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官厅类型比较研究
——以摆脚官厅和州司马第为例

2020-05-22段亚鹏袁志成刘星福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安徽建筑 2020年4期
关键词:司马建筑

段亚鹏 ,袁志成 ,刘星福 (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1 类官式官厅和商宅官厅

1.1 形成背景

官厅作为一类特殊的建筑类型,在江西抚州地区广泛分布。关于官厅的界定,一般意义上来讲,为官员致仕后在故乡建造的住宅。但由于古代社会存在的捐官制度,使得商人通过捐纳也可得到官员的虚职,从社会学意义上,官宦就产生了真正为官和捐纳为官2种层次。那么,把这种社会关系反映在建筑文化上,便产生了2种不同类型的官厅。基于目前掌握的史料和田野考察的现状,可将官厅分为类官式官厅和商宅官厅。这里2种官厅类型的出现与古代入仕的两种途径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传统社会里,科举教育和捐官制度均是人才选拔与阶层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捐官入仕的历史更为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卖官鬻爵的现象[1-2]。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展成熟,同时捐纳制度也在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给官府捐献了金银或粮食后,官府会有回报,回报的内容要么是一种身份和资格,要么是一种荣誉,要么是当官的优先权等。这2种官厅类型在建筑规模、平面布局、梁架结构和装饰上均有较大的差别。类官式官厅的风格较为简朴,规模较小且遵从礼制,而商宅官厅往往规模较大,功能齐全,内部装饰华丽。本文从对比的角度,选取摆脚官厅和州司马第作为官式官厅和商宅官厅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下表),以便进一步明确这二者在建筑型制上的差异。

1.2 案例概况

摆脚官厅为类官式官厅的代表,位于金溪县合市镇游垫村。游垫村为明代万历年间的进士、官至工部侍郎的胡桂芳故里。胡桂芳对村落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祠堂的重修到村前门楼匾额的旌表,都无不体现着他个人的荣耀。摆脚官厅位于村西部进士巷入口处,规模不大,现保存完好。关于摆脚官厅的主人,从族谱上和相关资料进行了初步考证。胡桂芳致仕后便在县城居住直至去世,自胡桂芳之后,胡氏家族为过官的人有胡桂芳的三子及其六子,均在万历朝之后,和建筑呈现的时代风格吻合,但摆脚官厅的主人确切是谁还待进一步的考证。

州司马第为商宅官厅的代表,位于临川龙溪镇梅溪张家。梅溪张家村开基于北宋年间,地处宜黄河畔,明清时期随着江右商邦的发展,梅溪张家村凭借便利的水运条件成为商贾去往广东、福建等地的必经之道和区域内重要的货物集散地,逐渐发展繁荣。现临河依然有渡口的遗址,体现了村庄因渡而兴的历史。明代晚期至清代前期,村中商运,文运达到鼎盛。村落格局完整,现存大量古建筑,其中官厅就有4座,充分体现了其非凡的经济、文化实力。州司马第位于村东部,规模宏大、功能布局完善、装饰精美,是商宅官厅的典型。

2 类官式官厅和商宅官厅案例比较研究

2.1 平面布局

摆脚官厅整体平面布局三开间一进式,南北长15.2m,东西宽12m,前带跨院(图1)。建筑布局紧凑,整体规模相对较小。入口位于跨院临街一侧,与正屋的方向垂直,跨院的入口向内推进形成一个凹形空间。进入跨院后,由门厅正中进入,正对正厅,左右两侧为厢房,中轴对称。正厅为“假五间”布局形式,明三两暗的格局。官厅建筑与普通民居在平面布局上最大的差异是官厅的正厅布局设成“假五间”形式,是在三开间的基础上,明间增设了两榀构架,形成了三开间的形式,且木柱数量比次贴要少。这三开间中,次间尺度较小,一般面宽仅有2m左右。而普通民居的正厅则是普通的三开间形式或五开间形式。从建筑型制上,摆脚官厅仍呈现出显著的明代特征。由于古代交通水平发展程度不高,朝代更替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到建筑风格的演变,清早期建筑在风格、形制和建筑工艺技法上都还沿袭了晚明的做法,直到乾隆时期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

州司马第大体上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平面布局为五开间三进式,南北长42.16m,东西宽 21.45m(图2),附属建筑位于主体建筑西侧,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损毁。建筑平面以天井为组织单元呈中轴对称,依次为门厅、前厅、中厅、后厅。建筑入口朝南,门厅为硬山式,与前厅、中厅、后厅两侧山墙相连接。中天井和后天井两侧各有一个虎眼天井。前厅是整座建筑中最为重要的空间,是主人会客的场所,也是体现其身份地位的空间。平面为“假五间”形式,明间增设的两榀构架中由2根木柱支撑。从平面布局对比上可以看相出,商宅官厅与类官式官厅在重要厅堂的处理上都采用了假五间形式,但在规模上,商宅官厅规模大而类官式官厅则较小。

摆脚官厅和州司马第简况 表1

图1 摆脚官厅平面图

图2 州司马第平面图

2.2 梁架结构

在梁架结构上,摆脚官厅正贴(图3)为减柱法插梁式构架,三柱九檩,次贴和边贴用穿斗式构架(图4)。用料粗大的关口梁横向联系边贴梁架,前檐金柱不落地,其上置短柱,扩大室内空间,正中两根檐柱通过挑斡做法—凤尾挑,支撑月梁挑出的梁头,梁头上置下金檩,五架梁伸入后檐金柱和前檐的童柱内[4]。州司马第前厅明间为增大室内空间,采用插梁式构架(图5),七架梁,三柱九檩。次贴和边贴为穿斗式构架(图6)。中厅和后厅均采用穿斗式构架,与普通民居无异,整体梁架结构较为简单。在建筑结构上,摆脚官厅的梁架用材较大,且多用月梁,月梁端部采用卷杀和斜项,造型优美,呈现出明代建筑的风格。而州司马第的前厅梁架中的月梁,其曲率和和端部做法明显与摆脚官厅不同,是清代梁的典型做法。在穿斗式构架中,采用直梁或造型较为夸张的虾须枋。

