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食节主题活动的确立、实施与反思

2020-05-23张新云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美食节年级组教研组

张新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园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我园在设计美食节主题活动时充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以游戏为主开展美食节活动。现从美食节主题活动的确立、主题活动的实施以及主题活动的反思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园的具体做法。

一、美食节主题活动的确立

我园基于幼儿发展的需要确立美食节主题活动。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看,美食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他们愿意为美食去做很多尝试,从而获得相关能力的发展。

1. 主题缘起。教师让幼儿观看上一届美食节活动的照片和视频,让幼儿回想美食节活动中特别有意思的事件和经历,以激发幼儿参加新一届美食节活动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的主题活动。

2. 主题核心目标。(1)让幼儿感受快乐、建立自信,做最好的自己。(2)让幼儿初步了解食物的营养与价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4)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与团队协作意识。(5)让幼儿了解基本的餐桌礼仪,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3. 主题网络图。我们设计了美食节主题活动网络图,预设与本次主题活动有关的重要问题或幼儿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同时将主题活动目标、具体活动内容以及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等一并纳入主题活动网络图中。各班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整合资源,形成班级主题网络图(见图1)。

二、美食节主题活动的实施

1. 集券行动。幼儿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美食券,从而在美食节主题活动中兑换美食。结合《指南》精神,我园在各年级组、各班级研讨的基础上最终制订了《集券行动计划》(见表1)。

2. 美食认知。通过艺术、科学等领域活动,教师让幼儿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在模仿、感知、探究中积累经验,建构自己对美食的认知。以小班“手工冰糖葫芦”活動为例,教师通过儿歌《冰糖葫芦》加深幼儿对冰糖葫芦的认知;通过健康活动“嚼嚼碎、细细咽”让幼儿了解吃食物时的安全注意事项;通过科学活动“冰糖融化了”让幼儿亲身体验冰糖溶解的过程。在对美食有了丰富的认知经验后,幼儿在班级生活区尝试制作美食。

3. 小组行动。根据幼儿的讨论和各自需求,幼儿组成各类小分队,如销售队、设计队、护卫队、美食队等,并分组开展行动。

美食节活动当天,幼儿身穿特色服饰隆重入场,做美食、卖美食、品美食……他们在欢乐的美食节活动氛围中获得了成长与发展。

三、美食节主题活动的反思

1. 幼儿反思。教师要引导幼儿对美食节主题活动进行反思,让幼儿知道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成果分享活动,反思自己在美食节主题活动中的经验是否得到进一步提升、相关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

2. 教师反思。教师需要自我反思,为今后组织和实施活动提供经验支持。教师应主要反思本次活动是否适合本班幼儿,怎样调整活动才更加适合本班幼儿的需要,如何让每位幼儿在活动中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等等。比如,张老师在反思中说:“由于‘集赞榜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因而幼儿的参与度高,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小班幼儿小组行动参与度低,他们对品尝食物更感兴趣,可适当减少小组行动内容,增加亲子品尝美食活动项目……”显然,张老师的反思既肯定了活动的成功之处,又指出了活动需要改进的方向。

3. 教研组反思。教研组需要反思活动目标是否需要调整,课程脉络是否可以优化,怎样将美食节主题活动更好地融入园本课程中,等等。比如,美食节主题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各年级组在美食选择的内容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教研组认为可结合幼儿的兴趣预先确立并优化各年级组的核心目标:小班从“我喜欢的味道”入手,了解常见食物的特性,尝试和家人制作美食;中班以“健康饮食”为方向,了解餐桌文化和家乡美食,感知不同食物制作过程;大班则以“中国传统美食”为主线,世界美食为辅线,开展美食探究活动等。

猜你喜欢

美食节年级组教研组
踢毽子
校园美食节
基于教师现场学习力提升的年级组考核完善策略
加强管理提高学校年级组执行力研究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浅谈幼儿园年级组管理与教研组管理的利与弊
班里的美食节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
浅议教研组功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