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地域文化与滨江绿地的融合
——以广东清远北江南岸公园为例

2020-05-23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淑彬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0年9期
关键词:北江滨江滨水

文|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淑彬

1 概况

1.1 区域位置

清远市北江南岸公园位于清远市清城区北江南岸,西起北江一路与铁塔路交界,东至北江六桥,属于清远市燕湖新城片区,岸线总长约8km,陆地面积约81 公顷。设计范围位于流经城区的北江南岸东段,从上规位研究发现,本次设计用地均为城市公园绿地,物理范畴位于城区中心,且重要交通干线贯穿,从城市发展格局范畴来看,北江沿岸是城市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城市滨水绿地,助力于城市形象的提升,成为城市的重要滨水公园地标。周边以居住用地以及商业用地为主,并有少量社会公共服务属性用地。受众群体以周边居民以及清远市市民为主。

1.2 现状概况

本项目属广东省清远市辖区,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本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设计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Tg0.35s,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在多遇地震时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04。整体场地属于北江河南岸边区域,场地南面为北江南岸堤(北江一路),地势呈北低南高,高程约在9.00 ~21.00m,本场区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微弱,地质构造较为稳定。

1.3 自然条件

场地所在区域属于以中亚热带气候为主的湿润性季风型气候,一年四季均受季风影响,气候分明。年平均气温为21.7℃,1月份为全年最冷月,月平均气温为12.8℃;7月是全年最热的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8.7℃。清城区是广东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年平均降水量为2202.1 毫米,暴雨主要出现在4月~9月。

2 地域文化挖掘与滨江公园设计的融合

滨水地带是万物生命环境的源头;滨水环境孕育了从原始到现代的人类文明;滨水景观是诸多类型景观中最具吸引力的景观。

通过对本土地域的进一步挖掘,不断改善该区的生态系统,对绿地的生态优化将体现在水体形状、植被群落、引鸟植物等各种方面,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状况。主要围绕植被改造及人工构筑物的生态还原展开,对被人类行为破坏的环境进行恢复重塑。

2.1 规划设计原则

2.1.1 重视城市自然、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

规划应充分考虑基地周边的环境、清远历史文脉、名人文化特色,使公园融入周边的环 境中,创造出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滨水公园。

2.1.2 重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推广新技术,降低建设成本,延长使用年限。既经济实用又美观的原则,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滨水公园。

2.1.3 坚持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原则

坚持人的社会活动与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如吴良镛教授所概括:“城市化与建设象江潮一样地发展,象水波纹一样地逼近,一方面有大量的建设,产生出巨大的生命力和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在进行相当多的大尺度的破坏”。因此,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绿地景观系统规划,提供一个接近自然、享受自然的场所。

2.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区和功能布局,正确处理规划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分期实施,实现园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2 规划设计理念

以“北江清远段文化”为主基调,突出了北江在清远段的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内容和场地设计相互融合,形成“一带三路,多园融合”的景观结构。根据用地现状及周边环境特色,结合清远特有的地域文化,深度挖掘清远历史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将抽象的文化用景观手法具象化,通过景观轴线把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及文化展示等诸多功能有机的串联起来。

用发展的角度审视地块的未来,遵从当地的发展规律和空间生长肌理,打造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度假及文化展示交流于一体的清远滨江城市公园。

结合“一带三路多园”的景观结构,规划滨江景观旅游一日活动策划,游玩一天总共花费大约12 小时,具体游玩时间自由,基本保证来访者可沿碧道游玩各个景观节点,不分白天夜晚都有景可玩。

2.3 空间布局规划

2.3.1 空间结构

根据确立的景观设计理念为出发点,以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和苗木搭配形成的景观空间、场地现状为基础构建的绿化屏障,形成“一带三路,多园融合”的景观格局。

