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翻译研究概况①

2020-05-24余静李腾达

现代英语 2020年13期
关键词:名词术语基础理论学说

余静 李腾达

一、 引言

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是在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步形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而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医和中医药翻译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翻译是中医翻译中重要的分支之一。 中医术语的发展对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交流和中医走向世界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的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对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翻译研究的热点研究以及有探讨空间的方向。

二、 整体趋势

1994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中国期刊共出刊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研究相关文献共96 篇,论文数量分布如图1 所示。

图1 1994~2020 年中医基础理论术语英译研究文章发表趋势

图1 显示除去个别年份以外,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研究从1994 年到2020 年总体趋势不断增加。 增长曲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平稳阶段,从1994 年到2006 年每年关于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翻译研究的论文都在1 ~2 篇。 第二阶段:波动增长阶段,2008 年~2011 年呈小幅回落,但是2011 年以后持续增加。 从2012 年以来论文发表数量基本保持在每年5篇以上,2012 年出现井喷式增长达到论文发表最高值12 篇。 特别是近10 年(2010~2020 年)的发文量占近25 年总发文量的61.45%。 基于以上的发展趋势,可见中医术语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预测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翻译相关研究会保持持续增长状态。

三、 期刊分布

通过对近30 年发表中医术语英译研究论文的期刊进行分类统计,一共有50 种期刊,主要涉及5 类期刊:①中医药类,②高校学报类,③科技术语类,④翻译类,⑤其他类(见表1),其中发表的高校期刊最多,而发表论文量最多的是中医药类的45 篇,占发表论文数的46.8%,而科技术语类和翻译类期刊数量和发文量都是只占很少的比例。 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翻译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既属于中医药范畴,也属于翻译学、传播学的范畴。 从期刊可以看出中医药学术界对中医术语的研究已经非常的丰富,但是中医术语翻译研究是交叉型学科,在术语和翻译界还没有得到重视。

表1 1994~2020 年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翻译研究文章发表期刊类型分布

根据表2 显示对发表的核心期刊的论文进行统计,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西医结合学报》和准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术语》为主要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自1992 年起,开设了“中医英译”研究栏目,在圈内颇具知名度,收录大量与中医术语英译相关的研究论文。 《中西医结合学报》也开设了“中医英译”研究专栏,并在2009 ~2012 年收录了李照国老师《WHO 西太区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名词术语国际标准比较研究(英文)》系列文章共计40 篇。而《中国科技术语》也相继发表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相关论文如《中医经络术语的英译辨析》《五行学说基本术语的英译研究》《中医术语“神”的英译》等相关文章。 但是中医术语的相关论文发表的期刊还是以高校学报为主,核心期刊占数不多,有待加强。

表2 1994~2020 年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翻译研究文章发表期刊分布表

四、 主要作者与研究机构的可视化分析

以知网为数据源进行可视化分析,数量最多的是以李照国老师以及都立澜、吴青为代表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团队,刘艾娟老师、张庆荣老师等都是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翻译研究中的中坚力量。 而李照国老师主要从事的是中医英译标准化的研究,曾在《中西医结合学报》连续发表《WHO 西太区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名词术语国际标准比较研究》系列论文40 余篇,关于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的论文有13 篇。 全国高等院校中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翻译的以北京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主。

五、 高频词和研究热点分析

(一)高频关键词分析

词频分析法是基于研究文献中能够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频次的高低分布,来研究该领域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的方法。 通过对所纳入中医基础理论术语英译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分析得到的数据可知,中医术语英译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主要包括:①中医英译、术语翻译、中医名词术语、基础术语等范畴类的关键词。 ②藏象、五行学说、取象比类、中医养生、阴阳学说等中医基础理论相关的关键词。 ③回译、意译法、音译法、英译标准等翻译方法与策略的关键词。

