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复习课“问题化学习模式”的探究
2020-05-21杨正伟
杨正伟
初中数学学科理论公式较多,趣味性相对较弱。为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在数学复习课上采用问题化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的乐趣。
一、贴近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学科理论性较强,相较于文史类学科来说趣味性较弱。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在数学复习课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设置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定理、概念等。
例如,几何对于空间能力不佳的学生来说,学起来就十分吃力,但几何的相关定理和性质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几何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找找校园里常见的几何体,并将它们进行分类,使抽象的几何体形象化。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制作长方体、球体、圆柱、圆锥、三棱柱等较为常见的几何体,并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圆柱体面积时应包含哪几部分,让他们试着展开圆柱体的侧面,观察它的特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三棱柱拼成多棱柱,让他们感受立体几何的空间感。通过动手,学生对常见的几何图形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只有让学习“接地气”,才能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通过切身实践,逐渐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习惯这种“提问—思考—解答”的教学方式。
二、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复习课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清楚自己的掌握程度。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模式教学效率非常低。因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出问题,还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通常,教师会在复习课上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评。例如,在讲授多元二次方程组时,解方程组是一个较为枯燥的教学过程,但题目中包含着一些解题技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进行讨论。课堂上,每组依次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其他组的学生解答。这时,学生可以分享这道题的多种解法,大家也可以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简单、最直接。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为他们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面对十分棘手的題目,如果学生自己无法解决,共同讨论后也难以得出答案,应先让学生讲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再进行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有“我是学习的主导者”的感觉,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时也会提升他们的参与感和自豪感。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时,自信心必然会大增,就会更愿意在这门科目上有所投入。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上升,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会进一步加强。
三、引导学生反思,巩固基础知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让他们学会反思,这也是复习课中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学生只有具备了反思能力,才会对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在开始阶段,学生并不具备反思能力,此时就需要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反思。
例如,刚开始接触统计知识时,多数学生会觉得统计离自己很遥远,只有资深的数据科学家才需要统计数据。统计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样本”,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组统计不同的内容,可以让他们分别统计自己小组成员的年龄、喜欢的颜色、喜欢的科目等,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类,可以制作成柱形图、折线图、饼状图等,使这些数据可视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每一类数据的样本是什么,如“年龄阶段的柱形图是以什么为样本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样本”的含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课本上的统计案例,思考案例统计样本的组成方式与自己的统计样本有何区别,使其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用生活实例理解一些复杂的概念。这样学生在对比与反思中就会对统计知识有深刻的、具体化的认识。
总之,问题化教学是引导初中学生复习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方式方法,要以合理的方式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此一来,当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时,学生的求知欲就会大幅提高,能够为他们未来长远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何家畔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