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儿童读出绘本的本来“味道”

2020-05-23张书琴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本味翻页味道

张书琴

受功利主义影响,幼儿园绘本阅读当前被异化,表现为阅读碎片化、绘本工具化、提问程式化等,其原因是幼儿的审美本能被遮蔽、绘本的审美价值被过滤、阅读的审美目标被丢弃,后果是幼儿不爱阅读、不会阅读,更不能自主阅读或深度阅读。要奠定儿童的阅读素养,推动儿童的全面发展,幼儿园的绘本阅读活动应从本体出发,确立“美感”这一支点[1],让儿童读出绘本的本来“味道”。

一、功利阅读: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异化

1.阅读“碎片化”

有的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绘本时,把绘本当作普通的故事书,進行看图说话式的阅读,翻一页问一堆问题,如:这一页讲了什么,画面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等,甚至每页都要问相同的问题,而且问题比较零散,似乎只是在简单地告诉幼儿可以关注些什么,而缺乏基于画面和故事内容的整体理解。这种指导下的绘本阅读把完整的绘本故事肢解成“碎片”,幼儿被教师牵着走,无法自主思考,看不到绘本的全貌,更无法领会绘本的深层意义。

2.绘本“工具化”

有的教师赋予绘本以识字等教育功能,在阅读时追问幼儿书中某个词语的含义、绘本的内容或教育意义,甚至认读字、词或学说句子,带着“从绘本中学到越多东西越好”的心态让幼儿阅读,更有甚者想用绘本改变或医治孩子某些方面的问题。绘本被当作知识学习、道德教化甚至行为矫治的工具。

3.提问“程式化”

很多教师会在跟幼儿读绘本后进行“例行公事”式的提问,如: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都有谁,他们先干了什么、后干了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等等。程式化的提问关注的是绘本表面的意义,考量的是幼儿的记忆和对绘本基础信息的掌握,缺乏对绘本的深入赏析,更不能让幼儿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投射到故事里,与绘本产生特殊的联结。久而久之,幼儿的阅读变得机械且浅层,思维也会变得僵化。

二、审美缺失:幼儿绘本阅读教学异化的成因分析

1.儿童的审美本能被遮蔽

儿童具有本能行为层面的审美,他们天生爱阅读,能借助强大的想象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意义世界并获得审美愉悦,他们可以和成人进行启迪心智的对话,甚至是“出色的发言人”[2]。如果看不到幼儿的审美本能和阅读的主动性,就会把幼儿当成知识和道理的“存储器”并加以灌输。

2.绘本的审美价值被过滤

绘本是儿童文学的独特类型,它的图画和文字都具有叙事功能[3],共同诠释绘本表面的、潜在的和审美的意义[4],共同展现绘本整体的、不可分的“甜美”和“有用”[5]。如果幼儿园的绘本活动把绘本的“甜美”和“审美意义”过滤掉,仅仅把绘本当成“教科书”,关注它表面内容和所谓“有用”的意义,难免有煮鹤焚琴之憾,对绘本和孩子都是一种辜负。

3.阅读的审美目标被丢弃

幼儿阶段的绘本阅读,目的是让幼儿体验阅读的乐趣,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保持阅读的兴趣,进而获得深层次的审美愉悦,即美感或高级快感。审美愉悦是幼儿阶段绘本阅读活动的根本目标,如果丢弃了审美目标,就会过于关注“实用性”结果,阅读就成了为将来应试做准备的“备试站”。

三、审美取向:幼儿绘本“本味阅读”的价值意蕴

幼儿本能、绘本价值和阅读目的具有审美本体论的契合,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应从本体出发,呈现幼儿绘本阅读应有的趣味、意味和滋味,即进行“本味阅读”。

(一)审美取向的幼儿园绘本“本味阅读”的内涵

1.唤醒儿童“本心”,有“儿童味”

审美取向的幼儿园绘本“本味阅读”尊重儿童的审美潜质,视儿童为独立、主动而又感性的个体,认为阅读教学应唤醒儿童与生俱来的审美本能和天生爱阅读的“本心”,提倡让幼儿以感性的、直觉的方式感知绘本,基于自己的经验去理解、欣赏、体悟绘本。

