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藏在《奔月》背后的真实情感

2020-05-21陆如兵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长虹后羿嫦娥

陆如兵

鲁迅《故事新编》中的《奔月》一篇写于1926年12月,最初发表在1927年1月的《莽原》半月刊上。

1926年,鲁迅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政府反动当局所通缉,故南下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期间,“三·一八惨案”的爆发,“五四”运动的落潮和新文化队伍的分化给鲁迅造成了很大的刺激。还有种种个人生活的不顺,如周作人不顾兄弟之情,致使兄弟失和;高长虹等受到鲁迅扶持的青年,对鲁迅进行诽谤等,使得鲁迅的内心更加寂寞,心理更加痛苦与复杂。这些经历让鲁迅清醒地意识到单纯依靠精神启蒙无法唤醒国人腐朽的心灵,于是开始在孤寂与苦闷中思索着入世求变的人生道路。

鲁迅在《三闲集》中描述对厦门的回忆时写道:“记得还是去年躲在厦门岛上的时候,因为太讨人厌了,终于得到‘敬鬼神而远之的待遇,被供在图书馆楼上的一间屋子里,白天还有馆员、钉书匠、阅书的学生,夜九时后,一切星散,一所很大的洋楼里,除我以外,没有别人。”字里行间,直白地描摹出作者的心境。一位“战士”,一位“英雄”身居他乡,无力救民的郁郁不得志跃然纸上。

而《奔月》中后羿这一人物形象,则是鲁迅心境的间接反映。

开篇即写道:“那马立刻放缓脚步了,并且和它背上的主人同时垂了头。”后羿上射九日、下除百兽的英雄形象俨然已被打破,此时的他只是一个惭愧、无助、受生活压迫的平凡人。这就将后羿这一人物贴近了社会,让其成为了现实社会的一份子,反映平凡人的反应。随后鲁迅便对后羿的打猎成果进行了描述:“满壶的簇新的箭和网里的三匹乌老鸦和一匹射碎了的小麻雀。”更加凸显出后羿只是一个处处倒霉的凡人形象,昔日的壮举早已被人们遗忘,现在的他从早到晚奔波忙碌,高超的射箭技术却无法施展。这一强烈的反差,极易吸引读者眼球,不仅奠定了文章基调,而且为文章的后期叙述铺平了道路。

之后的叙事中,鲁迅运用大量的动作与语言描写,刻画嫦娥的形象。“似理不理的向他看了一眼”“风似的往外走”“瞥了一眼”“她炸酱是看也不看”以及全文所用最多的语气词“哼”足以看出嫦娥對于后羿的不屑一顾,看不起的态度,也为嫦娥的背叛埋下伏笔。但后羿的表现却是“惶恐”“叹一口气”“觉得她脸上仿佛比往常黄瘦些,生怕她生了病”“和蔼”“觉得惭愧,两颊连耳根都热起来”等等。这样无微不至的关切,不禁让读者联想到鲁迅长期以来对周作人的真挚的手足之情。而嫦娥的态度则映射出“兄弟失和”的矛盾冲突。而且此时的鲁迅与许广平正分隔两地,靠书信往来缓解相思之情。这种故事的构思也不免体现出鲁迅对两人感情发展的些许忧虑。

逢蒙这一人物的出现,把故事逐步带到了高潮。鲁迅在《两地书》中曾写道:“那时就做了一篇小说,和他开了一些小玩笑。”“他”其实就是暗指高长虹。而逢蒙这个形象就含有高长虹的影子。例如:逢蒙叛师,将射箭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及其“即以其人之道,反诸其人之身”“你打了丧钟”等表达,均是高长虹所著文章中的话语改编而来。而后羿对逢蒙说的话,如“你真是白来了一百多回”“真不料有这样没出息”“原来还在这些地方干这些勾当”等,表达了后羿对逢蒙的嘲讽,同时也隐含着鲁迅对于高长虹所作所为的不满与鞭挞。

《奔月》最后写到嫦娥吃掉仙药,抛下了后羿,飞升上天,故事进入尾声。后羿得知嫦娥离开自己,气急射月,连发三箭,月亮依旧毫无伤损。这一失败的结果衬托出英雄复仇无门的无奈。正如鲁迅此时看到厦大在孔教分子的带领下,丝毫没有生气,因而充满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怎奈得无计可施,报国无门。只好将英雄的无力感与沧桑感倾注于后羿这一人物身上。

纵观全文,后羿虽是一个卑微、庸碌的凡人,但在他的身上依旧可以窥见一些美好的精神品质——正直勇敢、胸襟宽广、爱憎分明、真诚恻怛等。即使嫦娥对他的态度始终不冷不热,他却依然很勤恳地打猎,努力带给嫦娥更好的生活,甚至最后嫦娥弃他而去,他也依然想要追随嫦娥,与她同去。面对逢蒙他毫不畏惧,揭露了对手的卑鄙与无能,英雄风采熠熠生辉。鲁迅用生动的笔墨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末路英雄,期间通过讽刺、暗喻等手法,融今入古,古今交融地对逢蒙等人进行现实性的批判,借神话传说的人物之口,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寻到了创作主体与描述对象的共鸣,但这种共鸣又留有距离感,给予读者充分的理解空间。

鲁迅运用“油滑”之笔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创作出了直指现实生活的讽刺性作品《奔月》。创作原型虽是古代神话人物,但故事新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该文中人物形象的描摹带有鲁迅的主观个人色彩,更加类似于一种情感的宣泄,宣泄自己受到背叛的愤懑和无人作陪的空洞;宣泄社会的腐朽,竟让无数英雄落得如此下场。鲁迅谈到《奔月》创作时曾说:“直到一九二六年的秋天,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对着大海,翻着古书,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洞洞,这是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并且仍旧拾取古代的传说之类。”

综上所述,隐藏在小说《奔月》背后的,是鲁迅作为一个战士、一位英雄的回忆与其真实的情感流露。

[作者通联:江苏如东县掘港中学]

猜你喜欢

长虹后羿嫦娥
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儿
了不起的“嫦娥”家族
相思·中秋
我和后羿过一天
后羿射日
捉拿
“嫦娥”为何撞月?
长虹招蜂引蝶
中国神话故事系列(二) 后羿射日
谁丢了长虹的品牌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