追求“和”的最高理想境界。

在中华文化中,崇尚人与人之间“君子和而不同”的君子之交,也向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平淡和谐。因此,与茶为友,使人淡泊名利;与茶为友,就是与君子为友,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实践就是推动个人道德水平提高的实践,在“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的淡泊名利中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中国茶文化对个人道德的关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要求不谋而合。因为茶文化在塑造个人道德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深入人心,发展新时代的茶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利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茶是文化和健康的共同承载物。从“遇七十二毒,得荼(荼即是茶—— 引者注)而解之”“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切尽卢仝七碗茶”到“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无须花”“修行就在衣食住行,烧水点茶亦是禅”,说明喝茶、品茶在中华民族日常生活保持身心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对身心健康的高度重视,现代人更加注重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的茶、合适的品茶环境来养生修心,追求身心的和谐。

(二)中职茶艺服务课程中华茶文化“和”的教学内容建构

中华茶文化“和”既需要学生理解其内涵,又需要学生在茶事活动中实践,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本课程共分为四大模块,具体见表 1。

二、中职茶艺服务课程中华茶文化“和”教学实践

中职学生的培养方向是技能型人才,茶艺服务是一门技能与知识相融合的复合型课程,与企业的茶艺师岗位匹配程度高。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识记、了解,也要注重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成长为一名具有中华茶文化“和”并能够将其传承和发展的茶艺师。

(一)做好个人茶礼仪,以礼致“敬”达“和”

茶礼仪以“敬、静、净、精、雅”为特征,是培养高雅气质的途径。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与茶相配的高雅气质,就需要从做好个人茶礼仪开始,以礼致“敬”达“和”。个人茶礼仪是一个整体,需要教师在课程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常态化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茶礼仪,提高茶艺服务修养,形成高雅的茶艺师气质。结合企业岗位要求及中华茶文化“和”的内涵,教师应对学生的个人茶礼仪提出综合要求。

1.着装。合适得体的着装是表达礼仪与尊重的基本要求。茶艺师这一职业有着专门的服装。其基本要求是整洁端庄、得体大方,并能够根据不同场所搭配合适的服装。整洁端庄、得体大方、方便泡茶是平时上课对学生的穿着要求,也鼓励学生自行购买合适得体的茶艺服装在茶艺课堂中穿着。而专门的茶艺服饰有着“静、清、柔、和”的特点,践行素雅风,呈现出宽简、质朴、舒适、大方的视觉效果,适合各类茶艺表演及茶艺服务。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也要根据课题特点,穿着合适的茶服教学,以培养学生对茶服及茶服与茶的匹配的审美能力;同时,配套多种风格的茶服更有利于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开展教学,更好培养学生对茶艺师着装的把握能力。

2.修饰要求。得体大方、整洁的修饰一方面是茶艺的要求,另一方面能够衬托茶人(茶艺师)和品茶环境的美。淡雅的妆容、清爽的发型、洁净的双手是对个人茶礼仪的修饰要求。

(二)注重六大茶类冲泡技艺与行茶礼仪的融合,创造和谐的关系

冲泡一壶好茶,是在了解茶叶的种类、质量前提下,掌握相应的冲泡技巧,将每一壶茶冲泡出其最佳的茶汤,并配以适宜的茶礼仪,使人与人通过茶的媒介得到物质的满足和精神的享受,从而创造一种和谐的关系。这是以茶待客的最高境界。

作为学茶之人,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六大茶类泡茶技艺和行茶礼仪;其次要掌握在行茶过程当中的操作技巧,注意双手、茶具、茶汤的洁净,因为茶性洁,而茶汤是供人饮用之物,应保持洁净;最后注意在泡茶和品饮的过程中注意行茶礼仪。向客人敬奉茶汤时,不但要求泡茶者着装得体大方、神情友好谦和,还要求敬茶、续茶都按礼宾顺序和顺时针方向进行,基本原则是:客先主后;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先长辈,后晚辈,且在敬茶时,茶水添至七八分即可,喻示着“七分茶三分情”。如果不遵循敬茶礼仪和习俗,敬茶、续茶不当,则被认为待客是无礼、失礼的,容易引起主宾、宾客之间的不愉快和矛盾,与“和”背道而驰。另外,茶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与多彩的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多元化、多样化的待客茶礼,如白族“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藏族“香甜可口”的酥油茶、蒙古族“奶香四溢”的咸奶茶、瑶族“一杯苦、二杯呷(涩)、三杯四杯好油茶”的油茶。

六大茶类和各民族特色茶都有着不同的冲泡技巧和敬茶礼仪,但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本质和内涵是永不变的,那就是以茶表礼敬,以茶诉真情,以茶创造和谐。

(三)开展创新茶艺主题设计及表演活动,锻炼学生用茶表达“和”的能力

创新茶艺设计及表演活动是弘扬茶文化、发展茶文化并推动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活动。创新茶艺主题设计及表演活动凸显设计者的理念及茶艺技能,围绕“和”的主题,通过“表演型茶艺”“生活型茶艺”“经营型茶艺”来锻炼茶人的设计能力和表演能力,发掘其对茶艺及茶文化“创意”“创艺”的创新能力。而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主题设计,包括文案和解说词的撰写、茶席设计、冲泡表演设计及最后的实战表演,既有深入思考,也有动手实践,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华茶文化“和”的内涵及表达形式,形成传承中华茶文化“和”的内在能力及持续发展力,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茶文化“和”的传承和弘扬。

茶是物质和文化的有机融合物,茶产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而在中职茶艺服务课程中融入中华茶文化“和”的教学内容并实践,是培养学生理解茶文化、懂茶的举措,也是培养优秀茶人、茶艺师的重要途径,又是助推茶产业发展、茶行业从业人员致富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高运华.茶藝服务与技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李 洪.轻松茶艺全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曹 雨.话说我国民间的茶礼仪和茶俗[J].贵州茶叶,2011(3).

[4]朱海燕,王秀萍,李 伟,等.中国茶礼仪及其文化内涵 [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杜春蕊.浅谈成人礼的传承与保护[J].文学教育,2016(3).

[6]陶德臣.“一带一路”:中国茶走向世界的主渠道[J].农业考古,2015(5).

【基金项目】2019年度梧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传承中华茶文化精神‘和的研究与实践——以岑溪市中等专业学校旅游专业为例”(X2019C06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韦妙凤(1979— ),女,籍贯广西岑溪,现就职于梧州岑溪市中等专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旅游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前厅服务、导游教学改革。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茶文化中职学校
虚实融合的对外汉语传统茶文化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浅谈茶文化如何在高校宣传推广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Cup of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