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创设主题墙环境, 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2020-05-23李春雨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创设环境内容

李春雨

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园环境就是“幼儿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教师可通过创设主题墙环境,呈现主题活动从生成、实施到结束的脉络,并引导幼儿与主题墙互动,使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一、主题墙环境创设中的常见误区

1.堆砌内容多,系统规划少。有些教师在创设主题墙环境时缺乏系统的规划,不知如何搭建主题活动网络图,材料选取及张贴随意、杂乱;主题版面和活动之间割裂,脉络不清晰,小版块非常多,且众多内容的排列与组合看起来既无重点又缺深度。

2.教师高控多,幼儿视角少。有些教师以自己的想法、看法为主创设主题墙环境,高度控制着整个主题墙环境的内容,导致主题墙环境多是装饰类作品,缺少儿童性。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不知道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主题墙环境创设,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缺乏儿童的立场,认为幼儿的想法散乱、不成熟,不宜呈现在主题墙环境之中。

3.静态环境多,动态环境少。有些教师缺乏整体观念,将主题墙环境与活动分离,与幼儿隔离,使主题墙环境独立于班级活动与幼儿,成为单独的装饰物。这类环境多是静态的、高高在上的,幼儿不易看、不能摸,也走不進。

二、主题墙环境创设中的幼儿学习

教师应遵循主题活动脉络,因地制宜地创设主题墙环境。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逻辑层次:分析主题活动—绘制主题活动网络图—规划主题墙草图—协同实施、分步上墙—评价反思。幼儿在环境创设中不可或缺,他们是旧经验与新经验的链接者,是精彩故事的讲述者,是活动内容的内化者。在主题墙环境创设中,幼儿是自始至终的参与者,只有让他们充分参与其中,才能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

1.心中“有墙”。在主题活动“地球家园”开展之前,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你所知道的关于地球的知识有哪些?并请他们用表格把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他们与教师积极互动、回家问家长、上网查资料。幼儿对地球上的人、物以及地球上发生的故事等逐渐了然于胸。在分类梳理信息并把它们记录在大白纸上的过程中,幼儿逐渐明晰了“认识地球”“保护地球”等主题活动的脉络。接下来,师幼一起绘制了主题墙环境创设草图,如标题位置、边框形式、整体色调、布局安排等。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支持幼儿正确的选择,使幼儿心中有一面丰富多彩的“地球家园”主题墙。

2.玩中“上墙”。在“重庆,非去不可”主题墙环境创设前,教师引导幼儿用红苕藤编“耳环”、用胡豆叶踢“毽子”等。这些民间游戏让幼儿感到既新奇又兴奋,他们用拍照、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探究红苕、胡豆的生长过程,将相关的来自本土的资源做到主题墙面上,并与之饶有兴趣地玩着、学着、探究着。主题墙之所以能吸引幼儿的兴趣,一是因为基于幼儿的生活,是幼儿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二是因为具有可操作性,主题墙是动态的,幼儿可以在上面操作,也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更换主题墙内容。

3.学中“问墙”。幼儿并不满足于“当前”,经常会萌发新的想法,发出新的疑问。比如,中班幼儿要为主题墙设计一个“心愿箱”。他们想,能装得下“骑马”的心愿,需要多大的箱子?要是小朋友的心愿放到箱子里被别人偷走该怎么办?问题激发思考,释疑来自持续的探索,教师适时的支架能激发幼儿产生“精彩瞬间”。教师提示幼儿在主题墙上做一个像存钱罐一样的箱子,把心愿画下来储存进去,从而使幼儿的问题得以迎刃而解。在主题墙环境创设中,幼儿从经验式学习有意识地向问题式学习转变,又从问题式学习中收获新经验,自由、自主地表达并从中获得新知。

4.思中“评墙”。活动上墙了,成果外显了,此时会发现三三两两的幼儿驻足墙前,指指点点,窃窃私语。他们谈对主题墙的感受,谈主题墙背后的故事,谈那些意犹未尽的瞬间,谈需要改善的地方……这种自发的评价真实而有意义,是幼儿真情实感的表达,有助于提升幼儿主题墙创设的能力和水平。

幼儿只有参与才有话语权,只有亲历整个主题墙创设的过程才有表达的激情。从心中“有墙”、玩中“上墙”,到学中“问墙”再到思中“评墙”,都是幼儿外显的学习成果,即表达和创造。一面完整的主题墙承载着幼儿对主题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对未知领域的探秘和表达,见证了幼儿学习的轨迹。

三、主题墙环境创设中的有效策略

1.给环境“留白”,聊出更多趣味。在主题墙环境创设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解读主题活动,重视幼儿的学习轨迹。教师要根据主题活动推进线索,给主题墙环境适当“留白”,留给幼儿想象的空间,让幼儿与幼儿聊、与墙面聊,从而聊出更多趣味。比如,教师对“重庆,非去不可”主题墙环境的三个子版块“美在重庆”“吃在重庆”“乐在重庆”都做了“留白”,让幼儿去发现重庆的“好看”“好吃”与“好玩”。通过问卷、谈话等活动,幼儿对“重庆,非去不可”主题墙环境生成了很多新的想法,提出在主题墙上布置“好耍不过澄江口”“三溪口豆腐鱼”“高大的黄桷树”等内容。这些内容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让环境更“活”,拓宽活动资源。在主题活动建构及实施方面,教师要更加重视幼儿的权利和需求,站在幼儿的视角,以更加低位的姿态去观察和解读幼儿,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主题墙环境,让主题墙环境真正“活”起来。主题墙环境应“活”在幼儿探究主题内容的过程中,应呈现幼儿遇到的困惑及解决路径,变静态环境为动态环境,将主题活动资源拓宽、拓深。主题墙环境还应“活”在教师钻研主题内容的过程中,准确定位主题活动的目标,均衡五大领域活动内容。

3.让环境更“实”,促进幼儿成长。主题墙环境应呈现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轨迹,体现幼儿对主题的探究过程和阶段性成果。教师应引导幼儿将自己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及结果呈现在主题墙环境中,这既有助于推动主题活动向纵深发展,又有助于幼儿的经验建构,助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创设环境内容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环境清洁工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漫观环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