2.瞄准绘本“靶心”,有“绘本味”

审美取向的幼儿园绘本“本味阅读”尊重绘本的文学特质,把绘本的图、文和结构当作一个叙事整体。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灵魂”[6],这是绘本的价值靶心。阅读应瞄准绘本的价值靶心,以绘本的审美性统领其知识性和教育性,并将绘本的教育性视为“审美中的理性”[7],而非“有益的道德教训” [8]。

3.回归阅读“初心”,有“阅读味”

审美取向的幼儿园绘本“本味阅读”不忘阅读给幼儿以审美愉悦的“初心”,致力于幼儿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高级快感的获得。同时把幼儿的发展看作一个整体,提倡以审美目标统领知识性目标和教育性目标,以审美情趣统领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拒绝进行道德说教和知识灌输。

(二)审美取向的幼儿园绘本“本味阅读”的价值

1.从“知”到“智”,生成幼儿的探究“趣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阅读活动的目标是“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阅读能力”。审美取向的幼儿园绘本“本味阅读”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关注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并从幼儿自由的、感性的生命特点出发,让幼儿主动探究绘本,激发探究“趣味”。

2.从“碎”到“统”,聚焦绘本的审美“意味”

审美取向的幼儿园绘本“本味阅读”从绘本的美学价值出发,把绘本的图和文看成一个整体,把绘本的多元价值看成以审美性统整的整体,强调图文共读,强调绘本滋养幼儿精神成长的人文价值,使阅读从“碎片化”走向“统整化”,帮助幼儿读出绘本的审美“意味”。

3.从“教”到“悟”,释放阅读的美好“滋味”

审美取向的幼儿园绘本“本味阅读”提倡让幼儿以感性的、直觉的方式与绘本对话,获得丰富的感性体验,支持幼儿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欣赏、体悟绘本,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阅读教学从知识说教、道德教训走向情感体悟和审美感悟,让幼儿爱上阅读,体验阅读的美好“滋味”。

四、“本味阅读”:基于审美取向的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践行审美取向的幼儿园绘本“本味阅读”教学,能让幼儿读出绘本的本来“味道”,具体为通过一次阅读的三个环节读出“趣味”,不同绘本的三种范式读出“意味”,一本绘本的三维目标读出“滋味”。

(一)听赏-翻页-讨论:三个环节读出“趣味”

审美取向的幼儿园绘本“本味阅读”的逻辑起点是把儿童和绘本看作一个整体,要保持幼儿发展、绘本意义以及阅读教学的完整性,一次理想的绘本阅读教学应该遵循先听赏阅读、后自主阅读、再讨论閱读的流程[9]。

1.听赏阅读,感受图文共读的趣味

听赏阅读即幼儿一边阅读画面一边听老师朗读文字,它契合绘本图文一体的特点,也充分考虑到幼儿不认识字这一现实。教师的朗读要连贯、速度适宜,要保持绘本的原貌和完整,从绘本封面到封底,不漏掉任何图画和文字信息,避免停下来对幼儿进行“拷问”。必要时可根据情节进行简单处理,以加强共读的乐趣,如在悬念揭示前,引导幼儿短暂猜测,然后继续听赏。

听赏阅读可以是绘本阅读教学的起点环节,也可以作为终点。大班幼儿共读《妈妈摘的葡萄》时,在讨论“狐狸妈妈去摘葡萄为什么没回来”后,教师组织幼儿再次完整听赏阅读,有幼儿听完后泣不成声地说“我想妈妈了”“老师你能抱抱我吗”。听赏阅读通过视、听两个通道唤起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体验,避免了独自阅读时因图文分离而破坏阅读兴趣、阻断情感体验的现象。

2.自主翻页,体验自主阅读的趣味

听赏阅读后,应让幼儿以自己的节奏自主翻阅绘本,体验翻页的惊喜和自主阅读的乐趣。可以用“你喜欢哪一页”“你不明白哪一页”等问题引领幼儿从头到尾翻页,也可以根据绘本内容让幼儿翻阅部分画面[10]。

