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联合手法按摩对产后子宫收缩的影响
2020-05-22张小红
张小红
(广东省惠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 惠州516300)
孕妇生产后易发生子宫复旧不良、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产妇心身健康,降低产妇生活质量。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产妇子宫收缩乏力密切相关,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促进产妇产后子宫收缩十分必要。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和手法按摩在产妇产后恢复中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学者指出二者促进产妇产后恢复的原因可能在于其对产妇子宫收缩的促进作用[1-2]。临床关于二者在促进产妇产后子宫收缩中应用价值的相关研究还不足,故本研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选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惠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9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参照组初产妇28例,经产妇17例;年龄21~32岁,平均(27.17±2.72)岁;孕周38~41周,平均(39.32±0.34)周。研究组初产妇27例,经产妇18例;年龄22~33岁,平均(27.52±2.31)岁;孕周37~40周,平均(39.27±0.36)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单胎足月活产;了解、同意并愿意配合本研究;产前身体处于健康状态。
1.3 排除标准 脏器及系统有严重疾病者;有盆腔、子宫损伤及手术史者;存在妊娠并发症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产妇均实施缩宫素注射治疗,给予缩宫素(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2020482,10 U/m L)肌内注射,每次10 U,每日2次。
2.1 参照组 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母乳喂养指导。根据产妇性格、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对其实施个性化的母乳喂养和育儿知识健康宣教;将新生儿放置于产妇胸前,引导产妇通过触摸、观察等与新生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30 min后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2.2 研究组 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手法按摩。在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时,指导其轻轻触摸子宫底部,拇指放于子宫前壁,其余四指放于子宫后壁,轻柔、缓慢、有节律地进行按摩。每分钟25~30下,按摩3~5 min,产后2 h内确保每30 min按摩1次。此后根据产妇实际情况进行相应频次按摩,按摩期间注意观察产妇子宫收缩、恶露等情况。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治疗3 d后,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子宫收缩情况、复旧情况、子宫收缩疼痛情况及产后恢复情况。子宫收缩情况通过宫底下降幅度进行评估;子宫长径+前径+后径值小于18 cm表示复旧良好;子宫收缩疼痛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分值0~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强烈;产后恢复情况通过产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下床时间进行评估[3]。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子宫收缩及复旧情况比较 研究组产后30 d子宫复旧良好率为93.33%(42/45),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22%(37/45)(P<0.05)。研究组产后6、24、48 h宫底下降幅度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经阴道分娩产妇宫底下降幅度比较(cm,±s)
表1 两组经阴道分娩产妇宫底下降幅度比较(cm,±s)
注:与参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产后6 h 产后24 h 产后48 h研究组 45 1.41±0.31▲ 3.51±0.62▲ 4.11±1.12▲参照组 45 1.18±0.22 2.67±0.57 3.45±0.96
(2)子宫收缩疼痛情况比较 研究组产后6、24、48 h子宫收缩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经阴道分娩产妇子宫收缩疼痛情况比较(分,±s)
表2 两组经阴道分娩产妇子宫收缩疼痛情况比较(分,±s)
注:与参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产后6 h 产后24 h 产后48 h研究组 45 5.41±1.11▲ 2.63±0.52▲ 1.11±0.22▲参照组 45 6.18±1.20 3.49±0.58 2.45±0.36
(3)产后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产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下床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比较(±s)
注:与参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产后出血量(m L)恶露持续时间(d) 下床时间(h)研究组 45 289.12±19.17▲ 1.45±0.34▲ 11.75±1.34▲参照组 45 365.51±23.58 2.61±0.52 12.61±1.51
4 讨论
子宫收缩是产妇产后恢复必经的生理过程,然而受子宫内残留物、产妇体力及贫血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产妇产后子宫收缩并不顺利,不仅会影响子宫的复旧和恶露的排出,且会增加其产后出血,不利于产妇产后心身健康。因此,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十分必要。
以往临床主要通过注射缩宫素促进产妇子宫收缩,但注射缩宫素可能会导致各种不良反应,增加产妇不适,且其宫缩作用突然,易增加产妇痛苦,同时其作用时间也较短,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限制。近年来,临床关于促进女性产后子宫收缩护理干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耳穴压豆、中药熏蒸、康复治疗仪、母乳喂养及手法按摩等[4-5]。虽然上述疗法都可达到促进子宫收缩的效果,但耳穴压豆治疗时可能会使产妇耳部产生疼痛感,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中药熏蒸治疗时可能因产妇对药物过敏或产妇体质虚弱等使其产生恶心、呕吐、胸闷、气促、心跳加快等不适,部分产妇难以耐受熏蒸时的温度和中药气味;采用康复治疗仪治疗时产妇会担心辐射伤害,以及可能因电极片直接接触皮肤而感到不适,因此耳穴压豆、中药熏蒸和康复治疗仪均容易因产妇依从性和配合度较差而影响护理效果。母乳喂养及手法按摩则较为简单,产妇易于接受,但关于二者联合应用促进产后子宫收缩的研究还不足,故本研究主要分析母乳喂养联合手法按摩在促进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子宫收缩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后30 d子宫复旧良好率为93.33%,高于参照组的82.22%(P<0.05),产后6、24、48 h宫底下降幅度均高于参照组(P<0.05),表明母乳喂养联合手法按摩可以促进产妇子宫收缩,有利于其子宫复旧。考虑其原因为母乳喂养时可以刺激产妇乳头、乳晕上的感觉神经末梢,通过神经冲动传导促进产妇机体内缩宫素的释放,达到与体外注射缩宫素类似的子宫收缩效果。手法按摩产妇子宫底可增强产妇子宫平滑肌的张力,促使子宫平滑肌的收缩[6]。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产后6、24、48 h子宫收缩疼痛程度均低于参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下床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明母乳喂养联合手法按摩还可减轻产妇疼痛,促进产妇尽快恢复。考虑原因为按摩可通过刺激反射影响产妇神经、体液调节功能,促使产妇放松心身,另外早期母乳喂养也可帮助产妇与新生儿构建良好亲子关系,避免产妇因情绪不良而增加疼痛[7]。同时子宫的有效收缩可以压迫子宫内膜血窦,达到压迫止血的效果,并可促进产妇恶露的排出,促进产妇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母乳喂养联合手法按摩在产后子宫收缩、子宫复旧、产后恢复及产后疼痛减轻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但本研究也存在样本量偏小、未加强对产妇心理护理、未充分发挥家属的协同作用等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在这几个方面作进一步改进。如在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及手法按摩时,询问产妇有无不适和困惑,提高产妇舒适度并为其答疑解惑,满足产妇合理需求,关心产妇身体状况,同时掌握其心理状态。对于情绪消极者,通过转移注意力法、音乐疗法、冥想疗法等帮助其构建良好心理状态。另外,还要鼓励产妇家属参与母乳喂养和按摩指导过程,教会家属按摩手法,指导家属为产妇按摩子宫,并引导家属给予产妇鼓励和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