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肺炎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05-22董玉茹王春燕刘俊岩刘春艳姜倩倩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7期
关键词:肺部住院肺炎

董玉茹,姜 文,王春燕,刘俊岩,刘春艳,姜倩倩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157000)

小儿肺炎是支原体或流感病毒等感染所致的肺部炎症,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和肺部啰音等,随着病情的进展,后期还可出现抽搐和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给患儿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影响。治疗小儿肺炎时,改善患儿通气和控制炎症是主要的治疗原则。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机体防御能力和抵抗能力较差等原因,临床康复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本研究从改善护理工作的角度出发,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发现该方法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治疗的80例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14岁,平均(6.44±2.34)岁;肺炎病程2~8 d,平均(5.44±2.11)d。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13岁,平均(6.16±2.10)岁;肺炎病程3~9 d,平均(5.62±1.98)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标准 经X线及病原学检查确诊[1];年龄>2岁,<15岁;能够与护士进行正常语言沟通;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呼吸衰竭患儿;结核性感染患儿;精神类疾病患儿。

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行西医抗生素治疗。

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如保持患儿呼吸通畅,若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及时给予氧气吸入;遵医嘱用药,为患儿喂药时稍抬高其头部,用小勺从患儿嘴角喂入药物,避免发生呛咳;指导患儿多饮用牛奶和豆浆等富含营养和维生素的流食,以有效补充水分;每日密切监测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生等。连续护理14 d。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①中药贴敷护理。护士将芥子和大黄按1∶1的比例研磨成粉末备用。使用时将粉末用温水调成糊状,在患儿肺部湿啰音密集处外敷,敷料厚度约0.3 cm。每次15 min,每日1次。护理过程中,护士主动询问患儿贴敷部位有无灼热和痒痛等表现。若患儿异常感受较为明显,应第一时间取下药物,并观察患儿皮肤情况;若出现红肿等情况,可外涂红霉素软膏等,症状缓解后继续治疗。②中医按摩护理。护士采取点按和揉按等手法,按摩患儿鱼际、合谷、列缺和尺泽等穴位。每穴2 min,每日1次。穴位按摩时力度适中,以患儿耐受为宜。连续护理14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肺炎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肺炎症状改善时间包括体温恢复时间、憋喘恢复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及肺部片影消失时间。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憋喘缓解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肺部片影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炎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肺炎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体温恢复时间憋喘缓解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肺部片影消失时间观察组 40 3.47±0.92▲ 3.62±0.81▲ 6.75±1.20▲ 8.27±1.66▲对照组 40 4.53±1.11 4.68±1.11 8.24±1.62 9.94±1.86

(2)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6~10 d,平均 (7.72±1.56)d。观察组住院时间为5~8 d,平均(6.23±1.44)d。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由于肺炎患儿年龄较小等原因,对患儿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围绕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护理展开,增加患儿对治疗和护理的相关知识,以提高其依从性。此外,肺炎患儿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和运动量不足等问题,可通过开展有效的饮食和运动护理加以改善,为后期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由于患儿体质各异,部分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后康复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护理工作加以完善。

中医将小儿肺炎归于“外感咳喘”范畴,发病原因可总结为外因和内因。在外因方面,风、寒、暑、湿、燥和火六淫外邪侵袭,导致患儿肺失肃降;在内因方面,缘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等。本研究主要护理方法包括中药外敷和穴位按摩等。聂陋华等[2]在小儿肺炎传统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护理,患儿咳嗽和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雷威[3]采用中医穴位按摩护理干预肺炎患儿,取穴包括膻中、神阙、天突和大椎等,可有效提高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

本研究外敷中药包括芥子和大黄。其中芥子辛温气锐,性善走散,具有豁痰涎、宽胸膈及通经络的作用。据《本草经疏》记载,芥子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膈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4]。大黄性寒,味苦,富含大黄素和大黄酸等,具有温肺化痰、利气散结之效。大黄具有“喘时可治下,治喘有泻法”的相关记载[5]。中药外敷后,各种药物成分存储于皮肤的角质层和真皮层,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药物经皮肤渗透吸收的目的。研究表明,肺炎患儿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和护理,可加速肺部啰音的吸收,提高患儿干扰素水平和机体的防御力[6]。中医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及调节功能等多种作用。根据患儿的症状选取适当的穴位,并采取适当的手法按摩,可改善皮毛功能和肺气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7]。本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患儿例数较少和研究时间较短等,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肺部住院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妈妈住院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认识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