图3 摆脚官厅正贴剖面图

图4 摆脚官厅正厅边贴剖面图

图5 州司马第1-1剖面图

图6 州司马第2-2剖面图

2.3 建筑细部

2.3.1 斗拱

斗拱是古建筑中象征着建筑等级的重要构件。在摆脚官厅中有一处挑斡的实例,当地称其为“凤尾挑”(图7)。“凤尾挑”为一种异形拱,通过层层出挑支撑月梁的梁头,斗拱前檐出挑支撑挑手木,后尾做成异形拱,利用杠杆原理实现了一柱挑起三根大梁。而在州司马第中并施斗拱。斗拱作为传统建筑中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分类官式官厅与商宅官厅的一个重要依据。

图7 凤尾挑

2.3.2 木雕

前厅梁架结构的特殊处理彰显建筑等级的关键部位,在建造时也是最为重视,摆脚官厅正堂梁架的梁头做成向上翘起的卷草纹状。梁柱节点处施雀替。出檐方式利用插拱和挑手木组合方式,插拱支撑挑手木,挑手木上放带有斗棋状的替木,替木上置挑檐檩。正中檐柱后的凤尾挑的两翼造型做成蝴蝶状(图8),雕刻花卉图案,两侧各不相同,整体造型优美,设计巧妙[4]。州司马第在建筑木构架交接处的雀替、纱帽翅、两边月梁及瓜柱根部的柱墩上均雕有精美的图案。厢房和门厅屏风上的隔扇图案为典型的清代风格(图9)。

图8 凤尾挑雕刻

图9 州司马第隔扇

2.3.3 石雕

摆脚官厅入口为普通的门洞式,门楣上无匾额、装饰等,入口极为朴素。柱础石为组合状,素面,少雕刻(图10)。州司马第砖雕精美、内容丰富,柱础石部分的雕刻种类繁多,雕工精美(图11),呈现出一派奢华的景象。

图10 摆脚官厅柱础石雕刻

图11 州司马第柱础石雕刻

3 类官式官厅和商宅官厅建筑形态的影响因素

抚州地区在明清时期官厅建造如此盛行,且存在着2种不同类型的官厅。这2种官厅型制上差异反映到建筑文化或者更深层次的形成逻辑上,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可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3.1 入仕途径对建筑形态的影响

在传统社会里,科举教育和捐官制度均是人才选拔与阶层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捐官入仕的历史更为悠久,并且对当时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朝景泰年间,为了赈灾,实行了一种叫做“捐监”的制度。监生可以不必考取举人进士,直接可以当官。发展至清朝,捐纳已经成为政府法律所认可的成熟制度。清朝前期不同等级身份的人员已经可以通过捐纳来快速进入仕途,或提升自己职官等级。因此不同的入仕途径,由于不同的身份地位,对其建筑形态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2 等级制度对建筑形态的影响

在古代,等级制度是十分严格的,在建筑的营造中亦是如此,如传统建筑中的屋顶也是有等级排序,庑殿顶高于歇山顶等。类官式官厅和商宅官厅之间也存在着等级区别。类官式官厅是由主人通过科考入仕考,为官后建造的,是货真价实的官,拥有一定的地位以及官权;商宅官厅则是富商通“捐官”而得到的一种虚职,只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并无实际的权力。从而二者身份地位之间的等级差异也是建筑形态之间的影响因素。某种程度上,在建筑等级性上类官式官厅的等级要高于商宅官厅。

3.3 经济实力对建筑形态的影响

类官式官厅都是官员告老还乡建造的住宅。为官者都提倡廉洁清贫,并无太多的经济积蓄。由于身份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筑规模较小,风格简朴,遵从礼制。商宅官厅大多数都是富商通“捐官”得到的虚职,并为了显示功名地位而建造。为了体现商贾的经济实力以及荣誉,所以其官厅通常建筑规模较大,功能齐全,装饰精美,处处体现出奢华的气质。从另外一个角度,建筑的气质也能反映出人的品性,为官者最重要的是低调内敛,所以建筑要严格恪守礼制,不张扬,而经商者则是为了“脸面”而建,通常带有炫耀的心态。

4 结语

抚州水系密集、气候温润,自然地理条件优良,自古以来以农耕为重,读书之风尤为兴盛,科举入仕的贤达众多;这里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明清商业贸易发达,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背景,官厅建筑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性。该地区官厅建筑分布广泛,是江西乃至全国官厅建筑研究的重要范本。

游垫村作为类官式官厅建筑的代表,规模较小,工艺考究,保存尚好。该官厅作为科举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临川文化崇文重教风气的体现,且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时间节点得以考证,为研究抚河流域地区官厅建筑的建筑形制及明清时期建筑风格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支撑。州司马第的建造反映了江右商帮丰厚的经济实力,规模较大,装饰精美,有着不同于一般民宅的特殊型制,是官厅建筑价值性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比分析以上两个案例,对进一步研究类官式官厅与商宅官厅做法及建筑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司马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司马”原来是官名
“司马”本不是姓
“司马”原来是官名
听,建筑在诉说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暗恋也是一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