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绿色食品梨生产操作规程
2020-05-22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管立
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管立
一、园地环境
梨园应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土层深厚,地下水位在1 m 以下,土壤pH 值在6~8,交通便利的地方。园地应远离污染源、工矿区、公路和铁路干线。
二、梨苗选择与处理
梨分为白梨、沙梨、洋梨、红梨,白梨适宜在气候冷冻干燥的地区进行栽培;沙梨喜温暖多湿,为江淮地区栽培梨的主要品种;洋梨要求的气候条件与白梨较为相似,适宜在淮北地区进行栽培;鸭梨、雪花梨、砀山白酥梨等属于白梨系统中的优良品种,这些品种适宜在中原地区种植。根据当地特点,选择不同的梨苗嫁接。嫁接口离地面10~15 cm 且愈合良好,以苗高≥1.2 m、粗度≥1.2 cm、主根长≥25 cm,侧根5 条以上,整形带有8 个以上饱满芽的健壮苗木为宜。定植前用水浸根8~12 h,修剪根系。
三、栽植要求
梨树秋栽一般在10 月下旬至 12 月初,苗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梨树春栽于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芽前,多为2 月中下旬至 3 月上旬。采用 1 m×1 m 定植沟或 1 米3 行的大穴栽植。栽植时舒展根系,扶正苗木,纵横成行,边填土边提苗、踏实,埋土到根颈处。栽后及时浇水,覆膜保墒。栽植密度为:自然开心形树形适宜株行距为4 m×5 m 或4 m×6 m,纺锤形树形适宜株行距为2 m×4 m 或2.5 m×4 m,主干形按照1 m×4 m 或1.5 m×4 m 株行距进行栽植,倒伞形按照2 m×4 m 或3 m×4 m 株行距进行栽植。基部多主枝中干两层形树形每667 m2适宜的栽植密度为18~30 棵,基部多主枝小冠疏层形树形每667 m2适宜的栽植密度为28~44 棵。定干高度为:自然开心形和纺锤形树形定干高度均为50~60 cm,基部多主枝中干两层形定干高度为90~100 cm,基部多主枝小冠疏层形定干高度为95~110 cm。
四、管理
(一)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分为扩穴深翻和全园深翻。扩穴深翻结合秋施基肥进行,在定植穴(沟)外侧挖环状沟或平行沟,沟宽80 cm,深80~100 cm。土壤回填时混以有机肥,表土放在底层,底土放在上层,然后充分灌水,使根土密接。清耕制果园及生草制果园的树盘在生长季降雨或灌水后,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5~10 cm,以利调温保墒。中耕次数依梨园土壤墒情和杂草生长情况而定,一般沙壤土质的梨园,中耕2~3 次;土质黏重的梨园可适当增加中耕次数。春季为提高土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控杂草,一般2 月底至3 月初进行行间地膜覆盖。栽培密度适宜、通风透光条件良好的梨园,可采用普通透明地膜覆盖;杂草危害较重的园地,选用黑色地膜覆盖;对于相对密闭的梨园,可选择反光膜覆盖,以降低园内湿度,增加树冠内膛叶片采光量,增强叶片的光合能力,改善果实品质。
(二)施肥管理
1.施肥原则。使用的肥料种类及施肥量应符合绿色食品的规定,同时应根据梨品种、树势、土质、树龄和树体需肥规律等并经过土壤肥力诊断后确定,以有机肥为主,按规定配施无机肥。在苗木定植成活发芽后,新梢长到5 cm 时进行。第1 年每隔 10~15 d 施肥1 次,每株施10~15 g 尿素。7 月施磷肥、钾肥每株各25~50 g。第2 年、第3 年施肥,第1 次于2 月中旬每株施尿素50~100 g;第2 次于5 月初以氮、磷、钾配合施用,每株施尿素100 g、过磷酸钙100 g、硫酸钾50 g;第3 次于7 月初施用,每株施尿素100 g、过磷酸钙 150 g。在丰产梨树施肥时,第1 次生理落果后(5月上中旬)施坐果肥,果实迅速膨大期(6 月上旬至7月下旬)施壮果肥;采果后至土壤封冻前(9—11 月)施基肥。生长季节,根据树体营养情况,适当进行根外追肥。初果期树按每千克果施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1.5~2 kg,盛果期每667 m2施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3000~5000 kg。
