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息县农机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020-05-22息县农机技术推广站易慧彭国勇

河南农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农机手面源农业机械

息县农机技术推广站 易慧 彭国勇

息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是全国粮食核心区产粮大县、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千亿斤规划重点县和河南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县。2018年,息县获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在当前农业生产中,非科学的经营理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是造成农业环境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如老旧(淘汰)农机具的使用产生的废油、废水、废气等,这些污染源对环境的污染,尤其对土壤、水环境的影响最大。农机面源污染是当前影响生态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因素。大量农业机械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如果不加强治理,势必会造成新的农业面源污染。

一、农业机械拥有量情况

据2018 年农机化统计年报统计,息县拥有农机总动力118.04 万kW,其中柴油机动力113.61 万kW,占896.25%;汽油机动力1.18 万kW,占0.10%;电动机动力3.25 万kW,占2.75%。全县拥有拖拉机47 910台786 322 kW,拥有农机具8.52 万台,拥有插秧机406 台、播种机4860 台、联合收割机4501 台、机动喷雾(粉)机7103 台、耕整机72 152 台。这些机械承担着息县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的重任,同时也担负着息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2018 年,息县完成机械耕地面积183 984 hm2,机械播种面积124 789 hm2,机械植保面积109 845 hm2,机电排灌面积64 670 hm2,机械收割面积155 375 hm2,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2.4%。在农业机械动力中,柴油机械对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尤其是落后淘汰的柴油机械。然而,柴油机械却是息县拥有量最大、使用最广的动力机械。单家独户的农业机械虽然属于单一来源性污染,但由于农业机械拥有量大,尤其是在“三夏”“三秋”关键农时季节,数万台农业机械同时作业,排出废气、废油、废水,污染水体和土壤及农机作业扬尘排放等很容易形成农机面源污染。

二、农机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

(一)对农机面源污染危害认识不足

由于社会化宣传教育缺乏,导致人们对农机面源污染是什么、有哪些危害、怎么预防、怎么防治不是很清楚,更不用说从源头得到治理。

(二)缺乏社会性的监督管理

农机面源污染到底归谁管?怎么管?目前没有明确的界定。农业农村部门在管,环保部门也在管。但农机面源污染涉及到的部门之间职责交叉,也受职责所限,导致都管又都管不完全,影响了整个农机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防治经费不足

农机面源污染涉及面大、范围广,需要大量卓有成效的基层工作支撑,但目前囿于机构、人员、经费因素的影响,很难实施。同时,农业机械柴油机动力由国Ⅱ升级为国Ⅲ后,价格偏高,加之国Ⅲ的柴油机对柴油的要求非常高,而农村使用的柴油大多是在小型加油站添加的0#柴油,不符合国Ⅲ柴油机动力使用需要的国Ⅲ柴油,用不了多久,就产生质量问题,导致农民群众认为国Ⅲ的柴油机有问题,农民群众不接受,不愿意报废旧机械,更新新机械。近几年,息县对存量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牌证管理开展了农机监理整村推进行动,免费挂牌办证,纳入农机管理范围,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机具老化、污染物排放高、作业效率低等问题。

三、农机面源污染的危害

(一)土壤污染加剧,耕地质量下降,影响粮食产量

废油、废水等污染物进入土壤,必然使土壤质量下降,致使土壤变碱或变酸,消弱土壤或肥料中其他营养元素的效应,长此下去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降低土壤肥效,加速土壤退化,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减产。

(二)加速水体富营养化,降低水质

由于农田养分的投入和农田土壤养分的积累及流失量的不断增加,农机面源污染所占的负荷越来越大,逐渐成为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的污染源,加重土壤富氧化,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会降低水质,直接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更严重的是有一些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使处于食物链高端的人或畜中毒。

(三)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影响农产品安全

农机面源污染会加快土壤中有机碳的消耗,降低有机质的活性和土壤的供碳能力。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还会使农作物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指标超标,导致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下降。

(四)影响空气质量,使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农机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粉雾、秸秆颗粒等污染物四处飞扬,形成的粉尘颗粒物污染扩散并进入高空漂浮传输,造成区域大气污染异常严重,影响空气质量,使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四、治理措施

(一)出台政策,从源头上予以治理

针对农业机械污染问题,2014 年5 月16 日,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第四阶段)》(GB-20891-2014),针对包括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在内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柴油机提出了新的排放标准,即由现在的国Ⅱ升级为国Ⅲ。息县从2017 年始,按照全省的统一规定,在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时,已经不再对国Ⅱ标准的柴油机动力农业机械给予补贴,从源头上予以治理,补贴产品一律为国Ⅲ标准的动力。

(二)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农机手积极参与农机面源污染防治

相对于息县农机手教育水平相对偏低、长期形成的一些落后农机生产方式造成的农机面源污染问题,息县农机部门通过电视、广播、各种农机培训班、现场会等农机手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农机生产环保的宣传教育,推动农机面源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引导广大农机手自觉保护环境,弘扬优良农机生产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农机手的主动性,形成符合环保要求的农机生产习惯,弘扬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化。

(三)努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实现机具自身的节能减排,实现绿色防控

息县农机技术推广部门积极引进和推广效率高、油耗低、性能好的农机具,实现农业机械自身的节能减排,减少污染。同时,改变原有的种植方式,努力实现农机生产各个环节的节能减排,防治农机面源污染。继续加大机械化化肥深施技术的推广力度,尤其是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以减少化肥用量,促进粮食增产增收,降低化肥施用量大造成的面源污染;继续加大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力度,减少农药喷洒量大造成的面源污染;继续加大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面源污染;继续加大机械化有机肥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减少畜禽养殖造成的面源污染;继续加大机械化精准(智能化)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减少农业机械的进地次数,节省农机用油,降低农机排放量;逐步引导农机手淘汰技术落后、排放超标的农机具,如植保环节逐步引导农机手淘汰背负式手摇喷雾机等落后农机具,积极推广电动稳压喷雾机、高地隙喷药机、静电喷雾机等先进植保机械。

(四)加速农机生产转型升级,大力推广智慧数字化农机

加快农机发展方式的转变,在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发展更多功能齐全或单一、服务有效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智慧数字化农机、北斗导航精准农机,采取无人驾驶操作、定量定点作业等方式,着力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和质量,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农业机械自身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农业机械作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五)科学指导“三夏”“三秋”农机作业

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机手搞好机具检修、调试优化机具性能,以充分发挥机械的最佳性能,通过合理安排农业机械作业时间和作业顺序,抑制农机作业扬尘的产生。建议出台相关法规条例,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农机面源污染治理,重点是完善农机面源污染的监督管理机制。建议出台具有法律效应的规范化管理条例或法规,加大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同时,加大对农机面源污染源头的管理、查处,制定完善处罚措施。对屡教不改的农机面源污染源头,进行重点查处。

农机面源污染是开放的、跨流域的、流动性的,因此,流域上中下游之间必须加强协同。农机面源污染的控制必须从污染源的性质和特征出发,结合自然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特点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的控制对策和措施。农机面源污染治理要从包括农业环境保护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加强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同时要加强对农业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只有相关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农机手面源农业机械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到2025年,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
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及安全管理对策
2021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2020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
多形式开展农机手技术培训 确保农机作业安全
江南春·农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