自主翻页是绘本阅读教学的中间一环,也可以贯穿整个阅读过程。共读《安柏在等待》时,我在讨论过程中请教幼儿:“安柏等爸爸来接,等了多久;”幼儿立刻翻页找答案,他们很快发现连续多个画面都有时钟,辨认后发现安柏等了一个小时,还发现安柏的动作和表情随着等待时长不断变化,由此读懂了安柏的焦虑情绪,对她十分同情。

3.讨论阅读,激发深度阅读的趣味

听赏和翻页后,教师和幼儿可以自主表达对绘本的理解。当一名幼儿介绍自己喜欢或不明白的画面时,教师要引导全体幼儿翻到此页,倾听同伴发言,并分享各自的理解和发现。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将幼儿“拉回文本”[11]进行精细阅读,要肯定幼儿基于生活经验的发散,将讨论引向绘本“审美中的理性”,或者教师提出自己的“困惑”,把幼儿引向深度阅读,让他们体验深度阅读的乐趣。

在共读绘本《隧道》时,有幼儿问“哥哥怎么从石头人变回来了”,同伴给出的解答是“妹妹的拥抱把哥哥暖回来了”“妹妹的眼泪把哥哥焐热了”等,我回应道:“原来妹妹的拥抱和眼泪是有温度的。”然后我又“请教”幼儿:“绘本里的很多画面都有书,这些书是谁的?”幼儿说:“是妹妹的。”“妹妹爱看书。”我顺势提炼:“原来爱读书的孩子这么温暖。”当我表示不能理解为什么绘本的前环衬有一本书,后环衬怎么多了一个球时,幼儿告诉我它代表着兄妹俩和好了。可见,讨论有助于幼儿读懂绘本的意蕴。

(二)赏读—演读—聊读:三种范式读出“意味”

绘本具有文学审美的“意味”,能为幼儿埋下精神成长的种子。要读出绘本的审美“意味”,可以根据绘本的语言风格、文体特点和精神质地等,分别采取“赏读”“演读”和“聊读”等范式进行阅读。

1.赏读诗歌、散文类绘本,感悟“意味”

对于诗歌、散文类绘本,可采用“赏读”范式,侧重让幼儿反复听赏,较少讨论或无须讨论,幼儿只需要一边翻看画面一边听教师一遍遍朗读。通过反复听赏,幼儿能感受此类绘本的语言韵律,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蕴。

在大班共读《活了100万次的猫》时,第一遍读完幼儿没有反应,读完第二遍,有个女孩似有所悟地说:“猫喜欢白猫,想和白猫永远在一起,白猫死了,猫也死了,这样就可以永远在一起了。”读完第三遍,该女孩说:“以前这只猫是别人的猫,但是猫讨厌他们,后来他是自己的猫,他更喜欢白猫和他的孩子们。”反复赏读让幼儿感悟到了绘本的精神内核,说出富有哲理的话。

2.演读故事类绘本,演绎“意味”

绘本素有“纸上戏剧”之称,对于角色简单、情节富有变化的故事类绘本,可以采用“演读”范式。教师可以在幼儿首次阅读此类绘本时,利用偶、沙盘等为幼儿演读,然后再让幼儿自主阅读;还可以在幼儿熟悉绘本内容后,进行师幼分角色朗读或片段表演等。合作表演能促进幼儿对绘本的理解,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演绎出绘本的“意味”。

我和小班幼儿共读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时,每次读到“甲龙宝宝一把抱住了霸王龙”,就有幼儿自发地模仿画面中的小甲龙,抱住我的脚,仰头喊我“爸爸”。于是,我就扮演霸王龙,边讲边演,让幼儿通过表演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小甲龙对霸王龙的依恋和霸王龙对小甲龙的爱。

3.“聊读”寓言类绘本,诠释“意味”

“聊读”范式适用于主题深刻、画面信息复杂的寓言类绘本,需要在听赏、翻页基础上以问题引领,先聊一聊喜欢哪一页、不明白哪一页等,然后聚焦绘本的深层含义进行讨论,将幼儿引向绘本“审美中的理性”。通常“聊读”不是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记录表或辩论等方式将幼儿的思维可视化,回归文本、反复讨论,诠释绘本的审美“意味”。

