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岁而立

2020-05-23卢丽娟

莫愁 2020年18期
关键词:静气早睡早起静心

☺卢丽娟

少年若天成,

习惯成自然。

人们常说“三十而立”,但就行为习惯的养成而言,我更想说“三岁而立”,因为有太多人三岁不“立”以至三十也“立”不起来。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老话极有道理。三岁是孩童养成教育的关键期,此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是青少年时期的雏形。养成教育太重要,直接决定孩子的将来。

如何让孩子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我们是这样做的。

当好一面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所希望的人,父母就要做出好的样子来,身教永远大于言教。要让孩子早睡早起,父母就要早睡早起;要让孩子热爱运动,父母就要勤于锻炼;要让孩子心平气和,父母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随意发火;要让孩子孝敬长辈,父母就得善待老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你的一言一行孩子往往会效仿。我先生做事很有条理,办公桌井然有序,女儿的房间、书桌也是洁净齐整。我喜欢读书,女儿闲暇时间就爱看书,遇到好书也会与我分享。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大人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什么样,孩子往往就是什么样。

立下合理规矩。孩子毕竟是孩子,懵懂无知,给他立规矩很有必要。规矩要合情合理,不能苛刻也不能放松。譬如,对人有礼不说脏话粗话,爱惜粮食不浪费,珍惜时间不拖延,玩具自己整理,求别人帮忙要说“请”,得到赞扬或帮助要说“谢谢”……

作为老师,我曾经惊讶地看到十四五岁的男生从母亲车上下来,一句“再见”都没说,车门“砰”地一下关上便头也不回地走向校门。怪谁呢?要怪就怪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啊。

我认为这一句“再见”不是可有可无的虚礼,而是亲情无时无处不在的体现。在我家,老公夹菜给女儿,她一定会说“谢谢”;睡前互道一声“晚安”,给每天的生活画上温馨的句号,不论她在家还是曾远在海外,从不破例。

亲子共读养静气。静能生慧,如果女儿也算学有所成,那首先得益于“静”,静心是她的一大优点。小不点时,一样玩具她可以不厌其烦反复玩;稍大点,热衷于一个人搭积木,摆弄琢磨,细致耐心。大学毕业的暑假里,她还孜孜不倦拼了梵高的《星月图》。

作为从教多年的老师,我看到有太多孩子脑子活但心浮气躁。反观一些成绩优秀、做事积极的孩子,身上一定有着共性:静心专注,心无旁骛。他们接受能力强,学什么总能心领神会,做什么都能轻松应对。

要培养静气专注,我特别提倡亲子共读。书籍是智慧的结晶,阅读是最好的教养。我自己喜欢读书,也乐于陪读。脑海中定格这样一幕: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端坐在小凳子上,膝头摊一本图画书,左手按着,右手指着,口中念念有词:“从前,有一只小山羊,经常到河边喝水。有一天,来了一只狼……”也难忘这样一幕:晚上,小房间,母女俩手捧一本书愉快地阅读。一个个夜晚,一则则故事,像汩汩清泉滋润了女儿幼小的心灵。如今,女儿在工作之余,还常常读书,这是从小养成的好习惯。

在女儿的成长中,我们母女俩分享了不少好书。阅读给了女儿丰富的精神滋养——阳光的心态、可爱的个性、风趣的语言、和谐的人际关系,还培养了她超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做事的静心专注、内心的淡定强大……

有位教育专家说,读书是最好的道德伦理教育,是最好的情商教育,是最好的想象力创造力教育,是最好的个性教育。我极为赞同。在书香的浸染下,女儿成长得越来越好,学识、能力、素养等方面都不错,是人们常夸的“别人家的孩子”。我深知,这一切得益于良好的养成教育,尤其是涵养静气带来智慧的阅读。

好习惯得尽早养成,小时候的错过往往是一辈子的错过。“三岁而立”不是一句戏言,而是一句值得践行的良言。

猜你喜欢

静气早睡早起静心
当一个人变得自律
早睡早起(部级优课)
早睡早起 不易抑郁
拿出一天时间
静气
静心阅读,做一名有内涵的教师
顺势
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