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逸瓢”陶刻之美中赏紫砂壶韵

2020-05-21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宜兴

文 盛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诗云:“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其中的阳羡就是现在的宜兴——一座大名鼎鼎的江南小城,一座古韵传奇的文化名城。宜兴,因紫砂壶而扬名天下,千年陶都,文化之邦,这里人杰地灵,紫砂文化氛围浓厚,仅仅一把紫砂壶,就促进了一座古城的发展,更是传递了文化的历史使命。这里的紫砂陶,得天独厚,独一无二,是天赋的瑰宝,也是江南烟雨滋孕千年的产物。从砂矿中锤炼出来的紫砂陶有着神奇的功效,既不夺茶香气也无熟汤气,是饮茶品茗的绝佳选择。它的双气孔材质可以吸收茶香,时间久了,即使空壶煮水也能泡出茶香味。经过高温煅烧后,它的适应性变强了,冬天温度再低,倒入沸水,也不会开裂。同时,紫砂陶的传热性低,用它泡茶,绝不烫手。紫砂陶的优点不胜枚举,正是这样强大的实用功能使之深受人们的喜爱。

紫砂陶先天上有着其他茶具无法比拟的优势,后天在造型设计上,工匠艺人们也不断传承创新,使之保持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在长期的发展中,众多文人雅士参与到了紫砂壶的造型设计和壶体装饰中,题诗、绘画、陶刻、刻章等都表现在了壶艺中,为紫砂壶艺术增加了观赏性和艺术性,塑造质朴、简洁、飘逸、古雅的艺术形象,这种独特的风格特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接受和喜爱,成为平凡生活的最佳使用艺术品。

紫砂壶最开始诞生就是模仿自然界中的树瘤制作而成,一经问世,文人们就爱上了这一全新的艺术创作,并且致力于完善和美化它。明朝年间的时大彬、惠孟臣等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等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清朝时期更是涌现出了很多壶艺家,比如陈鸣远、陈曼生、邵大亨等,他们设计出了很过壶型款式,为紫砂壶的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近代顾景舟、蒋蓉等大师技艺精湛,取材广泛,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紫砂工艺的发展。顾景舟大师的石瓢壶更是逸趣雅致的代表之一,紫砂不仅有着饮茶泡水的功能,更是把玩赏析的精美工艺品。

《逸瓢》

“逸瓢”是在沿袭前人的创作风格,保持紫砂特有形貌的基础上创作的一件瓢壶佳品。根据史料记载,石瓢壶是由石瓢和紫砂结合衍变而来的一款壶型,顾景舟大师凭借自己高超精湛的紫砂技艺和深厚的文化修养,重新改良了石瓢壶,使之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壶型。石瓢壶从正面看就是一个等腰梯形,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稳重大气、端庄质朴。“逸瓢”造型简洁大方,色泽温润,制作精良。俯瞰整壶,嘴、把、钮皆在一条水平线上,这样精确的细节把握和比例结构使得消费者在拿捏时十分舒适方便。壶身的容量也适合煮茶饮水,倒三角的壶把倒茶时也十分趁手,这样科学的设计使得紫砂壶的实用性强。平视整壶,壶钮与壶身及壶底架构起了一个三角形的平面空间,三角构架在力学角度来看就是稳重牢固的,这也使壶呈现出极具的气度与韵味。壶身上使用了陶刻技艺,一花一鸟装饰了整个壶面。有个成语叫“鸟语花香”,制壶者这样的匠心设计使得紫砂壶这样的千年古物一下子有了生命力,仿佛像这花和鸟一样都在一刀一刀的刻绘中活了过来,极具画面感,看到此壶,我们似乎能体会到古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这份乐趣。赏花赏鸟,何尝不是赏人生呢。前路漫漫,一路载歌。

“逸瓢”壶中娴熟的雕刻技艺、精美的花鸟画等展现在紫砂壶上,不仅凸显了紫砂壶的美丽风范,更是体现了创作者的文人精神,正是这种永不止歇的文人精神,推动了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前进齿轮,使之在荏苒时光中不断前进,永不止歇。中国悠久的紫砂文化在发展道路上离不开传承与创新,紫砂艺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将紫砂壶艺推向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高度,展示了不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

很多人都千里奔赴紫砂之都——宜兴,只为求一把心怡的紫砂壶,目的不仅是简单的泡茶品茗,更多的是赏壶,赏它温文尔雅的风韵,这份优美、恬静、闲适总会让人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浮世中偷得半日闲,享受这份深厚古韵带来的精神愉悦。紫砂壶带来的不仅是造型上的视觉享受,还有的是精神上的享受,这是紫砂壶艺术无形中的价值,也正是在科技不断进步发展的今天我们依然大力发展传统文化的原因。

结 语

宜兴紫砂壶作为传统民间工艺,经历了岁月变迁与时代发展,不仅融入了现代时尚的元素,还囊括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艺术风格可谓是素而工,淡而雅,十分飘逸。经过了一代一代的紫砂艺人的大力发展,紫砂壶已经成为了传统艺术中的翘楚,更是成为了传统文化的载体,宣扬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广阔胸怀和旺盛的生命力。人生短暂,然艺术的生命力无限,紫砂壶的这份传承将会一直发扬下去,每一次惊艳的亮相都告诉世界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多么优美和伟大。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宜兴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宜兴釉陶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