共读《蒂科与金翅膀》时,有幼儿问:“为什么其他小鸟看见蒂科有金翅膀不高兴?好朋友不是应该高兴吗?”另一幼儿回应说:“它们嫉妒蒂科!”我又问:“如果你是蒂科,会用金翅膀换回朋友吗?”顿时引发了一场辩论,正反两方从各自不同的体验出发诠释了“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三)情趣—能力—经验:三维目标读出“滋味”

审美取向的幼儿园绘本“本味阅读”可以从阅读情趣、阅读能力、阅读经验三个维度设置活动目标,帮助幼儿爱阅读、会阅读,领略阅读的美好“滋味”。一本绘本的三维目标应互为基础,并以阅读情趣为起点和终点。

1.激发审美情趣,品尝阅读“滋味”

激发阅读情趣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目标指向为幼儿喜欢阅读、能体验阅读的快乐以及生成精神而非感官的审美愉悦,即“高级快感”。活动可通过反复研读、静心揣摩并综合利用听赏、翻页、表演、操作和讨论等方法,让幼儿发掘绘本的审美意蕴,生成深层次的审美愉悦,从而品尝阅读的美好“滋味”。

和幼儿共读《安的种子》前,我反复研读后发现,故事表面讲的是三个性格迥异的小和尚“本”“静”“安”种植莲花的故事,深层蕴含的是中华儒道文化不急功近利、自然而然的智慧。我利用画面多处出现的小狗,用“哪里有小狗”“小狗为什么总跟着安”等问题引导幼儿从小狗的角度去看这个故事,由此达成情感共鸣,获得深层美感。

2.达成阅读能力,品味阅读“滋味”

理解是閱读的最终目的,它需要以阅读能力为基础。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基于观察进行对比阅读、文本细读等获得审美感知力,借助记录、表演等方法让幼儿获得审美表现力,通过预测、续编等方法达成审美创造力,使幼儿基于经验的铺垫和情趣的激发,获得阅读能力,“烹制”出阅读的美好“滋味”。

在小班绘本阅读活动《好脏的哈利》中,当哈利因为回家后主人认不出自己而惆怅地向外走时,我先请幼儿猜测哈利会用什么办法让主人认出自己,然后让幼儿自主阅读,当看到哈利表演的各种“绝活”时,幼儿自发模仿哈利的表演,并在此过程中理解了哈利的可爱,体验了阅读的美好“滋味”。

3.积累阅读经验,留存阅读“滋味”

读懂绘本依赖于必要的认知经验,如:封面和封底有时候要连起来看;“云朵”里的画面或者语言其实是想象中的;一个画面或同一个形象出现多次表示连续动作等。这些认知经验需要教师在每次教学时引导幼儿积累,让幼儿基于积累的审美认知经验读懂绘本,感受阅读的美好“滋味”。

共读《小老鼠和大老虎》时,幼儿发现某一页中墙上有小老鼠和大老虎的照片,我请他们找找还有哪里有照片,幼儿在封底找到了,而且发现前者是上下悬挂的,后者是水平悬挂的,比对后他们似有所悟地说:“开始他们不平等,现在平等了”。我顺势告诉幼儿“原来绘本的封底也有故事”,帮助他们建立“封底也要阅读”的认知经验。

松居直曾说,绘本“不是教科书,更不是问题大全,它应该是孩子的快乐源泉”[12]。如果幼儿感受不到快乐,绘本就不会留在他们的记忆里,就不会带来精神成长。幼儿园绘本“本味阅读”,以审美取向的儿童观、绘本观和阅读观为指导,让幼儿读出绘本的本来“味道”,使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走出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怪圈”,必将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翁乾明.美感,应成为教育的支点[J].福建教育,2019,(19).

[2] 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加]佩里·诺德曼.说说图画——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M].陈中美,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8.

[4]康长运.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 [8]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宇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6]朱自强.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M].南昌:21世纪出版社集团,2015.

[7]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10][11]王春华.和书婆婆一起读绘本[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12][日]松居直.幸福的种子[M].刘涤昭译.江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本味翻页味道
快乐的味道
自动翻页装置
打字机
爱的味道
鲁迅《墓碣文》的别一种解读
夏天的味道
如何将物理的“味”融入课堂教学
催生“本味”阅读
草的味道
每日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