2.施肥种类。若土壤pH 值>7,施酸性肥料,如硫酸铵、重过酸钙;若土壤 pH 值<7,施碱性肥料,如钙镁磷肥。梨树基肥以迟效性或半迟效性有机肥为主,配合速效性化肥,在 9—12 月施入,早熟品种在采果后施用,中晚熟品种采果前施用,每667 m2施农家肥 3000~5000 kg,或商品有机肥400~450 kg,尿素5 kg 加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50 kg。提倡土杂肥和适当的微生物肥一起施用,或直接施用高质量的生物有机专用肥或专用平衡肥。采用放射沟、环状沟、条状沟、穴施等方式进行。追肥施用在萌芽前后,以氮肥为主;第2 次在果实膨大期,以磷肥、钾肥为主,混合少量氮肥;第3 次在果实生长后期,以钾肥为主。施肥量视土壤和结果量而定,每生产100 kg 梨果分期追施尿素0.5~1 kg,过磷酸钙1~2 kg,硫酸钾1 kg。采用开穴追施,穴深10 cm 左右,施肥后覆土灌水。提倡将梨树冲施肥溶解于配肥容器中,灌溉时用直径1~1.5 cm的虹吸管从配肥容器中吸肥液流入滴灌系统,按照树体需求,利用肥水一体化系统进行施肥。生长期进行3 次叶面施肥。第1 次于萌芽后开花前每隔7~10 d 喷施1 次0.2%的磷酸二氢钾加0.3%的尿素,第2 次于新梢缓慢生长与花芽分化前每隔 7~10 d 轮喷1 次 0.5%的磷酸铵、0.2%的磷酸二氢钾和l%的过磷酸钙浸出液,第3 次果实采收前30 d 每隔7~10 d 喷施1 次0.2%的磷酸二氢钾。
(三)水分管理
根据梨树生长的需水规律,春季萌芽至开花前,结合施肥灌透水;新梢快速生长期天旱应灌水。提倡采用滴灌、微灌渗透等节水灌溉法。雨季要注意排水。
(四)花果管理
盛果期梨树,每667 m2花芽留量1.2 万~1.5 万个,每667 m2新梢留量4 万~5 万条,树冠覆盖率以70%~80%为宜。叶面积系数为2.5~3.5,叶果比为30~50:1,枝果比为4~5:1。如需辅助授粉,推荐采用梨树液体授粉技术。鼓励采用果园放蜂,每0.33 hm2放1 箱蜜蜂,开花前放入,也可引进角额壁蜂授粉。壁蜂授粉采用花期放蜂或放养壁蜂代替人工授粉,每667 m2放养量80~150 头蜂茧。液体授粉每667 m2按照4 g 的纯花粉量,用0.04%黄原胶、15%蔗糖、0.01%硼酸和0.05%硝酸钙配制成花粉悬浮液,采用精量喷雾机械对梨树进行液体授粉。气温接近0 ℃时,点火生烟,每667 m2果园设置 6~8 个烟堆,保持时间是整个低温期。花前灌水延迟花期,疏花在花序分离期和初花期进行。疏果从落花后14 d 开始,间隔 20~30 cm留1 个花序(各品种的间距根据果实大小而定,大果型品种间距适当大些,小果型品种间距适当小些),每个花序留1 个发育良好的边蕾、边花或边果。按照留优去劣的蔬果原则,树冠中后部多留,枝梢先端少留,侧生果、背下果多留,背上果少留。及早疏除病虫果和畸形果。控制好全树留果量,确保稳产、优质。以盛果期树定产 2000~3000 kg/667 m2,单果质量按280~320 g 计算,确定单株留果数。
五、防治病虫害
(一)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优先采用农业防控、理化诱控、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控,结合总体开展化学防控。
(二)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用抗病虫害优良品种和健康优质苗木。休眠期清理落叶、落果、病残枝,带出园外并集中销毁。树种合理布局,避免与桃树、李树、杏树混栽,减轻梨小食心虫危害。
2.物理防治。每20 hm2用杀虫灯或黑光灯1 盏,诱杀梨小食心虫。每667 m2悬挂4~8 块黄板,诱杀梨木虱成虫。果实套双层纸袋,减轻梨小食心虫、梨轮纹病、梨黑斑病对果实的危害。及时刮除枝干病害,剪除病枝,将残枝及刮除物带出园外集中焚毁。休眠期刮除老翘皮,将刮除物带出园外集中焚毁,降低轮纹病等枝干病害的越冬菌源数量,压低梨小食心虫、山楂叶螨的越冬基数。秋季在树干绑缚干稻草、草纸、诱虫带等,于当年深冬或翌年早春解下并集中烧毁,减少山楂叶螨、梨小食心虫的越冬基数。梨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羽化前,在田间均匀悬挂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密度每667 m2>25 个干扰成虫交尾。
3.生物防治。提倡行间生草或种植绿肥植物,为天敌提供庇护场所。梨小食心虫产卵初盛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每5 天放1 次,每667 m2每次2 万~3 万头。山楂叶螨的叶均螨量<2 头(含卵)时,每株树释放1000~2000 头胡瓜钝绥螨。
4.化学防治。使用的农药种类、施药量、安全间隔期及施药方法应符合农药条件的规定。
六、采收储藏
(一)果实采收
根据梨果成熟度、用途和市场需求综合确定采收适期。果实先大后小,先外后内,先上后下,分期采收。人工采收,轻采、轻放、轻运。套袋梨果可带袋采收。提倡采用采摘机进行采收,自动分拣设备进行分级。
(二)果实储藏
根据储藏条件,白梨和沙梨的适储温度一般为-0.5~0.5 ℃,西洋梨和秋子梨的适储温度通常为-1~0.5 ℃;梨储藏的相对湿度为90%~95%。梨冷藏期间,应通风换气,排除过多的CO2和C2H4等有害气体,通风宜选择清晨气温降低时进行,防止库内温度出现大的波动。短期储藏和运输对品种不作要求,但用于中长期冷藏盒气调储藏的梨,应选择具有良好储藏性能的中晚熟品种。对于同一品种,因地区生态地理、栽培条件等不同,成熟度标准也不同,需要结合当地果农经验来确定采摘期。短期储藏或采后即上市的果实可适当晚采,中长期储藏和长途运输的果实采摘不宜过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