“一轴”:结合现状岸线空间格局,由西端丁香花园酒店至东端五一码头,依托北江一 路堤下空间,打造清远南岸公园景观生态轴。

“三路”:由西至东,顺应场地现状,依次设置清远发展之路、名人展示之路、民俗游 乐之路贯穿整个项目区,打造丰富多彩的东西景观绿地观光之路。

“多园”整个景观规划区内根据景观视线制高点及规划功能布局,打造绚丽多彩的景观 绿地节点。

2.3.2 功能分区

根据《清远市燕湖新城总体规划》中的相关内容,整个区域为滨江绿地,通过景观规划将项目用地分为五大区域,分别是滨江碧道走廊区、市民广场区、滨江活动区、伦洲绿地区、生态郊野区。

2.3.2.1 滨江碧道走廊区

作为整个项目的起始段,西起铁塔路与北江一路交界、东至北江东路与福堂一街交界,全线长约2km,结合现状绿道做综合式碧道优化提升,增加文化驿站和景观节点,丰富功能设施,结合分离式碧道串联各空间节点,形成连贯的游行动线。充分利用现状条件,通过景观手法提升空间布局,服务周边市民。通过将清远历史文化与公园景观相结合,提供给市民休闲活动的场地。滨水碧道起点以标示性的景墙作为入口标识,图文结合的方式传递清远北江南岸文化公园的基础信息和项目概况,采用岭南园林古朴的砖、瓦、雕花等元素呈现,同时结合本土植栽的优化提升滨水公园的景观气质。

时空文廊以清远的历史发展为文化展示内容,文化驿站以景观廊架为载体,结合历史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科普清远历史发展的演变,结合适用于周边市民需求的休憩、活动、零售等功能,兼具文化公园的游憩性、科普性以及社区生活的功能性(图1)。时空文廊第一段主要展示的是新石器时代、周、秦时期。文化驿站以岭南园林中景观廊架、景墙、座椅、屏风等多个要素组成,以模块化的方式将各要素进行重组,从尺寸和空间上的变化而形成多个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文化空间和停留驿站。文化驿站直观展示的是清远历史的演变、城市区域的延伸,侧面也是中国历史各个朝代发展的缩影。在清远历史发展的长河里,不乏有各个时期清远的杰出人物和各种文化出现,奠定了后续名人文化展示和民俗游乐之路的历史基础。延续时间文廊的时间轴线,清远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延续到未来无限的可能,通过景观的表达形式呈现空间感传递的主观思维和无限想象。根据清远不同的发展之路,寻求有代表性的植物。根据适地适树原则,优选乡土树种,融入新优观赏度高的植物(图1)。

清远北江南岸文化公园起始于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主推至历史长河中的文人墨客的文化精神,游乐其发展进程中衍生的民俗文化风情。名人展示之路从延续清远发展之路的时间轴线为起点,凸显清远文人墨客的文化底蕴和近现代重要成就的模范人物,将文化、文人、名人等多元素精神融入到园林景观中,凸显清远北江南岸生态环境中的文化格调和精神气质。

清远北江南岸公园第二段碧道,西起北江东路与福堂一街交界、东至伦洲大桥,全线长约2km,结合现状绿道(应急通道)的功能优化提升,与市民广场、公园慢行道串联,形成完整交通动线,结合各名人景观节点丰富游行体验做到移步异景,精彩纷呈(图2)。

2.3.2.2 市民广场区

市民广场核心区作为整个项目的引爆点,利用政策支撑,汇集大量人流,为整个项目区提供引流作用。整个场地包含市民广场、活动广场、喷泉广场、树阵广场、刘禹锡园、韩愈广场六大功能片区,满足人群活动的各种需求,打造清远对外交流窗口(图3)。

针对刘禹锡分析其作品及其风格,提炼作品中的意象并重新组织景观元素和语言,采用古典园林哲学的思路呈现,古朴的材料结合围合式的绿化空间,表现市民广场中雅致文韵、闹中取静的格调。

