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肺钩虫感染1 例

2020-05-22刘前军王开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嗜酸血吸虫胸腔

牟 江,刘前军,邱 菊,刘 翩,王开金

肺钩虫病是由钩虫丝状蚴经皮肤或黏膜侵入引起,主要是皮肤接触疫区水源受染。钩虫病发病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且无消化道症状者少见[1]。仅表现为“咳嗽、咯痰”症状,并无腹胀、腹痛、纳差、消瘦等消化道症状,也无皮肤瘙痒、丘疹、小疱疹等表现,极易误诊为肺炎。本文通过1例肺钩虫感染患者的诊治经过阐述该病。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9岁,公务员,因“咳嗽,咯痰7 d”入院。入院前1周,患者在受凉后出现咳嗽,咳嗽无昼夜差异,有咯痰,痰液偶为黄色,量少,伴有发热,未测体温,院外自服药物(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症状缓解欠佳,为进一步诊治,到我院就诊,我院门诊以“肺部感染”收治入院。患者患病后精神食欲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个人史:嗜烟十余年,20~30支/d,少量饮酒。既往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后初诊“肺炎”,入院辅助检查:胸部CT示右肺感染(图1),C反应蛋白(CRP)9.14 mg/ L,嗜酸粒细胞绝对值5.80×109/L↑,白细胞12.38×109/L↑,中性粒细胞占比0.334↓,嗜酸粒细胞占比0.317↑,予以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治疗2 d。复查血常规和CRP,CRP 7.65 mg/L,单核细胞绝对值0.67×109/ L↑,嗜酸粒细胞绝对值8.80×109/L↑,白细胞16.51×109/ L↑,中性粒细胞占比0.234↓,嗜酸粒细胞占比0.533↑,考虑嗜酸粒细胞升高待诊:寄生虫感染?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故完善骨髓穿刺、支气管舒张试验、诱导痰、肺吸虫IgM、血吸虫IgM抗体。2 d后骨髓穿刺、支气管舒张试验、诱导痰阴性,肺吸虫Ig M、血吸虫Ig M抗体外送未归。

图1 胸部CT 示右肺上叶实变、磨玻璃影Figure 1 CT scan indicated ground-glass consolidation of right upper lobe

治疗7 d后复查胸部CT,病灶增加,右侧胸腔积液明显增加。完善胸水定位、抽取胸腔积液送检生化、常规、脱落细胞、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阴性,胸(腹)水腺苷脱氨酶(ADA):17.1 U/L;胸水外观混浊,无凝块,浅黄色,嗜酸粒细胞约占90%,李凡他试验阳性(++),细胞总数61 258×106/L,白细胞总数53 890×106/L,白细胞分类为单核细胞7%,多核细胞92%,间皮细胞1%;胸水生化示总蛋白58.8g/ L,乳酸脱氢酶1 308 U/L,血糖6.52 mmol/ L,肺吸虫IgM抗体弱阳性,日本血吸虫Ig M抗体阳性。根据患者病史、查体、血液分析、胸部影像学、胸水检查考虑寄生虫感染。考虑肺吸虫或者肺钩虫感染可能大,因肺为钩虫中间宿主,取得病原可能性低,方式有限,而消化道则为其主要病变器官,因此行胃肠镜检查,查见钩虫成虫,多次送检粪便,发现钩虫虫卵。虽然患者肺吸虫IgM抗体弱阳性,但本地区并非吸虫疫区,患者并未生食食物,考虑可能性小,但不能排除,因此完善腹部增强CT,并多次送检粪便查虫卵,腹部CT未见异常,粪便常规查见钩虫虫 卵。

根据之前检测诊断“肺钩虫病”,阿苯达唑抗钩虫治疗,治疗3 d 后复查血常规和CRP:CRP 26.36 mg/L↑,嗜酸粒细胞绝对值2.35×109/ L↑,白细胞9.09×109/L,中性粒细胞占比0.477,淋巴细胞占比0.195↓,嗜酸粒细胞占比0.259↑;胸部CT:右肺渗出病灶明显吸收,胸腔积液减少,患者出院。1 个月后复查,血液分析无异常,胸腹部CT:肺部病灶及胸腔积液完全吸收(图2)。