(二)热点分析

热点1:中医基础理论术语英译的翻译策略及方法的研究。 翻译策略是中医术语英译研究领域中凸显的主要关键词,包括音译、直译、意译、回译等。 例如,郑鸿桥的《概念辨类与译法择取——中医术语“气”的英译再思考》,文中研究的是中医术语“气”使用音译法和意译法翻译时会造成损伤文本科学性构建或翻译过于片面的问题,以此提出概念辨类而定译法可以减少语言特征差异。 吴海燕、岳峰的《中医术语“三焦”英译探析》,文中以“三焦”为核心,提出直译、音译、意译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以词素翻译结合音译,使该术语的翻译保留中医文化的特色同时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热点2:中医基础理论翻译标准化对比研究。 宋海英、张庆荣的《中医病因学基本术语英译标准对比研究》提出: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GB/T20348—2006);②《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③《中医药学名词》;④《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⑤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以上五种翻译标准对中医病因病机中内因外因、阳邪阴邪、七情、痰饮淤血等术语翻译进行比较,以此建立和统一中医术语英译标准来规范这些翻译活动。 余文海在《试论中医基础理论名词术语英译的标准》一文中,制定了英译标准的指定方法:沿用法、合成法、拼音法、转换法、派生法、转换法等。

六、 中医基础理论相关内容的术语研究情况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相关内容可将其分为13个部分,分别是中医哲学、五行学说、阴阳学说、藏象学说、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发病、疾病传变、养生、治则和治未病。 在中医基础理论内容中,以藏象学说和五行学说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最高,其中藏象中以单独或几个脏腑为研究对象的占多数,如潘琳琳、胥红红、吕健、贺春风、张晶的《中医藏象学说中肺相关术语的英译研究》;吴海燕、岳峰的《中医术语“三焦”英译探析》;刘宁、张庆荣的《中医藏象学术语“血海”“血室”“血府”英语翻译研究》,都是以各脏腑为例对其中医术语英译原则和方法进行研究或者标准化对比研究,以促进术语标准化,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内涵丰富,故五行术语英译的研究方向大多是以隐喻、功能对等、关联理论及音译与词素结合来表达五行的深层含义。 如:王秋蓉的《五行:文化内涵与翻译策略》;石勇、刘宇红的《隐喻思维的过程本位观——兼谈中医术语“五行”的英译》;周小兰的《术语“五行”译法新探》。 相比藏象学说和五行学说理论内容,疾病的传变、体质及治疗原则理论内容本身就相对较少,内容比较简单,所以研究相关的文章数量较少。

七、 结语

文章对中国知网中收录的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翻译研究相关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从整体趋势、期刊分布、高频词和研究热点四个方面,可以看出近几十年来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翻译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①论文发表量逐渐增加,但是期刊分布不均衡。 ②研究内容不均衡,主要以翻译策略、标准化对比研究为主,缺乏跨学科研究视角,也缺乏对基本理论的深度研究和反复验证。 ③术语标准化不够统一,多种标准,导致中医术语翻译多样化。 ④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翻译研究以藏象学说、五行学说、病机病因学说等术语为热点,在疾病防治和体质方面研究较少。 最后,对中医基础术语研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①研究内容应该更加全面。 如在疾病传变中,卫气营血传变、六经传变、脏腑传变、三焦的传变等内容,研究方向不仅是名词的本身,也可以从过程、原因等方面入手更加深入挖掘中医基础理论的深层含义,让中医术语更加符合中医的特色又通俗易懂。 ②李照国指出,1990 年以来,构建中医翻译理论体系和探讨中医名词术语翻译标准化模式逐渐成为中医英译研究的两个核心议题,而国内研究者针对翻译理论体系的研究较少,标准化的研究日益丰富,中医术语规范化和英译规范化相互促进,中医基础相关术语理论的整合是以后的一大趋势。

文章对中医术语英译研究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梳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限于中国知网数据信息,未能纳入中医术语英译相关书籍著作或硕博士论文。 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纳入更多相关文献和书籍进行更全面的分析,以推进中医基础理论术语英译标准化进程,进一步促进中医术语英译研究的发展和完善。

猜你喜欢

名词术语基础理论学说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立天子以为天下”——周代“立君为民”学说的现代性观照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常用医学名词术语的规范表达
一定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专访CIT培训学院与清华建筑声学讲师燕翔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