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面向海洋的“两山”生态高地论析

2020-05-23刘亦明吴昊洋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7期
关键词:烟台市农业经济乡村振兴

刘亦明 吴昊洋

【摘 要】保持生态建设理念的动态更新、与时俱进,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充分契合下的成果体现。基于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加快“两山”建设是未来十五年至本世纪中叶城市发展的全方位战略导向,烟台市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先进理念,抢抓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重要战略机遇。本文论析烟台市面向海洋的“两山”生态高地的战略支撑,以期形成可复制的典型案例,对其他沿海城市乡村振兴建设给予一些启迪性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两山理论;烟台市

一、推动海洋产业发展动能转换

1、优化滩涂空间资源配置,推进滩涂养殖动能转换

规范化开发养殖水域滩涂,建立容量管控机制实现减量增收,推进海水养殖废水治理,推进渔业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规范和保障渔民正常生活所需的养殖水域滩涂,依法保护水产品基地等重要自养水域,规划合理的海水养殖面积、淡水养殖面积;稳妥实施对不合理的滩涂利用实施退围还海、退耕还海;合理规划养殖生产布局,完成和稳定规划禁止养殖区和限制养殖区。优化海水养殖布局,清理城市核心区海岸线向海1公里内筏式养殖设施,严禁新建养殖区域占用和破坏砂质海岸。清理非法碍航养殖,优化海域通航环境,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2、科学实施增殖放流,修复渔业生态资源

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既是落实新发展理念、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措施,也是优化渔业产业布局、促进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一是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在整体工作氛围和力度上,需在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基础上,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渔业资源修复工作,形成全民关心、全民参与渔业资源修复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扎根市民心里,让烟台的水更清、海更蓝,海洋渔业资源也更丰富,为渔业资源修复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统筹推进增殖放流、投放人工鱼礁以及建设海洋牧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工程。在品种上,要加强崆峒列岛刺参、蓬莱褐牙鲆黄盖鲽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增殖保护品种的种质资源,增加海洋生物量和多样性。

三是要科学增殖放流。加大对海洋生物资源放流的投入,积极开展经济渔业生物苗种人工放流。优化增殖放流体系,提高增殖放流效果,加大部分恋礁性鱼类和当地特有物种增殖放流,调整优化增殖放流品种、数量、放流时间,提高资源修复效果。开展增殖放流评估,从资源环境状况、水域生态容量、生态安全和增殖需要,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科学实施增殖放流工作。加强近岸海域的海洋环境监测,提高海水水质和海洋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海洋生物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等,优化海洋生物种群分布,恢复并提高海洋生态系统各级生产力。

四是构筑“大养护”格局。立足国家战略,将政企社科四方联动机制引入增殖放流体系,实现从“政府主导政府做”到“政府指导全民做”的模式转变,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凝聚有心致力于增殖放流工作的社会力量,初步构筑起政府引导、科研支撑、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

五是继续探索优化社会化放流模式,完善社会放流监管体系,集聚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投入增殖放流事业,使其成为“政府增殖”的有力补充。

六是建设“水产种业硅谷”,推動渔业种业集聚发展。依托省级水产原良种场,重点建设丁字湾虾蟹类种业集聚区,着力打造以水产遗传育种中心为龙头,原良种场为基础,苗种繁育场为骨干的水产良种研发与生产体系。提升渔业种业技术研发能力。引导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种质科技创新中心与支撑服务平台,开展鱼、虾、贝、藻、参等大宗水产生物现代种业创新与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培育“育、繁、推”一体化渔业种业龙头企业,着力打造“水产种业硅谷”,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水产苗种繁育基地。

3、加快建设海洋牧场,打造海洋牧场生态示范之城

以发展生态渔业为指导,在增殖放流的基础上,科学建设海洋牧场,打造海洋牧场生态示范之城,从生产源头端和资源源头端统筹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系统。2019年,烟台提出统筹建设四十里湾海域、庙岛群岛海域、莱州湾东部海域、烟台南部海域等4处海洋牧场示范区,启动10个海洋牧场示范项目。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30处,其中国家级14处,占全国总数1/8,数量居全省首位,海洋牧场总面积超过105万亩,海洋牧场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未来,要加力形成烟台市海洋牧场发展新格局,推动现代渔业由近海向深远海发展,推进渔业从“渔猎型”向“农牧型”转变。

一是加快对现有养殖方式进行升级改造。继续鼓励发展“生态方”养殖、海洋牧场、深水大网箱养殖和岸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生态养殖方式,鼓励有条件的渔业企业加快升级。坚持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加快实施海洋牧场“百箱计划”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4带、10点、100箱”海洋牧场示范工程,因地制宜合理扩大各类海洋牧场总面积,精准发力打造海洋牧场综合示范区,集中打造“烟台鱼”,建成亚洲最大海洋渔业规模化养殖基地。