图1

图2 清远北江南岸公园第二段碧道 效果图

图3 市民广场核心区 鸟瞰图

提炼韩愈的主要代表作《师说》做序,结合韩愈作品及其对后人的教育及文化影响,以廊架、铺装、景墙等新的景观语言结合展览形式呈现,博古通今,古今对话。景墙结合道路曲线以及座椅、铺装等多种形式,用耐候钢板的材料统一起来,在竖向上形成高低错落的形式感,且有不同形式的功能作用(图4、5)。

名人展示之路的重要景观节点选取主要历史人物作为节点核心,提炼人物的主要事迹和文化精神,以岭南园林延伸的现代景观展示名人文化对现代的影响以及名人标榜的模范精神,需要清远不忘历史,秉承优良传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

2.3.2.3 滨江活动区

北江南岸滨水公园不仅是清远城市的名片,也为周边社区居民服务,在功能定位上优先考虑社区的需求,设置运动场地配套、活动空间、停车场地等满足周边居民的生活设施。

滨江活动区利用现有生态基础和场地竖向变化,通过现代景观工艺及清远名人文化的引入,在滨江区域实现活动体验、海绵城市、文化输出等,打造清远人文特色滨江绿地。

2.3.2.4 伦洲绿地区

伦洲绿地连接伦洲大桥及伦洲岛,是清远城区旅游的先行区。作为整个项目区最大的活动绿地,依托现状情况及远期场地规划,既要考虑近期的使用需求,更要从长远出发做好预留空间。

2.3.2.5 生态郊野区

生态郊野区作为整个项目区生态条件最好的片区,在设计上尊崇现状,不做过多人工参与,仅设置必要的基础园路及活动设施,为清远城区输出一片生态自然的郊野公园。民俗游乐之路的现状自然条件良好,主要采取自然保育的原则,结合贯穿的园路打造景观节点,融入清远民俗特色文化,彰显清远风土人情和民俗风韵。

清远北江南岸公园第三段碧道,西起伦洲大桥、东至北江六桥,全线长约4km,在现状绿道基础上,结合碧道规划提升成为综合式道路,承载车行、人行、骑行等多种交通方式,串联公园内部民俗景观节点,形成完整交通动线和文化体验。

在植物设计上契合设计定位,让植物的运用做到自然舒适、生态健康。通过准确把握景观空间尺度差异,结合项目丰富的地形高差变化,合理控制植物景观的收放关系,部分沿用基地植物、本土植物,并结合植物品种色彩与质感的多变,体量感的差异化,营造舒适亲切、亲近自然和放松休闲的景观空间和恬静、安逸的流线空间。在清远历史文廊段,根据清远不同的发展之路,寻求有代表性的植物。根据适地适树原则,优选乡土树种,融入新优观赏度高的植物。例如水蒲桃、火焰木、木棉、香樟、南洋杉、广州樱等。在名人展示之路上,植物选择树形相对规整,形态明显的植物。特别是树阵广场可以选择大王椰子、华棕、香樟、小叶榄仁等。民俗游乐之路上植栽主要选择色彩丰富同时具有芳香的植物,充分体现游乐之路的特色,例如蓝花楹、美人树、香樟、红花风铃木、洋紫荆、羊蹄甲等。

3 结语

传统地域景观格局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是区域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形成过程的重要保障。传统地域文化彰显了区域的灵魂,滨江公园是城市的缓存绿肺,两者的有机融合为城市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同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兼具自然、人文、健身、娱乐休闲等多功能环境。

广东清远北江南岸公园采取交通路线贯穿北江南岸的绿地空间,注重天然水系生态保育,注重水与周边空间设施有效融合,注重地域文化底蕴的融入,注重休闲健康生活理念。北江南岸碧道结合文化驿站、市民广场、名人节点、民俗广场等多种活力空间,兼顾安全、生态、 文化、 景观、经济等功能,打造清远市安全行洪、健康生态、休闲生活、独特文化的碧道系统。

图5 韩愈广场 节点效果

猜你喜欢

北江滨江滨水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丹麦DALI 5.1.2全景声,家里的角落处处有影音 滨江一号多功能影院
北江,向前
奔腾北江
滨江新区日雕感怀
泥娃娃
构建北江水上安全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