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古代谦敬辞的生命力

2020-05-21王志文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寡人君主用语

王志文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温良恭俭让”的道德标准表现在语言上,便是贬低自己、抬高别人,谦敬雅辞也就由此而生。

谦辞,即故意以轻贱的称谓来指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事、物,以体现对他人的尊敬的一类词。如“薄礼”“抛砖引玉”“过奖”等。敬辞则与之相对,即以高贵、尊敬的称谓指称他人或与他人相关的人、事、物,以体现对他人尊敬的一类词,如“久仰”“高寿”“贵姓”等。

古人的日常交际或古代文学作品中就有大量的谦敬雅辞。这一谦一敬,一抑一扬,一贬一褒,共同构建了一套体现中华民族“礼”文化心理的丰富的词汇系统。也正是其深刻的文化烙印使其成为独具意蕴的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仍被今人所学习、探究。其中精华颇多,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尤其值得学习、运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古代有些谦敬辞已失去了昔日的生命力,或不常用,或被弃之不用。失根则无魂,究其根本,有些谦敬辞不再“生机盎然”,只因其失去了滋养生命的源泉——社会生活的需要。

一是词随世迁。随着国家政治体制的改变,过去有其体制支撑的用于君臣、主仆之间的谦敬辞已无用语环境,如君主的专属称谓:陛下、万岁、天子、寡人、朕、孤等,与帝王有关的专属书面敬辞在现代交际用语中更是销声匿迹,如,觐见(朝见君主)、蒙尘(君主因战乱逃亡在外),而古代君主对大臣的敬称“爱卿”“卿家”或是他人对官员的普适性敬称“大人”“老爷”等也无法对号入座了,与之相对应的谦称“臣下”“卑职”“小人”“奴”“牛马走”也已由现代汉语中的“我”替代了。

二是观念变化。随着政治体制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过去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丈夫向别人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妇女则自称为“妾”,这些词带有明显的“女卑”封建意味,且含有对妇女人格的践踏和贬损之意,实在不合时宜,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适用。

三是语体有别。有些谦敬辞在不同的语体中使用频率会有很大的区别,如“家父”“家母”等过去在口语交际中频繁出现的词在现代口语中已基本不用,也不常出现在书面语体中。还有些谦敬辞在书面语体中更是难觅踪迹,如“小可”“贱事”“犬女”等等。

虽然,有些谦敬辞已丧失生命力,或不再“生机盎然”,但理解和掌握其用法还是必须的,它有利于文言文的学习,架起一座理解古代“得体”的桥梁。

如: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2.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足下”:古代对对方的尊称,通常译为“您”。足下是古代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3.觐见宾客,得令接尽。《晋书·江统传》觐见:谒见,朝见(君主,官职较高的人)。

4.恰才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里还香愿。”《水浒传》拙荆:谦辞,称自己的妻子。

5.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妾:旧时妇女自稱的谦辞。

6.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水浒传》小可:宋元时民间口语中对自己的谦称。

然而,考查谦敬得体必须符合现代交际习惯及交流需要,不可为考查而考查,把一些无生命力的谦敬辞作为考查对象。例如:

1.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2.大张捧着字画对主任说:“拙荆在美术院工作,这是她的涂鸦之作,请您笑纳。”

3.令郎能在这次全国物理竞赛中折桂,多亏您悉心教导。

4.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

以上4例选取的是近几年某些省市高考模拟题,其中1.2.两例中“内人”“拙荆”是古代谦称自己的妻子,但在今天就有不尊重女性的意思了。而3.4.两例中“令郎”“令女”在古代尊称别人的儿子、女儿,在现代汉语中,即便是在书面用语中也不会出现,否则显得文绉绉的,不合交流语境。既然在现代汉语交际中不用,高中谦敬得体中就不必考查这类词了。

理解和掌握古代的谦敬辞让我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滋养,但在实际运用中也要及时给传统文化剔除“枯枝败叶”,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之花常开不败,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风采。

[作者通联:湖北汉川市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寡人君主用语
五张羊皮
和谐君主帝喾
寡人的自信撑爆宇宙
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编辑部的故事
呆若木鸡
礼貌用语大家学!
呆若木鸡
寡人之于学习也
开心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