二是要加快构建海洋牧场科学生态模式。通过强化规划、政策、标准、科技等领域的措施,鼓励科学建设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群,促进种群资源恢复。整合牧场数据资源,搭建海洋牧场大数据平台,完善海洋生态环境在线监测、海洋牧场观测和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网络,推动生产全过程智能化控制,提升海洋牧场信息化、装备化和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海工+牧场”联动模式,大力发展多功能管理平台和深远海智能网箱,提高牧场装备化水平;推广“陆海接力”兼容模式,推进陆基工厂化循环水与深水网箱融合发展,做到全时空水产养殖;推广“大渔带小渔”共享模式。通过建设海洋牧场,生态系统得到修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4、以创新为核心驱动,推动海洋产业高端转化升级

加速形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以推进海洋高端装备、高技术船舶产品及配套设备自主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突破口,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层次、质量和效益。形成以中集来福士、杰瑞集团、蓬莱巨涛重工、蓬莱大金等为骨干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及配套企业集群,大力培育船舶与海工装备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以国家级平台为核心、多个省市级平台衔接匹配的海洋高端装备制造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形成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海洋装备高端产业链,推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建设海工装备自主创新集成基地,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海工装备名城。立足沿海各区区位优势及产业特点,推进莱州海洋牧场与风电融合发展等项目建设,创新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

突破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立足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制品和海洋药物等产业基础,瞄准国际生物医药技术前沿,提升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提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发展水平,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产业基地。搭建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服务、成果转化服务、投融资服务和综合服务,“四位一体”的海洋生物医药孵化公共平台体系,努力提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培育能力。

加快发展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遵循“培引结合、创新引领、产品多元、集群高端”的发展路径,通过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及加大科技开发投入与提高自我研发能力等,加快与海洋产业相关的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通信导航设备等核心类产品的研发制造,加大对技术向产业化转化的扶持力度,提高国产化能力和水平,重点开发海洋环境监测设备、船用电子设备、港口智慧物流设备及海洋信息服务等产品,构建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链。

突破海洋旅游产业。探索海洋经济与滨水休闲产业的融合发展,突破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业,构建中心城区都市休闲核、蓬长生态文化旅游核、滨海一线文化旅游带海洋文旅新格局。以海洋牧场为纽带,促进渔业、海工、旅游三产深度融合,在莱州湾东、庙岛群岛、芝罘岛、四十里湾、套子湾、海阳南等海域发展以休闲垂钓、潜水观光、海上运动、渔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为载体的休闲渔业,实现生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海上休闲度假游。以海域和海岛旅游开发为基础,依托烟台的七个海湾,规划、建设和完善邮轮游艇码头等海上旅游设施,开辟区域性邮轮线路,引导海上游船升级换代。积极发展海上看烟台、海岛度假等旅游项目。开发海洋文化、体育旅游。发掘烟台开埠文化、妈祖文化节、渔灯节等海洋文化品牌,发展海洋文化游。

发挥海上运动设施比较完备的优势,加快建设综合性海洋体育中心和海上运动产业基地。以“仙境海岸·鲜美烟台”品牌为统领,叫响城市旅游形象品牌。重点做好长岛、蓬莱、芝罘岛、崆峒岛、养马岛滨海一线旅游开发。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旅游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游客提供安全快捷的旅游交通服務。建设一批度假酒店集群,提高住宿设施的接待水平。加快旅游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娱乐功能。大力推进芝罘仙境、海上世界、朝阳所城文化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海洋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海岛)。建设帆船、帆板比赛基地和休闲海钓示范基地。开发滨海休闲旅游产品,开发滨海自驾车营地、帐篷营地等新兴产品,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休闲度假胜地。

突破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积极参与全省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着力打造现代港口集群,完善港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老港区改造,完善集疏运体系,完善陆岛交通码头。积极构建烟台港与青岛港?日照港、渤海湾港的战略联盟,建立与天津港?大连港等周边港口的战略合作。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龙口裕龙岛项目、烟台港西港区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条,完善港口物流服务网络,打造国际综合物流园。依托航运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建设现代航运体系,不断提升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打造连接华东与东北、中国与日韩的海陆联运大通道战略节点,建设“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海港,建成东北亚集装箱及大宗散货中转的重要中心、东北亚客货滚装运输中心和海上旅游集散中心、区域临港产业聚集中心,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突破发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业。统筹海洋经济创新区规划片区内海水淡化布局,加快推进两个重点海水淡化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扩大海水综合利用能力和规模,探索淡化海水和淡水供水管网并网,加快推动海水在工业冷却中的直接利用,基本实现淡化海水和海水冷却在沿海电力、化工、冶金等高用水行业规模化应用。加强海水有效化学成分提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进高值化利用。大力发展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加强海水淡化反渗透膜自主技术研发。

作者简介:

刘亦明,山东省烟台市人,女,1994年3月,农业硕士,烟台市环保工程咨询设计院。

吴昊洋,山东省烟台市人,男,1994年3月,管理学学士,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古现街道办事处。

(作者单位:烟台市环保工程咨询设计院)

猜你喜欢

烟台市农业经济乡村振兴
烟台市张格庄镇大樱桃生产流通现状及对策探讨
党旗高高飘扬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三虎争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