图2 治疗后1 个月胸部CT 示肺部渗出及实变吸收Figure 2 Follow-up CT scan after one-month treatment revealed absorption of lung exudation and consolidation

2 讨论

钩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贫血、营养不良、胃肠道功能紊乱和消化道出血。如果钩虫进入肺部,引起局部炎性反应及变态反应,可导致咳嗽、咯血、呼吸困难,正是由于该病原体感染症状不典型,加之胸部影像学无特异性等诸多因素,导致临床容易误诊,同时肺作为钩虫到达胃肠道致病的中间致病场所,往往症状一过性且轻微,容易被忽视,导致漏诊,最终因消化系统寄生虫病就诊。

患者为重庆江津公务员,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结合影像学,入院后误诊为肺炎。但因患者嗜酸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再次追问病史,患者发病前1个月有水田作业史,入院前7 d食用过小龙虾,其后并未出现典型的皮肤感染症状,因此未予重视。患者胸部CT表现右上叶结节、空洞、渗出、少量胸腔积液,复查后病灶呈易变性,其中胸腔积液增加快;胸腔积液提示嗜酸粒细胞90%。结合病史、血液学检查考虑肺部寄生虫感染。

由于患者日本血吸虫Ig M抗体阳性,然而江津并非日本血吸虫疫区,因此从溯源地考虑日本血吸虫可能性小,但不能排除未发现疫水区域,因此将患者血液及粪便送重庆市疾控中心复检核实,并隔离患者。从溯源地考虑,该患者可能存在血吸虫及钩虫可能,因此行电子支气管镜并送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病原学检查、腹部增强CT、粪便常规,但均未能找到血吸虫感染证据,粪便中却多次查见钩虫虫卵。由于钩虫多数于十二指肠及回肠发育成成虫,因此肠道内找到病原学可能性大,多次送检粪便常规,并于粪便中查见钩虫虫卵,确诊钩虫病。

针对钩虫病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建议阿苯达唑200 mg/d 连服3 d,或者400 mg顿服,隔10 d后再服1次,甲苯咪唑100~200 mg连服3~4 d[2],另外也可选用噻嘧啶等药物,但需关注肝肾功能情况,本例患者使用阿苯达唑200 mg/ d 连服3 d方案,并使用苏黄止咳胶囊止咳处理,治疗后复查胸部CT,肺部病灶明显吸收,胸水明显减少,血液分析提示白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比例下 降。

肺钩虫病是全身钩虫感染的一种表现,由于钩虫囊蚴经过皮肤进入右心室,并通过肺动脉进入肺,穿破血管,进入肺泡,经过咳嗽,咳至咽喉部,吞咽至胃肠道,并在胃肠道发育成成虫[3-4],因此大多数患者应有呼吸道症状,但由于症状轻,多数患者未予重视,在出现腹痛、腹胀、消化不良、贫血等情况后被发现,因此早期识别肺钩虫病十分重要,另外国内大部分地区均为钩虫的易感染区,南方地区尤其应注意美洲板口线虫感染,北方则需要注意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感染。本例患者为重庆地区,属于南方,从疫源地考虑美洲板口线虫,最终经肠镜及微生物室鉴定证实[5-7]。

通过此例患者诊治,应意识到肺钩虫感染,更应注意痰液以及BALF、胸腔积液在该病诊断的局限性,必要时应该考虑送检肺外标本。

猜你喜欢

嗜酸血吸虫胸腔
抗血吸虫药物研究新进展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血吸虫及其相关产物在宿主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MRI平扫在肾脏嗜酸细胞瘤与嫌色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急性腹痛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一例
胸腔积液中CRKL的诊断价值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易误诊的嗜酸粒细胞胃肠炎1 例分析
血吸虫并非“吸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