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途径

2020-05-22杜伦皓

石油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井下作业施工过程安全隐患

杜伦皓

摘要:不断提升井下作业的质量,避免安全事故产生是井下作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井下作业企业必须要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通过多方努力实现施工质量的优化。石油企业在极力提升自身施工技术的同时必须重视井下施工安全,坚持科学施工和安全施工并行。

关键词:井下作业;施工过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途径

引言

石油井下作业的修井作业施工,是油田生产的一项必备的施工项目。通过井下修井作业,恢复油水井的正常运行状态,保证油田生产的顺利实施。加强对修井作业施工现场的管理,杜绝发生安全风险事故,才能保证修井作业施工的质量,更好完成石油井下修井作业施工的任务。

1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的风险

1)井下作业中有几种是比较频繁的,起下作业就是其中之一,进行起下作业之前,由于没有事先对刹车系统进行检查,作业过程中由于刹车失控造成安全问题,或者由于超速起下引起顿钻或者落物事故。在重负荷作用下,如果事先未对提升系统进行详细检测,易导致大绳断落事故的发生,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不甚熟练导致在井口操作时单吊环伤人。操作者未取得相关操作许可证,操作技术不熟练或者违规操作,都会导致恶性事故的发生,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2)井下作业的另一重要过程是射孔作业,射孔作业是导致井喷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压井液的选配不合理会诱发井喷,射孔方式的错误选择会使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未检查防喷装置,未进行试压检验,工具及配件未准备就绪都会影响施工正常进行,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3)填砂、防砂、冲砂、压裂等都属于带砂作业的范畴,填砂后上起管柱达不到要求高度会使填砂过程出现砂卡管柱问题。防砂工具不慎掉落、携砂液被破坏导致砂卡管柱等是防砂过程中易出现的事故。施工过程中油管或油管套等环形空间是地层砂和工程砂都必须经过的,这一环节非常容易出现沉砂卡钻的问题。如果冲砂施工的排量不足,接单根速度跟不上,循环冲洗无法完全进行,会诱发这一事故。过快的加砂速度、過小的排量、过于猛烈的放压、砂的比重过大都会使压裂过程出现事故。4)气举、封堵、压裂、气井作业等是高压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当的放喷会阻碍气举作业的正常进行,严重的可能造成事故。封堵剂的性能被破坏,施工时间过长、管柱渗漏等都会使封堵作业失败。由于高压施工自身有其特殊性,要求井口装置、地面管线、施工管柱等均能承受一定程度的高压。闸阀渗漏、管柱弯曲、管线刺漏等问题可能受试压、安装、选择、检查、固定等各个环节影响。

2井下作业安全管理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运行体系

虽然我国石油井下开采工作正常进行,但是有些企业的石油井下开采工作的安全体系还没有实行,企业的管理重心在于提高工作速率和工作质量,因此安全体系和制度的施行较为困难,很多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被束之高阁,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阻碍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展开。

2.2没有科学、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

经过调查发现,很多石油企业对井下工作的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整个工作环境中没有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一般是由一些具有高资历的员工兼任,既要做好管理工作,也要做好生产工作,容易混淆每个员工的工作职能和工作范围,简洁来说,在井下工作中,没有完全量化员工工作岗位责任制,员工分工不明确,并且资源分配不合理,为未来工作埋下隐患。

2.3设备安全系数和员工综合素质不高

石油井下开采使用的设备经常会因为挪动和环境问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这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是一大隐患。除此之外,由于井下工作的工作人员学历较低,当工作量大时,企业会大量招聘外来员工,很多都没有工作经验,对仪器的操作技术不熟练,这也是一大隐患,最严重的是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人员对于整个环境的安全监督力度不够,这样对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起到副作用。

3井下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3.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是进行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通过分析井下作业风险发生特点,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覆盖到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的全过程。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将石油井下作业指挥系统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实行责任制管理,将各项工作细节的权责明确到个人,通过井下人员间的有效配合,保证作业实施细节的规范性与安全性,进而减少作业风险的发生。此外,安全管理体系中要强调人员安全管理意识的提升。通过开展安全管理教育、选取石油井下作业事故经典案例进行实例讲解等方式,提升人员对井下合规操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主动风险防范意识。在工作中严格约束自身行为,积极配合井下安全巡查工作,提升石油井下作业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管理体系当中还应结合具体石油工程的特点,制定常发生风险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将预案的内容细节传达到每位员工,以便当安全风险发生时,人员能掌握正确、有效的处理方法和逃生方法,最大限度地减轻风险造成的损失。

3.2强化井下设备及技术管理

除人员之外,机械设备及技术是开展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的另一项必须因素。井下作业难度大、危险指数高,高质量的机械设备和先进的作业技术是保证作业过程安全性的重要前提。石油企业应加大对设备购买的投资力度,积极使用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加强对现有设备的保养及升级,对于损坏比较严重以及故障频发的设备予以更换处理。从而为井下作业创建一个安全、高效的作业环境,减少因设备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对于作业技术来说,除了积极研究新技术、使用新技术以外,企业还应加强人员的技术培训,例如,邀请下井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员工举办技术指导讲座,传递安全生产方式方法,提高人员技术水平,从而全面提高井下作业的技术性,保证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安全。要求下井作业的参与者必须持证上岗,并定期组织技术能力考核,不断加强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注意作业人员间的合理配置,保证人员的技术能力与工作内容要求相匹配,从而保证井下作业的各项工作都能按要求高质量完成。

3.3培养专业的安全管理团队

在如今的石油企业中,油田井下工作一般都具有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所以要求企业工作人员都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油田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都有着安于现状的心理,综合操作能力也不断的被消耗,安全意识薄弱,安全体系建立落实不当,最后增加了事故几率的增加。因此,企业应该将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作为工作重点,培养一个专业的安全管理团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可以定期指派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综合能力。

结束语

石油井下开采作业一般在野外开展,工作条件艰苦,涉及到的工艺技术复杂。再加上石油、天然气等本身的易燃性特点,使得井下作业面临诸多危险因素。若不加强安全管理,一旦发生事故,会对相关工作人员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并影响工作进度。因此研究石油开采井下作业风险,分析安全管理措施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孙红佳,李明强.石油井下修井作业及现场管理的优化[J].化工设计通讯,2017,45(04):251.

[2]魏翔.试论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的风险与安全管理措施[J].决策探索(中),2017(02):18-19.

[3]刘旭.石油井下作业安全管理问题分析[J].石化技术,2017,25(08):244.

[4]马海禹.浅析井下作业时的井控安全管理[J].石化技术,2017,25(08):287.

[5]汤海涛.提升井下作业安全系数的措施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06):251-252.

猜你喜欢

井下作业施工过程安全隐患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低压水切割机解决煤矿井下锚索切割的应用
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分析
油气田井下作业环境保护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