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探索
2020-05-23徐靖宜
徐靖宜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是一个导入与教学结合的过程。数学课堂的导入能够起到有效的推动教学的作用,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帮助他们了解数学的魅力,徜徉在数学海洋中。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导入部分的设计,能够起到教学引导的作用,在整体效果上驱动课堂丰富化,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同时,能够加强课堂连贯性,增添课堂活力。简要阐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性,同时分析教学导入开展的基本原则。基于这些原则,提出了多样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促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
在小学阶段,实现课堂导入环节优化,完善课堂导入策略,至关重要。这是由于小学生主要表现出好奇心重、注意力容易分散。通过课堂导入,能够提升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形成活跃而富有生机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将全部精力投入数学学习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作为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能够体现教学的系统性和周密性,把握课堂方向,引导课堂进展,促使数学教学更为高效。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把握学生特性,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数学基础。数学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需要发挥其基础知识的作用,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的开展,要充分完成学生思想的调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能够联系知识点与教学规划,促使教学形成合理的体系。当教师通过教学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时,能够让学生将学习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模拟场景、已掌握的旧知识点等进行合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迅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课堂导入环节是学生学习的有效驱动,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完成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内核。同时,课堂导入抓住了学生注意力,帮助其理顺思考方向,促使学生的思考内容能够与教师的思维相一致,关注到数学知识的重点。教师完成高效的课堂导入,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全盘考虑和周密计划,能够把握教学方向,对整个教学流程进行细致的管控。教师也可通过周密的课堂导入设计,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将课堂教学内容更为有效地展示出来,提升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导入的开展原则
1.明确教学目标
课堂导入过程是将课堂方向向教学目标引导的过程。如果在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就可能扰乱教学方向,导致学生无法了解数学知识的学习规律,影响教学导入效果。因此,课堂导入要充分尊重教学系统逻辑,通过清晰的教学目标引导教学深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特性,利用清晰的逻辑,设定合理的教学方式,开展系统化的教学导入,促使学生通过导入过程完成思维引导,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掌握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
2.避免喧宾夺主
尽管教学导入过程至关重要,但其只是整个教学的开端环节。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过程不能喧宾夺主。一是要注意导入环节的时长,避免占用核心教学阶段的时长;二是要注意导入环节的实际内容要与教学内容形成有效的衔接。导入是教学的前提,而不是教学的替代。
3.善于观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现场状态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设置情境、真实案例、故事和游戏进行教学导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要观察学生的关注点是否与知识点一致。同时,通过观察学生的思考及学习过程,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考特性,不断调整导入细节,帮助学生进一步投入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
4.教学互动
导入过程是将学生拉入数学学习的过程。如果这一过程只有教师单方面的参与,无法起到有效的导入效果。因此,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导入环节的教学互动,可通过提问方式、举例方式、回答方式、抢答方式,帮助学生集中精力,进入导入环节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多样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
开展教学导入时,教师要将后续的知识点转化为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精彩内容。这些内容的呈现可以是故事、游戏,也可以是具体的问题。只有通过导入内容传达出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利用这一良好的开头,达成数学课堂教学的成功。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方式进行探索,至关重要。
1.创设情境导入法
创设情境导入法是适合小学生思维模式,能够产生知识及具体应用环境的教学导入方式。从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内容来看,很多知识点具有抽象的特性。构建具体应用环境,能够实现抽象知识点的转化,促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贴合学生的感知特性,启迪学生思维,实现对教学内容系统的探究。在创设情境时,一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维特性,考虑到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要结合学生已经具有的数学学习经验,帮助他们在完成后续数学学习活动时,能够逐级提升自身能力。二是要直观展现教学内容,教学导入情境要与教学实际内容相结合。三是要构建轻松的教学氛围,避免教学情境过于沉闷,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钟”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预先设定一个钟表维修的情景。每一个学生都是“小小钟表维修工”。教师作为“顾客”带来一个坏掉的钟表。教师告诉学生想要调节的时间,或提出钟表时针及分针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中,思考与钟表、时间相关的知识点。待学生完全投入学习氛围中时,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进一步深入課程内容中,实现有效的教学导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新旧知识相结合导入法
新旧知识间的紧密联系,体现出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及系统性。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带动新知识的学习,能够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系具有连贯性,同时帮助他们经过长期的数学知识积累,完成数学的有效运用,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乘法运算时,可先由加法进行教学导入。教师列举两道加法运算题目:3+7+9和7+7+7。在学生完成两道题的基础运算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两道题目进行观察,分析其中的差异。学生会观察到,后一道题目中,每一个加数都是相同的。这时教师再引入乘法运算法则。旧知识的引入与新知识的结合,能够增强导入效果,同时巩固原有知识,一举多得。
3.直观教学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直接刺激学生感官,利用数学知识的实际特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导入方法。直观导入法可直接利用课本中的插图、与学习内容对应的实际物品,或反映数学规律的图画、视频等,直接进行数学阐释,刺激学生的感官。在进行直观导入时,教师要确保学生对直观导入有充分的兴趣,避免枯燥的导入方式。例如,在学习“平均分”这一概念时,教师可利用实物完成直观教学导入。准备6个苹果,让一个同学将这6个苹果分给3个同学,要保证分配公平。分配的同学很快就能把苹果分好,每个同学都获得两个苹果。这种平均分配的方式,就能够有效地引出“平均分”这一概念。接下来,老师再多给同学一个苹果,让他将7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同学。这时,在不破坏苹果的前提下,学生无法完成苹果的平均分配。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苹果的总数变了,但需要获得苹果的人数没变。同时,分配后剩下的苹果数量改变了。通过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教师就可以引导出“整数除法”“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概念。
4.生活化内容导入法
所有的知识都是可以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连接的。通过运用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与材料,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生活化内容的教学导入,就是将学生了解的生活内容与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结合起来的过程。一方面生活化教学导入,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学生对了解的生活内容有更强的学习欲望,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例如,在学习重量单位的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买菜、购物等称重时,采取哪些重量计量方式?运用哪些重量单位?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来超市称重后的标签或购物小票,让学生查看其中的重量单位,并对常见的物品重量进行估算。很多称重标签上都有“500克”这一重量。通过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观察了解,就会知道很多重量单位,包括克、斤或公斤等。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进一步思考:500克是多少斤?通过对比,进一步引出克、千克等重量单位的学习。
5.游戏教学导入法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游戏的参与兴趣高。通过游戏完成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导入,更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性。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中,将数学知识点融入游戏中,更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能有效引入新课程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划分小组,为小组配备白板或白纸,让学生在白板或白纸上绘画出认识的图形。小组之间可进行比赛,看哪一个小组画出的图形最多。比赛结束后,每个小组都要派出代表到讲台上介绍自己小组画出了哪些图形,画出的图形都有哪些特征。例如,有3条边的三角形、4条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小组中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形成了交流学习的模式,能够共同思考、共同进步。同时,图形绘画比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介绍图形特征时,教师对其中正确的内容进行鼓励,并引出本堂课要学习的图形知识,可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图形知识的认知。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本文总结了创设情境、新旧知识结合、直观教学、生活化内容以及游戏教学五种教学导入方法。在这些教学方法中,教师可根据实际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避免导入过程喧宾夺主,观察学生在教学导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并适时添加教学互动,推动多样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应用,从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构建数学逻辑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推動课堂的教学进展,达到最终的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吕忠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探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5):70.
[2]王彩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28).
[3]徐希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8(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